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颜邹娄寻根处 独山之独源自虫

 

独山湖一部落为纪念伏羲受蜘蛛启发结网猎渔便以蜘蛛为图腾、以蛛为国名,后来蛛国演变为邾国,是为朱、邾、颜、邹、娄等姓氏的起源。...





独山湖一部落为纪念伏羲受蜘蛛启发结网猎渔便以蜘蛛为图腾、以蛛为国名,后来蛛国演变为邾国,是为朱、邾、颜、邹、娄等姓氏的起源。



独山湖

在凫山山系西端、独山湖北岸,有三个山头叫独山,分别是邹城市郭里镇独山村之独山,郭里镇屈北村之独山,微山县两城镇独山村之独山。为什么都叫独山呢?是不是这三座山都单独是一个山头?不仅仅是,而是源自于古邾国虫邑,独山意思是邾国虫邑之山,独山湖是邾国虫邑之湖,是我国朱氏、邾氏、颜氏、邹氏、娄氏等姓氏的发源地。

凫峄地区在两周朝有一诸侯国叫邾国,古籍《路史·后纪八》记载,“武王得曹侠,复封之朱,曰朱娄”。《左传·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邾国的名称,经传又写作“邾娄”,战国时期通称“邹”或“驺”。许多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结果,认为邾娄是当地土语,邾是正名,而“邹”、“驺”则是战国后期其他相邻大国所用的同音通假字,与偃国称燕之类相同。邾(曹)侠开创的邾国,后来又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并衍生出小邾与滥国。他也因开创之功而被后人尊为朱氏、邾氏、颜氏、邹氏、娄氏等姓的大始祖。邾国的“邾”字写法很多,建国以后曾以“蛛”作为国名,后来改加“邑”为“邾”字。邾国的“邾”字,无论是西周时期的铜器铭文,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写法不尽相同,但从字形方面来看,均作蜘蛛结网形,即写为“鼄”。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蜘蛛也,从虫朱声。”从虫朱声即今之“蛛”字,郭克煜先生《邾国历史略说》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以后即以“蛛”作为国名,后来,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



邾国故都邹城峄山

有关文献的记载,这和当地伏羲教人结网渔猎的传说相契合,伏羲时代以后,人们为纪念伏羲因蜘蛛的启发结网猎渔,其中在独山湖一带的一个部落便以蜘蛛为图腾,以蛛为国名,再后来,到曹侠邾国时,蛛国演变为邾国,这个蜘蛛国也变成了邾国虫邑。

在《虫姓渊源》一文中,虫姓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邾国虫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邾国的一个邑地名虫,邾邑。”在史籍《左传·昭十九年》中记载:“宋公伐邾,围虫三月。注: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

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83页,“邾虫双声,字又转虫,虫为邾邑,在今山东鱼台东北(微山县两城镇独山村),《春秋·成公五年》:公会诸侯同盟虫牢。杜注:

[虫牢,郑地,陈留封丘县北有桐牢],陈留一带,旧为炎族所居,牢,娄双声音转,虫牢即邾娄。其曰桐牢,桐又虫转。……他若鱼台之重馆,与虫同在一地。独山湖之独山,音理区域,正相符合,……独出于邾,邾、娄一事,尤可证也。



炎黄氏族文化考

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75页,“濁鹿又为邾娄。凡从蜀声之字,古皆读邾。《春秋·成公二年》【楚侵晋,至蜀】杜注:博县西北有蜀亭,其地在今山东泰安县西。蜀亦邾也,汶上县西南有蜀山,地为邾娄旧壤,见《三邾疆邑图考,以蜀名山犹沂、胶各县之朱山。后人引《尔雅·释山》【独者蜀】释之,非也。江苏宜兴东南亦有蜀山,本名独山,蜀独通用,后人以东坡爱其风景类蜀改名,亦非也。汶、宜二山,皆屹然独立,与独义固合,然独立之山不止二处,何以不皆名独山?知独立之意,或后人望文敷会,不尽然也。独即通蜀,故汶上县之蜀山湖,亦作独山湖,此十四事也。”

以上不难看出,独山之独,通(同)虫,通蜀,通邾,通蛛,通鼄。邾国虫邑大体或许就在今三个独山之域,独山是由邾国虫邑得名,是天下朱氏、邾氏、颜氏、邹氏、娄氏等姓的发源地。

相关阅读:

嬴姓源流与上古八大姓

中国姓氏排行榜:看看你的姓排第几?

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你的根在哪里

古代邾国的母亲河——洙水

儒家学说的核心“仁” 产生于东夷三邾地区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 孔孟之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