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沟村刷屏,传统村落复苏之路有多远?

 

月朗星稀,阡陌交错,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落,只会永久地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莫沟村刷屏,传统村落复苏之路有多远?
2017年鸡年春节,大年初一,中国最拉风的CCTV《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感恩的礼物——老家莫沟》,让名不见经传的焦作孟州市莫沟村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继CCTV之后,HNTV(不是湖南的那个TV)紧随其后,在《河南新闻联播》栏目里于初二、初三连续两天《新春走基层之老家莫沟·浓浓的乡愁》进行了深入解读。莫沟村一时“红”遍全国。

从媒体的报道看,莫沟村成为“网红”,身上带有明显的主流烙印。其实不止宣传,再看看莫沟村的建设,更能反映一些新闻背后的东东。媒体是这样报道的:原来在2014年莫沟村就被列入整体拆迁计划之中,当地孟州市委书记来到莫沟村进行调研之后了解到,当地的群众并不愿意搬迁,同时也算了一笔帐,要搬迁这个村庄,大概两亿五左右,但就地改造的话只需要两千多万,同时如果这个村庄留下来的话,能够为当地的这些工业提供生活配套服务。于是当即决定不再整体搬迁,而是就地进行改造。就是这个实事求是的就地改造,让莫沟村的传统并没有丢,那些老窑洞被当作文物保留了下来,村里所有的建筑都遵循了当地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严格意义上,莫沟村是利用当地独特的、天然的资源禀赋进行的“修旧如旧”的再设计和开发。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全面操盘,让这一传统村落焕发另类的时代生机。久居钢筋混凝土丛林城市的城里人,离开城市,远离喧嚣,感受那个颇具现代气息村落的宁静与美好,唤醒其内心的,一半是乡愁(以过去的老物件为标志),一半是文明(以现代的网咖为标志)。对莫沟村的改造,不过是披着乡村的外衣,内植现代文明的内核。这样的乡村早已不是原来的乡村。

时代就是这样向前,月朗星稀,阡陌交错,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落,只会永久地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因为,当你发现你儿时的传统村落时,你也不会有莫沟村的惊喜和留连忘返。人们对莫沟村的偏好,属于典型的叶公好龙。不要说放眼全国,即使在焦作本土,除了莫沟,还有很多比莫沟的资源禀赋更好的传统村落,比如焦作市示范区寨卜昌村、修武县一斗水村、东交口村等等。尤其寨卜昌村,崇尚耕读,现在依然保留着古代豪门大户的民居,每座宅院都是一个名门望族的兴衰史。

从现代气息的新农村建设,整齐划一的居民楼,到全民追捧传统村落,复古乡愁。不论市场出于何种目的,我们似乎欣喜地看到传统村落复苏之路。《中国青年报》曾这样报道,在四处呐喊终于为几千个中国传统村落要了“名分”之后,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的担忧却丝毫没有减轻,甚至常常感到“苦于无策”。7136个传统村落正在网上公示,其中2555个已经正式进入国家保护的视野,听上去似乎是个不小的数字。然而,当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评审到第四批,这位发起者却注意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依然阻挡不住村落的濒危和被破坏,很多纳入国家名录的村落已经面目全非。”比这更让他忧虑的是,还是找不出一个特别好的办法从现在的困境中走出去。

那么莫沟村的开发利用是否找到了中国传统村落的出路?我看未必。莫沟村在春节期间集中刷屏,只能说宣传的爆点昙花一现之后,并没有走出“行乡愁之名走旅游之路”的老路。在这里,山西的平遥、司徒小镇在市场操作上恐怕要比莫沟走得更健康。如果莫沟村单纯主打乡愁牌,一旦失去官府的力推,还能再走多远,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在这个乡愁已经成为公众普遍心理诉求的语境下,保护传统古村落,让公众有一个凭吊乡愁的地方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莫沟,生逢其时,一跃登上CCTV、HNTV、JZTV的镜头。名实相符才是莫沟走得稳健的基石。

最后借用冯骥才的话结束本文:“留得住乡愁最重要的恐怕是它的精神文化价值,留住我们对于家园的情感、土地的情感和文化的情怀,而不是怎么留得住游客”。

  PS:“温柔毒药”致力于打造会生活、懂情趣、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关注和转发。投稿信箱:hnjzsylt@163.com。


    关注 摩托骡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