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闹腾贵州“龙”——炸龙、滚龙、毛龙、火龙、嘘花龙、花脸龙、断头龙,你见过几种龙?

 

每年元宵佳节最热闹的民俗活动要属舞龙灯,从正月初五开始出龙,一直要闹到正月十六“化龙”才结束。...



点击上面蓝色“赵惠一刀”关注,查看历史消息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元宵佳节最热闹的民俗活动要属舞龙灯,从正月初五开始出龙,一直要闹到正月十六“化龙”才结束。

贵州人的舞龙历史可以追溯上千年,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各族人民发明创造了各种龙,有嘘花龙、火龙、毛龙、板凳龙、花脸龙、断头龙等等。舞龙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舞龙祈福、庆丰收、欢度佳节。

这么多龙你都没有见过?不要紧,赵惠一刀带你去贵州看龙——



台江:嘘龙

这是黔东南州台江、施秉两县苗族地区的嘘花龙,这一带的舞龙嘘花非常刺激,被称为是“勇敢者的游戏”。

舞龙者们全部光着上身,舞动长龙,在街头巷尾左冲右突。沿途的人们点燃装有火药和铁屑的竹筒,向龙身喷洒焰火以示祝福。嘘花筒能喷出三、五米高的火焰,如火树银花,舞龙者英勇无畏地在火海中跳跃奔腾,场面壮观。



德江:炸龙

与台江、施秉舞龙嘘花有得一拼的是铜仁市德江县的“炸龙”。论刺激程度,德江的炸龙更甚——直接是用鞭炮炸。上面图片中,人们用竹竿挑着的就是货真价实的、已经着火的鞭炮。

“炸龙”习俗在乌江中下游的铜仁市德江县、沿河、思南县一带土家族地区盛行多年。

炸龙这天,每支龙灯队伍的成员都会脱去衣服,身着短裤,袒胸露臂,沿街一路舞去。沿途街边的人家早已准备好了成箱、成堆的烟花爆竹来炸龙,有的烟花还是这里土家自制的,像竹筒一样。炸龙的人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竿绑着火炮,等龙灯队伍经过时,街边点燃烟花、火炮的人都会高举“武器”进行轰炸。在烟火的照耀下,敲锣声、鞭炮声响彻云霄。



寨英:滚龙

寨英是湘黔交界的松桃县一个古镇,比松桃县城还要古老。寨英滚龙是最漂亮的龙,声名远播,早在明永乐、嘉靖、万历和清乾隆、嘉庆年间,寨英滚龙就多次应招晋京表演。

寨英滚龙全长36米,共分17节,以9根拇指粗的竹篾捆扎连接成龙骨,近500个直径两尺的篾圈等距离排列连接成龙身,再以整幅白布画上斑斓的鳞甲,罩在龙身上。龙头龙身挂满彩灯,夜晚舞动时,五光十色,如彩虹飞舞。



隆里:花脸龙

黔东南州锦屏县隆里古城人,每年都要玩耍富有浓郁汉文化色彩的“花脸龙”。舞龙者无论男女老少,皆画花脸,生、旦、净、末、丑皆有,故称为“花脸龙”。花脸龙源自北宋,已有1000余年历史。玩舞游街时兴腻粑粑(腻,方言即强行往别人嘴里塞东西),故称“腻粑龙”。

花脸龙多时有12条,少时有5条,平时一般由赤、白、黑、黄各2条龙,一共8条龙组成,城中每个门各出龙2条。每条花脸龙,连龙头共有13节,制作精巧,鲜艳美观,风格独特。舞龙人数为13人,男女都有,通常龙头由女子把玩。



石阡:毛龙

仡佬毛龙主要流传于铜仁市石阡县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是仡佬族闹元宵、送吉祥的传统民俗活动。

石阡“仡佬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据《石阡县志》记载:“(龙)灯从唐代起”。根据民国《石阡县志》记载:清末至解放前夕,仡佬毛龙盛行于全县各民族村寨之中。制作仡佬毛龙所需材料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竹、纸和浇烛所用的石蜡。舞龙主要是在每年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十五、十六日。



瓮安:断头龙

各地的舞龙表演,都是一条龙一个整体。而黔南州瓮安县草塘、猴场一带的龙灯等却颇为独特,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竟是断开的,俗称“断头龙”;因在舞龙过程中也要嘘花,也被称为“火龙”。



还有贞丰的龙、织金的龙、龙里的龙、土城的龙、余庆的龙……


    关注 赵惠一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