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诗和远方”变得可以触摸 创变者系列Vol.4

 

“诗就是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x0a 而远方则是未来那些不确定,x0a也最精彩的东西。”...

远方 变得可以触摸
吉 木
这是世界驿站 · Be ChangeMakers 创变者 
第 4 位伙伴
独立艺术创作者|开脑洞星人
MOON计划发起人|对未来充满乐观的人


许多人因为MOON装置而关注到这位“造月亮的人”,这个浪漫的人——吉木。而相对于装置艺术家这个身份,独立艺术创作者更适合用来描述这个大男孩。



吉木说,他从小梦想当一名自由浪漫的科学家。大学选了生命科学专业,却没有能够找到让科学变得自由而浪漫的配方。对于这位开脑洞星人而言,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工具,而不是束缚。
毕业后,他从事影像、设计、装置艺术方面的创作,最近几年开始尝试以公共艺术来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他热衷于探索环境、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并希望能让公共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在胡同里播种诗》
夜晚,在胡同的水泥地上,我们播种诗的种子,从此,诗就生长在街头巷尾;从此,在人们生活的那些寻常角落里,有了诗和艺术的一席之地。而这些诗,也不一定是要所谓诗人的作品,诞生于日常角落的作品同样值得让更多人读到。
《倾听海洋的心跳》




“海洋的心跳”,是几百个光的线振组成的灯光新媒体装置,它是会随着心跳的声音同步,我想让现场的人去感受海洋的心跳,我想说海洋是有生命的。它其实背后的思考,是我对故乡的忧虑,对我故乡前途的忧虑。
《月亮落在故乡的垃圾河里》




人们对环境越来越多的弃之不顾,是否来源于我们对这块土地失去了归属感,失去了“拥有者”的态度。那么如果让她变美,会不会勾起我们曾经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们还会舍得去破坏、去污染它吗?
《MOON计划@昌平民工子弟小学智星学校》




“其实你们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看到一栋栋的高楼,从你们爸爸妈妈的手里被建造出来,这是一个很魔幻现实的场景,你们是经历很丰富的人,你们是这个城市的旅行家。”



这个主题叫“城市的旅行家”。(农民工)父母很少会有主动的意识带孩子去看当代艺术,去艺术馆,所以吉木把月亮带到操场上,带大家一起讲故事,让他们来展现才艺,用艺术和想象力让孩子们更自行地面对自己的身份。

这些浪漫的想法,加之科技给予的实现力,吉木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多是充满着诗意与想象力。不难发觉,他始终透露着对未来的乐观。
“诗就是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
 而远方则是未来那些不确定,
也最精彩的东西。”


| 采访者 圈圈儿

J |  吉木

Q :  你读的是生命科学专业,拿过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并且还得到过该专业很不错的成绩,会不会觉得放弃了“成为科学家”这个小时候梦想的可能?

:  现在在做的东西还是会有科学的思考方式,尤其是跟材料、工艺打交道的时候这种延续性尤为明显。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其实跟做实验挺像,其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在等待着我。 当初选择生命科学专业也是因为觉得它“好玩儿”,并不是觉得它有多么高深、奥妙。我也从来没有为了要考高分而学习,而是因为兴趣去学习。



影像作品/超日常系列《日常职业》《日常场景》

希望大家能够有一种拥抱未来的观念

能够通过未来去突破我们平庸的日常

我的兴趣很广泛,所以也是本性使然让我走上现在的创作道路,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来延续与回应我关注的各种问题。



“大地光体”计划

“大地光体计划”是我想把代表人类科技的光体带到很多自然的场景里面,把它变成一个很温柔很美的意象,让我们对自然充满向往,在没有这些光体装置之前,你会觉得这个地方很冷,这个地方很荒芜,但因为有了这些光体的存在,你会对它有一些温暖的意象,家的意象,

直到现在我每年还是每年都会订阅MIT的科技评论,也不排除将来会有更多跟科技、科学结合的作品出现。

Q :  许多人是通过装置艺术认识你,但你同时也有尝试过影像、行为艺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接下来有怎样的创作计划/方向吗?

:  接下来的创作有一部分会延续一直以来的探索,比如把装置放到大自然里,南方的海边、北方树林里的雪景等等。相比于艺术馆,自然的场景会更吸引我。



2016夏,把MOON装置带进自然

同时还有一些环保的项目,每年我都会回到家乡(海南)沿着海滩去捡海洋垃圾。这些垃圾一部分会带回北京做成装置艺术,然后这个过程我也希望可以用影像去记录。



“海洋垃圾肖像”计划

今年过年会去柬埔寨,可能会去吴哥窟做一组行为的作品。我的兴趣点比较广,2017年也计划做一组关于服装、时尚有关的影像,会加入一些超日常的元素对比,比如飞行员头盔和日常服装的对比。总来的说,装置还是会作为主线,其他创作也会继续探索。



新装置毛毛在奇葩大会

Q :  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  现在最大的问题有两方面吧。一方面想做很多创作,我的创作形式跟传统的创作不太一样,需要操作很多材料、工艺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很难满足自己,想做的东西很难做出来,包括技术与资金投入都需要跟上。

