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欲与你相遇,再也不分开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喜欢汉服,那么,蕴藏浓厚文化的汉服的小知识你又知道吗?...

汉服|最美丽的传统
前言
qianyan
衣服这种东西,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出现的。早期的人们不穿衣服,在西方《圣经》的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偷吃禁果前,便光着身子,而且并未觉得不妥。至于那颗名为“智慧”的禁果,就好比一个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转折点,人们在那时有了思想,也有了羞恶之心,他们害臊自己的裸体,于是选择用树叶遮挡。随着历史的变迁,之前的天然材料树叶已满足不了智慧日益增长的人类了,他们不仅需要遮羞,还需要美感。于是,他们发明了麻、丝、棉……又在这些新型的材料上饰以花纹。久而久之,随着部落之间联系的加强,那些极具美感的衣服,甚至成为外交中礼节的部分,彰显着一个部落或者民族整体的文化特征以及这个民族人民本身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归属。


自古传说
相传,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它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并在汉朝依据四书五经而形成完备冕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辽史》中言:“汉服,黄帝始制冕冠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由此可见,汉服在先前的一段时期内,曾作为祭祀时的一种礼服,十分凝重,带有不可磨灭的神圣色彩。而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便是脱胎于此。志言:“黄帝、尧、舜垂衣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汉服上衣下裳,规矩相融,取天意而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深衣属于汉服,源于有虞氏。衣裳相连在一起包住身体,分开剪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所以名为深衣。按《礼记·玉藻》记载深衣为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常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而深衣,也被称为古衣之首。

有女怀芬芳, 媞媞步东厢

蛾眉分翠羽 ,明眸发清扬

丹唇翳皓齿, 秀色若珪璋

巧笑露权靥, 众媚不可详

令仪希世出 ,无乃古毛嫱

——片段

——傅玄诗




有人说,汉服的民族性,如同一个民族的第二层皮肤,让人一眼认知。它联系已久,与“炎黄”二字同气连枝,血脉相连。而在如今这个思潮迸发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感受到那“第二表皮”的魅力,他们溯古追昔,以热情渲染,以心血浇筑,以“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的思想,本着“我若图利,绝非一人之利,而是民族千秋万代之利”的觉悟,推动着汉服一步步从幕后走出,希冀着汉服能与现代文明共同辉映。
汉服简介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汉服本身虽然在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少数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小部分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部分元素。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同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宣传传统乐器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并称之为“汉服运动。”
汉服复兴


汉服,即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曾称汉衣冠、汉装、衣冠、中国衣冠、华服、华夏衣冠、汉家衣裳等,是发展、传承了四千多年(清代因剃发易服而消亡,21世纪初开始复兴,区别于其他民族,体现汉族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华夏民族认同精神的服饰体系。

不过,中国大陆出现恢复汉服传统的新趋势,汉服又开始进入现实社会,各地的汉服活动层出不穷。有汉服爱好者建立网站,昭示天下,加入者很快超过数万人;也有人在网上流传汉服设计,并建议教育部统一使用汉服做学位服。有人将此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汉服运动在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国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知识分子、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

小注:

最近,有许多小伙伴纷纷买来汉服,在空间、朋友圈晒照,诉说对汉服的喜爱,汉服是我们华夏的代表服装之一,作为传统服饰,散发着几千年经久不息的文化古韵,我们理应正确传承下去!



送大家一首小诗(片段):
它迎来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它送走老者最后的哀叹。
戏台上处处闪烁着它的倩影,
道观里可以亲睹曾经的辉煌。

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它是我们获取祖先智慧的通道。

它承载着长辈对我们的期盼,
它寄托着后辈对我们的哀思。


图文编辑|梁文娟


    关注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