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改造&韩天衡美术馆

 

2011年在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纺织厂变身美术馆的方案启动。经过两年的改造,依据原纺织厂厂房功能区空间特点,变身为新美术馆展览区域。老厂房和筒子车间相对低平开阔,是纺织厂中最具工业建筑特色的一部分。...



韩天衡美术馆坐落于上海嘉定老城区的南入口,建筑由一间有着70余年历史的纺织厂改造而成。美术馆以上海篆刻艺术家韩天衡的名字命名。建筑主体颜色设计源自书法用语“计白当黑”,黑白元素的搭配在体现虚实对比之美的同时,也与书法、篆刻艺术形式呼应。美术馆内的黑色区域为主题展示区,白色部分为辅助展区及办公区。其中主题展示区按照功能分为三个部分:一层为韩天衡历年创作的书画印作品;二层是韩天衡收藏的历代书画藏品;三楼是文房雅玩以及韩天衡艺术足迹馆。

建筑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老厂房为锯齿形建筑形式,为三跨简易木结构。70年代扩建了11跨的预制混凝土结构,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纺织厂生产规模的扩大又在南侧加建了一幢两层层高的精梳车间;并在北侧增建了三层楼高的青花厂房,同时,还在周边及缝隙中填充了库房与机房。



改造前的上海飞联纺织厂

2011年在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纺织厂变身美术馆的方案启动。经过两年的改造,依据原纺织厂厂房功能区空间特点,变身为新美术馆展览区域。老厂房和筒子车间相对低平开阔,是纺织厂中最具工业建筑特色的一部分。设计中着重考虑如何在完整保留其屋面及梁架形式的同时,对原有结构进行钢结构加固,从而充分有效地再利用空间。两处建筑特征化的空间及其符号形式可以作为一个公共交流空间。老厂房用作临时展厅;而结构质量较好的筒子车间则改造为公共报告厅。

位于老厂房南北两端的青花厂房及精梳车间因其结构质量较好,空间也相对高耸集中,这些新建厂房的规整空间和牢固结构适于设备要求,作为美术馆的固定展区。除此之外,一些原属工厂的职工宿舍以及附属机房也被改造为美术馆后勤办公场所。为了使各个功能空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设计时在各个功能组团之间加入相应的回廊和通道,以便美术馆在今后使用中呈现出功能上的多样性和便利性。

由于整个建筑场地几乎被各类大小建筑覆盖,内部空间又堆满了各种机器设备,很难看清  厂房建筑的全貌。然而这座转型的美术馆需要为城市提供一个可以独立视看的醒目外观,于是,除了老厂房之外的现代建筑都用黑色表达,结构基本由混凝土或者钢结构组成,以区别于保留下来的据齿形厂房区域。同时,在功能方面也与美术馆的固定区域所对应。在材料方面,新增的钢结构使用氟碳喷涂黑色钢板和穿孔板,而改造后的混凝土结构则采用与之相应的纯黑涂料,并配以穿孔板门窗,南北两侧的建筑及东边的连廊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从外围包裹着老厂房。老厂房的锯齿形建筑结构是纺织厂的标志性特征,也是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它应该是可供公众观赏的开放空间。在初步方案设计中,不仅在南北两侧较高建筑设置了从上方观赏的窗口,还在东侧连廊和门厅接合处也设置了一条地面到屋顶的公共坡道,它可以一直延伸到老厂房屋顶上的钢结构平台。这一设计使入口广场与沿河公共空间联系起来,同时为参观者提供了不同高度层面上对于锯齿形屋面的体验。

为了保证建筑的透气性,设计时在充分维护老厂房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又在其连片结构中嵌入了开敞环境和天井院落,植入错落的绿树竹枝,从而强化了锯齿形厂房轮廓的光影效果。为美术馆增添了些许园林韵味。另外,在美术馆东侧与外围道路相接的地方添加了一条黑色钢结构敞廊,这不仅为主展厅与临时展厅增加了

室外连接,也在老厂房之间形成了一条空缝,通过植入绿化使之与沿河公共绿带相呼应。

韩天衡美术馆存在多元化的功能组合,不同的区域功能分隔要求美术馆可以提供一个具有兼容性的入口。经过数次调整之后,将美术馆入口选择在青花厂房与老厂房的接合部位。它正好将原先保留下来的红砖烟囱包裹其内,通过一个15米通高的空间转折后在东侧现场了一个巨型门廊,与其他支撑性的钢柱形成了一个具有舞台效果的背景。



夜景鸟瞰


建筑沿河立面


美术馆夜景


主入口夜景



美术馆庭院


美术馆侧廊







以上资料来源于同时建筑观察,华筑设计工作室重新编辑,仅供学习之用,切勿用作商业行为。



以“交流与进取、合作与发展 、高效与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华筑设计工作室是一个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网络型工作室。我们在致力打造一个鼓励创意、没有领导干预的设计氛围,是一种全新的创意性的工作模式。目前已经通力完成多个作品,包括方案以及施工图。华筑正在稳步扎实地走好每一步!华筑设计工作室会不定期带来最新资讯、工作室内部原创作品以及分享别人的一些优秀作品。

欢迎大家通过搜索公众号“华筑设计工作室”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添加关注。






    关注 华筑设计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