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恒久远,一张永流传——泾上白古法宣纸入驻青未了画廊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温润如玉、绵韧柔软,搓折无损其用于书画,润墨性强,层次分明,可将墨韵表现得淋漓尽...

轻似蝉翼白如雪
抖似细绸不闻声
温润如玉、绵韧柔软,搓折无损
其用于书画,润墨性强,层次分明,可将墨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纸寿千年”。


安徽泾县泾上白品牌宣纸


“泾上白·古法宣纸”由安徽泾县小岭景辉纸业有限公司出品,凭借强大实力和独特魅力入驻青未了画廊

 “泾上白·古法宣纸”采用古法手工制作,选料精细,檀皮纤维和燎草纤维打磨的更细致,在纸上的分布更均匀,使得纸张的润墨层次感更强。


“泾上白·古法宣纸”纯白细密,柔软均匀,棉韧而坚,光而不滑,润墨乌而鲜韬,淡墨淡而不灰。



安徽泾县小岭景辉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辉先生在2016年第八届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博览会展览现场,向领导、嘉宾介绍其“泾上白”品牌宣纸及其相关产品。








自入驻青未了画廊以来,吸引了众多“行内人”的目光。

 “泾上白·古法宣纸”制造工艺
“泾上白·古法宣纸”
主要以安徽的青檀树皮和砂田稻草为原料,利用泉水,经过发酵、蒸煮、漂白、磨料、打浆、捞纸、榨帖、坑焙等工序加工而成。整个生产过程由上百道工序组成,每一道都要求严格,部分还被列为国家机密。



将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浸泡、蒸煮,使其纤维软化,然后运到上坡上摊晒,通过雨水和太阳的阳光将它软化,纯化纤维。



其中,稻草要两次蒸煮,两次上山,大概在山上摊晒8个多月;青檀皮要三次蒸煮、三次上山。摊晒完了的稻草就叫“燎草”,青檀皮就叫“燎皮”。
宣纸原料在山上历经日晒、雨淋、露炼,其中的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消失殆尽,蛀虫不爱吃;再者,通过日光等自然漂白,没有化学漂剂催化的刺眼白,宣纸白得自然且典雅。




燎皮下山后,剔除掉不合格的老皮,要经历碓皮、切皮、踩料、袋料等过程:工人用碓捶打燎皮,每个工人每一分钟要打四十几下,一张燎皮要打1000多下,燎皮的纤维在翻打过程中被打均匀;切皮是用刀子将其切成一块块的,将长纤维切成短纤维;之后放入缸内,工人用脚踩将其揉烂,目的还是均匀纤维;袋料是将其放入纱布袋中,在水池里来回搅动,原料的精华部分“纸浆”,会从纱布袋里流出。

燎草摊晒后,先要臼草,即在石槽中咋个粉碎,接下来通过袋料成为浆状。



燎草与燎皮的浆状会合,这道工序叫做“制浆”,自此之后,燎皮与燎草便再也无法被分开。




下一个工序就是捞纸了,首先要介绍两样非常重要的东西,分别是猕猴桃藤的汁和纸帘。

宣纸工人将猕猴桃藤榨成汁,放入捞纸槽中。猕猴桃藤的汁有三大作用:浮浆、控制纸张的厚薄、分开纸张。
纸帘取材自泾县及周边地区产的苦竹,竹纹的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易于剖成竹篾。它不易腐烂,不吃水,且价格低廉。其竹编技艺复杂,从选材到剖竹、撕篾,从绕线、编制到油漆、下架,整个竹帘的生产有40多道工序。
捞纸用帘的编织好坏决定宣纸质量的优劣,一些特色品种首先从编帘开始:如罗纹、龟纹、单丝路、双丝路以及水印纸。

作为造纸的关键工序,捞纸过程将决定纸的厚薄、大小,一旦成型,便无从更改。
通常由两人完成,一个掌帘,一个抬帘,分站纸槽两头。捞纸讲究“一深二浅”,还要恪守“梢手要松,额手要紧”、“抬帘的要活,掌帘的要稳”等技巧。大纸张需要的宣纸工人就更多了。



润湿后的纸会放在“火墙”上,火墙让宣纸迅速烘干,同时也将捞纸过程中的猕猴桃藤汁蒸发掉,以免纸张日后发黄。
宣纸工人都有两把刷子,一把软的,一把硬的,刷子上下一挥,左右一抹,宣纸就能服服帖帖粘到或墙上。泾县民间形容一个人有能耐,就称这人有两把刷子,因此,有人说“两把刷子”就是从晒纸这个工序来的。


晒好的纸张打成捆,宣纸工人用专用的剪刀齐边。剪纸不是通过手来剪,完全是一种技巧,是用手推过去的。一剪下去就能剪100张宣纸,所以每100张宣纸就叫做一刀。


泾上白·古法宣纸

联系人 :刘禄峰

电话:15853198656
地址:青未了画廊(山东大厦负一层)
文博山东


了解更多山东文化产业资讯,请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文博山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