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程”的时光穿梭——程文达

 

程文达制作泥塑作品程文达年轻时候是个画匠,农闲时节、逢年过节,程文达就会为四里八村的农民画炕围画、画油布。对...

程文达制作泥塑作品
程文达年轻时候是个画匠,农闲时节、逢年过节,程文达就会为四里八村的农民画炕围画、画油布。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个职业也许闻所未闻,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画匠”这个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职业也只有少数“心灵手巧”的人才能做。程文达为农民们画的山水风景、花鸟鱼虫炕围画色彩丰富、形象逼真,总会成为家里最吸引人的地方。于是,程文达就成了在固阳县怀朔镇远近闻名的“程画匠”。

“小时候,村里来了画匠,我就看他画,看着看着就开始学着自己画,那个画匠看我手挺巧的,就让我做他的徒弟。那时候,家里穷,我想着给人画墙围也是门手艺,能赚钱,就答应了。”程文达说,当初入画匠这一行,完全是为了解决生计。现在,程文达还留着当初给人们画炕围画时的样式“草稿”,历经时光洗涤,纸上的图案已经斑驳,但也看得出,曾经为了让“顾客”满意,程文达是多么用心。

岁月流逝,技术进步,也就五六年的光景,程文达原以为可以养家糊口的技艺没落了,找他画墙围的人越来越少,他也就放弃了这门手艺,专心务农。

六十哄外孙  一捏不可收

再次拿起画笔,已经是三十年后。程文达六十多岁了,城里长大的外孙回村里看望他,为了哄外孙开心,程文达就用院里的黄土和成泥,给他捏了只小狗,并用以前做画匠时剩下的颜料给小狗涂了颜色。笨拙质朴的狗狗让外孙很开心,而尘封了三十年的颜料瓶一打开,程文达就再也没有盖上。


泥塑作品 《农村割地》


泥塑作品《开小会》


“我特别喜欢捏泥人。”程文达说,为了这个“喜欢”,他可没少挨老伴的骂。

“他每天就鼓捣土呀、泥呀,家里荡的灰眉土眼的,一看我就搓火。”老伴李可西嘴里虽然说着“搓火”,但还是会一遍遍把家收拾干净,收拾完家再给程文达递上杯水,“快喝口水哇,一天不喝水,渴死呀。”李可西说,如果不逼着程文达喝水,他会一天都顾不上喝。

“捏起泥人来,我就真的什么都忘了。”程文达说,“我就记得泥要用红土、白土和纸箱‘毛毛’和在一起才好,得一遍一遍摔才劲道。”于是,程文达用粗细不一的筛子一遍遍筛土,直到摸起来没有颗粒感;用棍子一遍遍捶打纸箱的纸,收集飘飞到空中的“毛毛”;像揉面一样揉泥团,摔泥团,直到竖着搓成十几二十厘米的细丝都不断为止。

泥和好了,程文达就会去把院门从里面锁上,开始专心致志的捏。“刚开始,捏的不好,捏完晾干就扔到凉房里了,后来,凉房放不下了,就开着拖拉机拉着倒了。”60多岁开始学习捏泥人的程文达一开始捏的并不如意,“慢慢地,一边捏一边琢磨,鼻子怎么捏才像,衣服涂什么颜色才好看,就有经验了,捏的东西也越来越好了。”

至于为什么会想到要用泥人表现过去的一些生产生活场景,程文达说,还是因为外孙。“两个外孙都十几岁了,我给他们讲过去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我就想用泥人给他们还原一下过去的生活。”

自此,程文达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复原”一个过去的场景,他能把自己锁在家里一个月,“村里人见到我还觉得稀罕呢,以为我出门了,其实我就在家捏泥人呢。”

补丁衣服、旱烟袋、羊肚手巾,捻线、纳鞋、擀毡,钉马掌、拉风箱、摇辘轳,一个个如今鲜少见到的旧物件、旧生活方式通过一个个不足20公分的小泥人“穿越”回来,让人欣喜的同时,内心也泛起各种滋味。

村设纪念馆  泥人程扬名

为了支持程文达的创作,怀朔镇在兴圣公村为他设置了一个民俗文化纪念馆,专题展示程文达的泥人“旧时光”。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泥人程”的名字也开始声名远播。

“也有很多人不理解,问我为啥不少吃穿、不缺钱花却要捏泥人,我就告诉他,我喜欢。”程文达说,现在,国家发展快了,农民的生活也好了,再也不为生计发愁了,“国家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我能给国家做一些什么?既然有这么多人喜欢我捏的泥人,我就一直捏下去,让人们记住过去的苦、珍惜现在的甜,就算我给国家做一点点贡献吧。”

“程画匠”画墙围,是为了生计;

“泥人程”捏泥人,是因为喜欢。

从“墙围”到“泥人”,都记录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印记;

从“程画匠”到“泥人程”,则见证着农民生活的日渐美好。

文章转自:正北方网
公众号文章源自网络
如有文章撤销等相关事宜
请联系:YS.cheng0123@hotmail.com


    关注 程氏家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