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颢:说说科学课的前世今生

 

从清朝开始..........

话说,在以前,发明创造都是农民搞出来的。但是呢,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农民做的事情,所以呢,后来的人们也无法学到知识。并且,很多农民是没钱上学的,所以呢,自己的发明自己也不会记载。

等到清朝,打了几次仗,居然败了。所以呢,就觉得洋人的枪炮厉害,所以呢,就想开学校,让小娃娃也学学洋人的知识,学会了可以打别人。

所以,在清朝,开设一门课叫《格致》,这个词是格物致知的简写,出自著名的著作《大学》。啥意思呢?就是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好像确实符合科学的精髓,并且很文雅。

到了民国,不能再用前朝的东西,而且觉得这两个字不好懂,索性就改成《博物》。那个时候,小学分为初小和高小。初小指123年级,高小是456年级。初小不上博物课,只有高小上这门课。

后来,可能是学国外,不叫《博物》了,改为《理科》,这个词一直用到现在。

没过多久,又改为《自然》课。由于后面增开《社会》这门课,太多了学生记不住,干脆统一叫《常识》得了。

特别说明:这些课是引进日本的,而日本是引进美国的。

到了解放后,那时跟苏联比较铁,课程也是学习苏联的。后来呢,就停课闹革命,这课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恢复正常的上课,才自己设计课程。那时的课程叫《自然常识》,这课一直持续到80年代。嫌常识两个字是多余的,去掉常识变成《自然》,所以,王颢老师小学学的是《自然》。实际上没上过一节课,都是自己看的。

后来,直到2001年,把《自然》改成《科学》,一直到现在都是科学课。

最近听说,今年9月份,连一年级也开设《科学》课了,所以,当初王颢老师分享科学小实验是对滴。记得,刚开始做实验,分享实验的时候,微信公众号上没有一个是这么做的。现在呢,分享科学实验的太多,也不差王颢老师一个,我也就很少分享了。

对于科学课,我的理解是:教小孩子感受他生活的地球,星系,保持一颗好奇心。并不是简单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规律,那是什么规律。回答对了,就是学好了,回答不对,就是没学好。

当小孩子保持一个好奇心,哪怕语数外再枯燥无味,还有那么一两科能勾起孩子疲惫的身躯坚持向前走。

昨天,我被一个粉丝问到,她的弟弟初中要辍学学编程,问我行不行?我说学编程不一定要辍学,并且程序员没有数学的底子,理解数据结构是困难的,以后也做不出复杂的软件。并且,找工作,至少是大专以上学历,你弟弟初中没有毕业,很困难的。然后,她说弟弟实在不想上学了,然后我说这我也没办法。

所以,王颢老师也希望现在的小朋友能够坚持学下去。

好了,我是王颢老师,左边是风景的景,右边是页码的页,读hao,四声。微信是7572320,欢迎加我微信交流。


    关注 科学小实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