北京长城&河防口西-鲤鱼背

 

河防口是长城的重要关口,长城在山脊上随弯就势而建。这里的长城都是单边,西段的夹扁楼形状构造在长城建筑中独一无二。鲤鱼背,是指一处上升段的犹如鱼背的裸露巨石表面,狭窄,光滑,两边险要,因其形似鲤鱼背而得名,是河防口—神堂峪长城中最险要之处。...



河防口长城是明长城重要关隘,又称九谷口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村。自古为军事要地,明穆宗时(1567-1572)曾派河间三卫官军戍守。此段长城,关隘设计严谨,敌台密集,工艺精细。



此图是以前走过的河防口东-青龙峡的玉皇顶所摄,能显示出整个西段走势,中间的那条白色线条即是此行的河防口西段长城。



上图为在河防口村远观的西1、2号敌楼。

河防口长城全长20公里,23个敌楼和楼台吻于地势之参差,沿山脊线延伸,依托山势险要。另外这里的长城多是单边墙,所谓的单边长城就是面向关外的一侧修有障墙,向内的一侧是山谷。西段的“夹扁楼”则是长城建筑史上的精品,据考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门时期所建。目前只有夹扁楼还保存完好,“据说这是万里长城上唯一的一个长方形敌楼”(这句话不完全准确,但也见其独特之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建扩建于明朝嘉庆隆庆三年。



西1楼 上外下内图片,是修复过的。





西2楼,远观和近照。



回看西1楼和东段部分长城。



西3台,后边西4楼。



西4楼,3X3 制式,拱顶结构。



西5、6台,不评价了。



远远的能看到九谷口方向的长城了



西7楼,此段保存较好的一般是3X3制式的敌楼。



西8台



西9楼,从这开始下降,右侧有景区修建的木栈道。



从这能看到下边所有“完整”的敌楼



从西9楼位置看到的西10、11、12、13、14、15共6座楼台。



此图是从东侧玉皇顶的高处看到西11、12、13、14、15、16楼。



从西10台下看过去的感觉又不同。



西12楼,此行的重点之一“夹扁楼”。由于在山顶上受地形所限,夹扁楼建成狭窄的长方形,长边开三个箭窗,短边为两个,两个距离还很近,这样的形状构造在长城建筑中独一无二。



从各角度好好看看这座楼,经典之楼。



内部,各们墙友也好好看看。



西13楼内外,3X4制式,前方是类似华山的“擦耳岩”步道。



这个楼的体量不小,内径10X9米,地下有石质柱基石,应该是砖木平顶结构的。



站在擦耳岩上向东看。



西14楼,3X4制式。



西15楼,3X3制式,修复部分到此结束。



前方是西16楼,应该是3X4制式,剩下南侧一面楼墙。



多角度看看这地方敌楼的结构,门口是石制,楼顶射孔也是石制圆孔,有点不一样吧,在东侧也表现过这个形制。





西17台,只留下半拉残台了。



西18号敌楼,还有半拉砖墙。小图是东侧



西19楼,比18损坏的稍多点。



站在19楼上向东看,这里也是休整和补充能量的地方。



西20楼,楼墙只余一角。





平缓地段结束,来到鲤鱼背脚下。



鲤鱼背,是指一处上升段的犹如鱼背的裸露巨石表面,这段山势由于无城可固,顶部长3米左右长度内,宽度狭窄,且表面光滑,两边地势险要,人走在上面,一般都会俯下身子,手足着地,手脚并用才可通过,这处险要地段,因其形态似鲤鱼背而得名,是河防口—神堂峪这段长城中,最险要的一处。



上一段拍一张,这地方非常不好通过,也不好表现出来,只能体会。



第二处石壁。



第三处,还好有石窝可蹬。



最后一处,登顶远望。



前方是向神堂峪下撤的线路,也不太好过吧,从神堂峪到河防口要绕大山几十公里,自驾的我们不能从这里下撤了。就此打住,返回。



天若晴好,能看清东段玉皇顶,可惜有点雾霾,视线不佳。



从这个方向拉近看看走过来的路线。



从九谷口方向下撤,从北侧远看夹扁楼。



一真从山谷里走出来,距离不算近,出口在这。



回到停车的河防口城门口,此行结束。



途中的记录,冬天没花的叶可欣赏了。



轨迹记录



喜欢长城行走的可长按二维码关注一下,也可留言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您的来访!


    关注 蓝白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