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逼格茶具干货,双手奉上

 

茶器、茶具是茶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第一次出现“茶具”两字是在西汉王褒所撰《童约》里。《童约》是一篇游戏...



茶器、茶具是茶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第一次出现“茶具”两字是在西汉王褒所撰《童约》里。《童约》是一篇游戏文字,作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在《童约》中涉及茶事、茶具两项,即“武阳买茶”,“烹茶尽具,铺已盖藏”。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在西汉时,已是茶乡和茶叶集散地。主人王褒家居资中,即今四川省资阳县,为了待客和日常饮用,要派仆人去武阳买茶,而“烹茶尽具,铺已盖藏”,是说主人府上有嘉宾来访,在丰盛的酒宴之后,又设佳茗款待,仆人烹茶时所用茶器、茶具,虽未说明是什么样质量的茶具,但“尽具”二字已说明主人用佳茗待客时,是使用与其身份相称的成套茶器、茶具,并在茶饮结束后,童仆要及时洗涤洁净,妥为收藏。

《童约》扼要叙述了西汉时期四川部分地区茶饮已成为时尚,由于茶饮风习和礼仪的形成,较有社会地位的人家已开始使用成套茶器、茶具。



西晋杜育在《荈赋》中,对于陶瓷茶器也有所记载。该文描写一个初秋晴朗之日,三、五个人结伴同游岷江之滨的茶山,他们携带茶器、茶具,就地汲水、煎茶、品饮。文中“器择陶简,出自东隅”两句,介绍了产自“东隅”的陶瓷茶器。从地理方位上讲,“东隅”应该泛指江、浙一带窑场,其茶器或是壶、罐之类的冲茶器。

那么完整的茶器具概念究竟是什么呢?按茶圣陆羽《茶经·四之器》云:凡是直接用于煎茶、饮茶或与之相关的一切茶具都属于茶器具范围。

历史上件数最多的茶器具,当属陆羽《茶经》列出的风炉、交床、茶碾、罗合、水方、热盂、具列、都篮等二十四件,这是适应煎茶清饮并与之相配套最完整的茶器具系列。其中煎茶用的风炉如古鼎形,“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其三足之间,设三个通风窗孔,“上并古文书六字”,并饰卦象与图象。炉下有三足之铁盘,造型古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陆羽还对各地瓷瓯宜茶逐一比较,“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宜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意思就是越瓯宜茶,特别适合发挥茶的色、香等特征。

茶饮使用系列茶器的情况,历经唐、宋、元三朝,直到明代初年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废团茶之后,“茗饮法”逐渐代替了“点茶法”,茶碾、茶磨、茶罗以及与品饮团茶相关的茶器均被扬弃。由于时尚饮用散茶,各类精美的陶瓷茶具应运而生。

北宋伊始,宜兴紫砂茶具就独具一格为时人所喜爱。北宋诗人梅尧臣在《杜相公谢蔡君茶》一诗中有云:“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芽。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小石泉冷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明清以至民国,宜兴紫砂壶越来越受到嗜茶的文人雅士及众多茶饮者青睐。

李景康在1934年春所撰《阳羡砂壶图考》中说:“阳羡砂壶……士夫赏其朴雅,嘉其制作。故自供春、大彬以还,即见重艺林,视同珍玩,……推源其故,约有数端:茗壶为实用必需品,阳羡砂制,端宜瀹茶。无铜锡之败味,无金银之奢靡,而善蕴茗香,适于实用,一也;名工代出,控古搜奇,或效商周,或摹汉魏,旁及花果,偶有动物,咸匠心独运,韵致怡人,几案陈之,令人意远,二也;历代文人,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镌以花卉,或锓以印章,每见巧思,书法不群,别饶韵格……三也。”李氏之文,论述精辟,具体阐释了紫砂壶的实用性和艺术特色。

人们对于茶器、茶具的选择和使用,当与时代的饮茶时尚、习俗有密切关系,而对于茶器、茶具的使用方式,也反映了人们对茶学、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例如工夫茶,大都采用的是紫砂茶具,壶体宜小不宜大。壶之深浅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若“去盖浮水,不颇不侧谓之水平……”。壶的色泽有朱红、古铁、栗色、石黄、紫色、天青等。款式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茶杯也有色别:“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杯宜小以浅,小泽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其他若茶海、茶洗、茶盘、茶垫、茶罐等器,不仅各有讲究,且需注意配套,以求和谐。显然,小小茶具却具备着“和”的魅力,触感的和、线条的和,艺术氛围的和。

迁流沿变至今,也有喜用紫砂盖杯的茶人,盖杯多有题词,其中妙者,莫如“可以清心也”五字,字距相等,围绕一周环视,任选一字,起读皆通,且不改原意,如“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给人以巡回不断,妙趣横生的艺术感受。

功夫茶的技巧,还体现在茶饮的程式中,尤其是洗杯法,用过二指的操纵,置一杯与另一杯上作快而匀的滚动,与此同时,还频频发出轻微铿锵碰击声,凡初见者,莫不叹为观止。



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也许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闲情逸致来探求品茗的高雅意境,但茶饮时,还是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或者“茶饮之道”。一是注意茶品与茶具的协调。凡属红茶、普洱、乌龙等发酵和半发酵的茶品,适宜采用紫砂类茶具,但若冲泡绿茶、白茶、黄茶之类茶品,透明度较高的玻璃茶具就比较适合,这可使饮茶者在冲泡过程中观赏到美丽的画面。其多姿多彩的茶芽,在杯中上下翻滚、游动沉浮,既可嗅其香、品其味,又可观其形,察其色。二是茶器具专用和清洁。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讲到:“膻鼎腥瓯,非器也。”这是在说饮茶时使用的器具,不仅要专用而且要洁其器,不能沾有腥膻的异样气味,不然茶香即败。明末清初的茶人张源在论茶道时说“茶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三是正确掌握茶汤温度。如铁观音、普洱茶素有“七泡有余香”的声誉,用沸水冲泡三到四遍,茶的汤色、香味才能恰到好处。而绿茶中的碧螺春、雪芽、雀舌,每斤约有六万个芽头,极其精细,如饮用此等高档绿茶,用沸水冲泡,势必将珍鲜馥烈的佳茗冲老,反而失去其应用的韵味。所以,冲饮高档绿茶、白茶或黄茶,水温掌控在85-90℃比较适宜。

另外,家庭日常使用紫砂壶泡茶时,茶叶品类的选择要相对稳定,如用同一茶壶泡茶,而不时变换茶品,会使茶壶内壁吸附的茶香变杂,容易串味。

茶器、茶具与茶饮,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茗饮艺术,美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艺之微,风俗之盛衰见焉”。茶饮之艺,小艺也,然世风盛衰,于此已露其端倪。


    关注 茶掌柜的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