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时节 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满

 

消弭于都市身影的农事民俗,不灭的中华传统。...



雨水刚过,惊蛰未至,气温回暖,空气渐湿润,农事将始。没错儿,今天就是二月二,龙抬头。或许你们还并不是很了解它,认为其玄幻,没关系,和小编我一起走进丰收之始的二月二,走进中华传统。
龙抬头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惊蛰前后,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又称为“中和节”、“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古时常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寓意农耕好征象,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雨水天气也将增多。


 历史


     来源



历史传说

1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传说此日是开启了农耕新时期的尧的诞辰,又有传说此日是土地公公的寿辰,是日敬土地。
2
传说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们难以过活。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阴历二月初二这天私自降雨,因而受到责罚。人们用炒熟的黄豆供献龙王,报答其救命之恩,感动了玉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以后二月二祭龙王,相沿下来成为节日。
3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

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


古代天象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即黄道带,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

28天宿分为4个区,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地理环境



“龙抬头”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患。

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节日

    风俗

二月二,该怎么过,不油不腻,恰到好处;

即使不能参与其中,感受其中氛围也是极好的,下面让我们走进传统的二月二。


节日活动

祭 祀 龙 神

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
禁忌避讳:忌动针线,恐伤龙眼;

忌担水,恐扰龙;

忌盖房打夯,防伤龙头;

忌 磨面,疑其榨龙头


剃 龙 头

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踏   青

在南方,二月二也叫踏青节。春之始,物复苏,散散步、赏赏景,亦是雅意。

白居易《二月二日》有诗云:
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饮食文化



提到节日,饮食便成了不得不说的话题,二月二,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寓意吉祥。

下面是小编为您献上的菜单。

满族的“二月二”



对于二月二,满族人有着独特的情怀,十分重视,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般。满族人家早早就为这日做足准备。是日,炸油炸糕,做豆面卷子等,有“引龙” 、印碑、熏香等风俗,好不惬意。
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寄托美好希望。

看完这么多,是否对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有更清楚的了解呢?

现如今, 工业化、信息化狂潮席卷而来,农耕文明退居角落,带着隐约的神学色彩与传统符号的信仰。

而二月二愈发淡出人们的视野,了解它的年轻人已在少数,对但我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呼唤却未曾减少,故而凭《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00后“才女”武亦姝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心怀传统,展望未来。今天,你还会记得吗?
西南石油大学

青听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文编:冯逢/责编:弋歆
力争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校园传播平台


    关注 石大青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