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乐善好施的国家—缅甸

 

英国非营利组织慈善救助基金会(CAF)2016年10月25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缅甸堪称“最慈善”的国家。阿亚今天就带芽粉们简单了解一下缅甸人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布施行善的。...



看到题目,芽粉们一定有些茫然(阿亚你一定是在逗我



)。。。大家多多少少知道,缅甸经济长期落后,哪来的力气做善事呢。可实际情况恰恰就是这样。新华社2016年10月26日曾发表一篇题为《全球慈善调查:伊拉克最热心 缅甸最慈善》的文章,阿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表示震惊。得,咱别在这发懵了,听缅甸的同事给咱们细细道来吧。



新华社2016年10月26日发表题为《全球缅甸最慈善》文章
英国非营利组织慈善救助基金会(CAF)2016年10月25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缅甸堪称“最慈善”的国家。在捐款方面,缅甸排名第一,每10个缅甸人就有9个上个月捐过款。在志愿服务方面,缅甸排名第二;就帮助陌生人、捐款和参加志愿服务三项综合而言,缅甸连续第三年排名第一。缅甸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的国家,2016年却获得“全球最慷慨的国家”称号,这令很多人感到意外。CAF分析,缅甸之所以能获得“最慈善国家”的荣誉,极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国家大多数民众信奉佛教,小编对此深有同感。捐助在缅甸也被称作“布施”。小编这次就带芽粉们简单了解一下缅甸人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布施行善的。



缅甸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国家,约九成的缅甸国民信奉小乘佛教,斋僧敬僧,布施行善成为极为普遍的社会道德风尚。以行善为美德,乐善好施是缅甸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据调查,在缅甸有9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向慈善机构捐过款。只要手头稍有宽裕,人们就会经常向佛塔寺庙捐赠。捐赠的物品繁多,除了钱财外,还捐助凉席、扇子、阳伞等日用品。缅甸维修众多佛塔寺庙的庞大费用也是靠善男信女的捐赠。如仰光大金塔,就是用老百姓主动捐出的钱款做维修费的,而非政府专门拨款。缅甸人施舍时,不强调施舍物品的贵贱和多少,而注重施舍是否心甘情愿。他们认为,只有在应施舍时产生施舍之情,施舍时不犹豫,施舍后不后悔,才能积下功德。



缅甸人在大金塔上给僧侣、尼姑捐善款
缅甸人向排队的僧侣布施食物
缅甸有24个传统节日,其中14个与佛教有关,布施行善成为缅甸人在节日里必不可少的社会习俗。小编简单举两个例子。泼水节是缅甸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缅历一月份(公历4月中旬)举行。在仰光边远郊区或外省,人们以街区、村寨为单位搭起一座座牌楼,用糕点、汤圆、鱼汤米线(即缅甸最著名的“孟辛嘎 ”)招待四方来客,向僧侣施斋,进行布施活动。各家各户除了去佛庙拜佛、浴佛、守戒外,还做打扫庙宇、给老人洗头等之类的善事。

缅甸点灯节也叫解夏点灯节,是缅甸的传统佛教节会,在缅历七月十五举行(公历十月上旬),在此期间还举行敬老节。在佛教文化的长期熏陶下,缅甸人普遍心地善良,乐善好施,谦恭有礼。同时也把尊老爱幼当做一种美德。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官位高低,年龄大小,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会在这一天隆重而正式地叩拜父母,敬拜庙中和尚、村社中的老者、有学问的人和自己的恩师。敬老时,晚辈要给长者敬献礼物,送上糕点、毛巾、衣服等,并且席地聆听长辈们的谆谆教诲。
敬老节期间,缅甸民众给老人们捐赠礼物并给她们剪指甲


布施成为缅甸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渗透到这个国家每个角落。它的形式也丰富多样,佛像、佛塔、道路、桥梁甚至水都会成为施舍内容。缅甸地处热带,天气燥热,人们极易口渴。所以施水被看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功德行为。在旅客云集的车站码头,常有少女头顶水罐,义务送水。在佛塔寺庙、学校或大街路旁的树荫下,只要是公众场所,也都置有凉水罐。许多凉水罐上面还放有口杯,供路人饮水使用。缅甸农村姑娘们则常在道旁路口,绿荫之下,搭置木头架子安放凉水罐,或在路旁的树叉上吊挂一罐凉水,供行人解渴。布施者每日清晨都要更换凉水罐里的旧水。置凉水罐布施凉水供路人饮用,缅甸人称之为“凉水罐文明”。

一户人家院子外搭支架给路人准备的凉水
小编在缅甸工作和生活多年,切身感悟到这个国家的人民对信仰的虔诚和捐献的热爱。乐善好施在缅甸人眼中就是他们一种生活方式,是短暂生命旅程中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佛教强调“舍得”,认为“舍即是得”。用布施作为一种践行“舍”的方式,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内心的释然,获得生活的宁静平安和心灵深处的寄托,这也许就是缅甸民众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和对宗教信仰的体验吧。

(驻缅甸使馆供稿)



你离周边外交就差一个点击!


微信ID:亚洲雄风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亚洲雄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