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荒

 

超越阶级的婚姻只是个别现象,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只是童话,能吃到天鹅肉的必然不是普通的蛤蟆。...

相亲这个词,其实远没有字面上那么令人“亲”近,几乎没人喜欢相亲,有的甚至靠父母或亲戚代劳,自己抽身事外。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每逢佳节倍“相”亲,家长们好不容易逮着在外工作的子女,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拷问恋爱状况的机会。

很多人以为,相亲只是实在找不到对象的下策。其实,相亲曾经是中国式婚姻的主要形成方式。1987年一项针对五个城市的已婚夫妇数据显示,约60%的婚姻是由亲戚朋友介绍认识的,1995年的一项涉及七个城市的研究也发现,经介绍认识的夫妇占56%。

而在上海,直到1987年,由中介人介绍的婚姻,占比依然达到41%。这还是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
充斥荧屏的相亲节目透露了中国年轻人的性焦虑,而节假日的公园,四五十岁的大爷大妈像推销商品一样推销生产日期已经三十来年的子女,常蜂拥出现“万人相亲大会”。

择偶跟恋爱不同,爱情是盲目的,但婚姻是理性的。稍微极端点说,择偶是一种交易。首先,在正常情况下,婚姻都是自愿的;其次,在择偶过程中,两性形成了竞争,不管是男是女,都想找到自己最钟意的对象。

这种交易在社会学中有一个较为柔和的说法:交换。本质上讲,择偶是双方交换资源,以获得利益最大化。

无形的品质通过各项指标大体可展现出来,比如学历大体对应知识水平、收入水平大体对应能力,哪怕性格等没有统一标准的特质看似无法通过客观指标衡量,在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也能够摸出个大概。

不同的人,看重不同指标,更看重什么,就将该指标提到最要紧的位置,看似繁芜的择偶市场其实有无数个衡量指标。


    关注 ThroughTheThorn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