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204933年后,十堰与欧洲风景相媲美

 

《十堰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之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图。(市规划局提供)33年后,十堰与欧洲风景相媲美本报记者...







《十堰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之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图。(市规划局提供)

33年后,十堰与欧洲风景相媲美

本报记者  夏伟
天朗气清、密林成荫、江清水澈,这是33年后的十堰。在《十堰2049远景发展战略》(以下简称《规划》)生态板块规划师赵祥的视界里,2049年的十堰,将成为具有独特地域个性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家园。

彼时,郧西县、郧阳区西部和南部三县北部区域的乡镇将被列为生态保护优先地区,建成包括丹江天池国家公园区、武当仙山国家公园区、高山林区国家公园区在内的25个国家公园,十堰将成为系统性、可持续的国家级生态公园。

“你喜欢去四方山游玩吗?在2049年,十堰城区就是一个大型‘四方山’,你的工作和生活将与生态亲密接触,”赵祥说,作为全国生态版图中的一类地区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未来十堰城市森林覆盖率将从现在的64.7%上升到80%以上,碳汇每年增加900万吨,林地覆盖率达到83%以上,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



“郊野有景、城中有园”

顺应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立足十堰仙山秀水的自然地理特色、资源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承,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与国家级核心水源地,是十堰2049生态战略的总体目标。

在《规划》制作的智囊团队看来,十堰经济导向开山建设模式以及高密度的旧城更新方式使得以前十堰市随着山水依山就势的山城城市形象荡然无存,城市自然格局的破换与城市空间向高增长日益严重,今天的十堰中心城区之中现状建设“高楼林立,风貌不佳”,城市空间增长对自然山水的侵蚀日益严重,青山日益难寻,只见“城在山中,不见山在城中”。

优良的生态本底是所有生态型地区共同的发展基点与核心竞争力。按照《规划》,为了保护生态,一方面,会施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不减少一寸水面、不蚕食一寸山体;另一方面,借鉴瑞士等地的发展经验,采取空间分层策略。保护大面积的生态山水地区,禁止开山,控制砍伐,执行严格的污水净化排放标准,保证绝大部分滨水岸线的自然原生状态,并给予山区农户占总收入一半的生态补偿;做美国家公园和自然风景区,在保护自然本底的基础上营造风景、强调奇遇,完善交通支撑与服务设施;引导绝大多数人口向用地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大都市区集聚,高水平、高品质建设城市。

赵祥说,可以预见的是,2049年的十堰将更加天朗气清,青山巍峨,密林繁荫,江清水澈,风景如画;人们对自然更加尊重呵护,生产与生活更加低碳节能,城镇建设道法自然、望山见水,乡村聚落诗意栖居、留住乡愁——未来的十堰将以世界级的生态环境与秀美风景形成可持续竞争力与绿色魅力,让十堰人更为依恋,让八方来客更为赞叹,让世界更为瞩目。



2013年1月,十堰市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同年4月,湖北省林业厅批准十堰市开展湖北省森林城市创建,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十堰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2014年8月,《十堰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随后,市政府下发实施。2014年10月,十堰获得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

市林业局局长边疆说,十堰自创建森林城市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牢固树立“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理念,坚持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以创建森林城市为统领,全面推进林业生态、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建设,林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森林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效益提升,极大的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跨越转型发展。

在边疆看来,十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借助高标准、高落点的建设规划,成为一座世界级的园林城市并不是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

在《规划》生态领域的制作团队看来,十堰最大的资源禀赋就是一流的生态环境,因此,十堰的一切发展应始终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尤其在举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背景下,承载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与国家级核心水源地的重要功能,率先探索将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财富作为崛起动力的新路径,起到对全国范围内同类地区的带头示范作用。

作为国家生态崛起的示范地,十堰首先应当坚持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构建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设方式,合理保护与利用山体,严格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地区并实行最严格保护;强化绿色安全,推行“伐一还一”森林保育机制,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优化滨水岸线利用,控制滨水区开发比例,形成“完全保护型、保护型建设、建设型保护”三类生态岸线;高水平建设海绵城市,提出“源头——迁移——汇集”三级海绵设施体系,让城市融入自然。

其次,应当积极提升生态资源品质:优化植被结构,提升森林覆盖率;逐步提升有林地规模,增加林业碳汇;建立跨行政流域保护边界与机制,以大流域的思维统筹管理流域环境,保护国家水源地,注重涵养高端水质,培育高端水质输出产业;构筑蓝绿交融的生态格局,稳定“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原始生态肌理;示范性建设郊野公园、落实外、中、内三层生态廊道,形成“郊野有景、城中有园”的生态城市景象。



旅游媲美瑞士日内瓦

赵祥说,在旅游发展方面,《规划》给出的路径是:以武当山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依托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强化中心城区和武当山的交通枢纽地位,融合太极湖——丹江口的休闲旅游资源、南部山区的特色自然景观,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一地多奇遇,全域多风景”的旅游发展典范地区。

在《规划》中,设计师们为十堰旅游发展制定了三大策略。一是融入区域国际旅游圈,打造区域旅游枢纽;二是整合市域旅游资源,建设风景旅游铁路;三是重点打造国家公园体系。

发展之路始终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市旅游局局长卢熹昌说,十堰需要坚持错位发展,突出资源差异,强化片区定位,形成以城郊休憩游、竹房度假游、汉江观光游为主体,以A级景区为骨干、旅游强县名镇名村为支点、乡村旅游景区为基础、农家乐为网点的区域聚合发展之路,打造全产业链的旅游新格局。按照由远及近、由城到村、由点成线、以线带面的思路,将十堰美丽乡村打造成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各具特色的公园、增收致富的田园、宜居宜业的乐园。



近年来,十堰以“生态乡镇”、“生态村庄”、“森林城镇”、“绿色示范乡村”、“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乡村绿化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乡村绿化13万亩,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41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生态村庄180个;有4个乡镇、116个村庄被湖北省绿化委员会认定为“湖北省森林城镇”和“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

卢熹昌说,“乡村旅游其时已至,其力已聚,其势已成。”优化乡村旅游环境,规范乡村旅游秩序,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真正让美丽乡村更加绚丽,让乡村旅游更加精彩,让广大游客更加满意。

在2049的远景规划中,十堰将整合武当山国家公园区、丹江口天池国家公园区和高山林区国家公园区,并在三个国家公园区之间实现交通、信息、服务资源的联动共享;将武当山国家公园区和神农架原始森林、宜昌三峡风光、襄阳古城形成联动的整体,向西北对接西安、向西南对接重庆,向东北对接洛阳与郑州,向东南对接武汉,融入周边区域国际旅游圈的整体发展。

他认为,十堰凭借国际级旅游资源与服务产品,将可成为与瑞士日内瓦地区相媲美的、吸引全球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汇聚、交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关注 十堰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