另一方面是商业化做的不够到位。因为目前还是经常需要申请一些基金支持或者赞助来支撑我的创作,这样对创作会比较有限制。所以我也在研究如何把创作跟商业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能力去满足自己的创作条件。

Q : MOON计划的slogan是“让生活之上的诗意将我们彼此联结。”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J :  很多时候,我感到日常生活对我们的束缚。我现在住在北京,这种生活的束缚——生活在大城市的青年,我们这一代人的某种状态,体会更深,所以才用了“束缚”这两个字。高晓松老师写“生活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经常被大家吐槽,因为大家会说我又没有财富自由,我又不是名人,所以我不能诗和远方,我每天的生活只有苟且。但我很认同高晓松这句话。



吉木的第一个工作室,15平,厦门集盒艺术营

大家肯定很熟悉荷尔德林写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爱引用,但我最近才知道,诗人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居无定所,贫困交加,就在那个时候他写下这样的诗句,所以,诗应该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等待被唤醒的,每个人内心的潜在,在我的很多作品中我是想跟大家传达这样一种诗意。




“在翡翠岛的海边,我的朋友把月亮推到海面上,

整个画面有种孤独忧伤的感觉。”

我们生活在超级城市,每天都会接触许多人,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喧嚣,掩盖了内心的声音,我们很少有机会去跟自己交流,也很少有机会去倾听彼此,所以我觉得孤独的反义词是喧嚣,而孤独的同义词是宁静,只有在宁静的状态,我们才能够建立很好的联结,这是MOON计划的slogan “让生活之上的诗意将我们彼此联结”。
点击此处,查看MOON装置2016上海站全部记录。
Q :  为什么会做MOON这样的空间装置,以及,怎么理解你强调的装置之外,人的参与行为?

:  对,每次我做案例分享,大家还是会问这个问题。在我的创作中,如果要找一个统一的线索,那就是我觉得我想要去未来中寻找些什么,对现状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在未来中找到答案。

几年前我开始做环境艺术和装置艺术,刚开始以立方光体的形式,一直迭代到今年的月亮。当这个装置做出来后,我发现恰好可以把我关于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的思考、把我希望实现的人和人之间的深度连接通过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于是才有了大家看到的MOON计划各个主题活动。





在表现形式上,我们做的是一种空间装置。月亮的出现,可以瞬间改变空间的气场,营造诗意的氛围,在那里我们可以试着去触碰诗和远方,这就是我们做空间装置的原因。其次,我们跟一般的装置展不一样的是,我们会特别强调人的参与行为



这个是我们把月亮带到篱苑书屋的一个场景,篱苑书屋在北京一栋隐藏在山林间的图书馆。我们从清华南站坐绿皮火车,开了三个小时到怀柔。因为绿皮火车放慢了我们的节奏,我们可以阅读,我们到了山里在河边做植物的拓印。

晚饭之后,把手机关掉,沿着山路慢慢走到山里的图书馆,渐渐的我们的眼睛就会适应黑暗,慢慢我们就能看到天上的星空,我们管这个环节叫做“星空旅途”。

我们到了书屋后开始静声默语的环节,就是大家不用说话,开始听远处自然的声音,渐渐地你就能听到远处河流,听到风吹树林的声音。

最后一个环节,我们那天是带着书去的,想《瓦尔登湖》、《借山而居》、《阿勒泰得角落》像这样的回归自然的书,我们要求大家不要用语言去介绍这本书的内容,而是用即兴戏剧,即兴表演的形式去展现。篱苑书屋这趟旅程回来后,很多人都成了好朋友。

像埃利亚松这样的大师,我也向他致敬,但是我觉得在他的装置艺术展中间,人和艺术的关系还是单向的,人是去看作品,然后这个作品向你讲述些什么,但是你旁边是谁,谁跟你一样在同一个时间去看这个作品,你可能不会关心。

这可能是比较感性的思考的一面,但它也是很理性地探索的过程,MOON 计划的装置部分,其实特别依赖材料和工艺,它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去做艺术表达的,所以没有一定的积累很难去做这样的艺术表现。

Q :  觉得你的很多作品会考虑人与作品的互动,同时也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你怎么看待这个议题?

:  对,我希望能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我们的文化和艺术重新正视这个议题。希望能通过这些创作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比如我前面提到持续进行的海洋垃圾肖像计划。尤其是环境这件事,我比较相信跨界的力量。尤其在欧美国家,除了他们专业环境的NGO,我们能看到科技、时尚、娱乐、设计、艺术等领域对环保文化的推动。



塑芯计划:计划用太阳能把垃圾熔成一个柱子,把这些塑芯和研究地球气象物理的冰芯和岩芯放在一起,类比成一种研究素材,保存到未来,让未来的人们看到我们所处这个时代对地球环境污染的“证据”。

比如荷兰的天才少年Boyan Slat提出海洋吸尘器,时尚领域有Alexander Wang用垃圾做服装,设计方面今年阿迪达斯有用海洋垃圾打印鞋子、限量发售被抢购一空,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消费和环境保护也不是必然矛盾。

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只要能够找到各种跨界的模式,都可以在环保领域有所作为。我想要让环境保护的思想变成一种驱动力,而不是只靠道德约束与奉献精神去行动。最后还是想鸡汤一下


    关注 伙伴世界驿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