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记叙文出新构思之·先抑后扬法

 

写人记叙文先抑后扬的构思方法就是为肯定某人,先用误会法,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他(她),通过事件的发展或了解的深入,进而发现并赞美人物的美与善的一种构思方法。...

记叙文出新构思之·先抑后扬法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先抑后扬的构思方法。

2.能处理抑扬之间的详略关系。 

【课前热身】

片段一: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 “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男孩的蝉蛹。)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后来的一天,我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一堆儿蝉蛹!)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最美的善举》)

阅读并思考:本文是怎样运用先抑后扬的构思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前面几段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机智帮助病友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前后有对比内容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片段二: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课文:鲁迅《阿长与》)

思考:《阿长与》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文章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恶与不满,这段写了阿长的哪些事令我讨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是喜欢切切察察,二是限制我的行动,三是睡觉摆“大”字

写作指津》》

    写一个人,先写他坏的,后写好的,这就先抑后扬的写法。鲁迅的《阿长与》中先写阿长的“饶舌多事”、“规矩多”,后扬,通过去帮作者买来山海经来突出阿长对孩子的爱, 表现“我”对长妈妈的空前敬意。

写人记叙文先抑后扬的构思方法就是为肯定某人,先用误会法,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他(她),通过事件的发展或了解的深入,进而发现并赞美人物的美与善的一种构思方法。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热身阅读》》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技法突破】

突破点一:抑是为了扬,我们在运用先抑后扬写法时,如何才能做到抑得恰当,扬得合理?

示例1:

父亲不喜欢吃山珍海味,不喜欢吃上千元的大宴,不喜欢正儿八经地坐在茶楼里品茶,不喜欢扎着领带穿着西装陪人喝酒。父亲说,这样的生活总不是个味儿,其实一点也不快乐。父亲喜欢吃大碗大碗的羊肉面,喜欢吃半个拳头大的羊肉萝卜馅饺子,喜欢吃钱钱饭,还要放盐喝稀饭,喜欢吃刚煮好的撒了盐的大土豆,喜欢吃陕北的南瓜子……母亲总说父亲很土不会享受,可父亲说过着农民般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幸福。

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追求的不在于所谓的品质,而在于回忆中的那份快乐幸福!

(节选《父亲很土,却很快乐》)

思考:先抑什么?后扬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开头用了四个“不喜欢”来写父亲在常人眼里很“土”,这是抑。再说父亲不但不土,还在人认为很土的生活中找到了最大的快乐,这就是扬。

技法点睛:抑和扬不能脱节,抑的内容往往是常人的误解偏见或外在的东西,而扬的内容是一个人的本质,是其最真最善的一面。

突破点二:先抑后扬一定会有情感上的变化,在扬的部分,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情感上的升华?

示例2:

父亲是个军人,自然有着军人的性格:冷酷,无情,脾气还很暴躁。记忆中,他总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只是每年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一次,而他每次回来,又总是以和母亲打架而告终。每次吵架的导火线又总是因为我。所以每次他回来,母亲总是先把我送走——送到很远的外婆家,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我上四年级。

……

爸——现在的你,早已退休在家,每次看着白发苍苍的你,我真不知道如何面对你,每次看着你蹒跚的脚步,我的心总是莫名的痛。我不说爱你,因为心里实在是对那两个字有太多感触了,我只想说,希望你身体健康,你健康,我们就快乐!!

(《感恩之心》)

思考:上文后半部分如何进行直接抒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小时候对父亲的畏惧甚至恨,现在看到年迈的父亲,内心有一种深深的爱怜,这种情感既来自于儿时情感的积累,也有因随现实的境况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技法点睛:先抑后扬情感的变化,一变化不能太突兀,二是情感要有所升华,但要真挚。



【技法归结】二个关键

    1.关键一:抑是为了扬。“抑”不是作者的原意,只是一种手段;“扬”才是作者的本意和目的。“抑”是否定、贬抑,但不可过头,超过了一定的“度”,就难以与后面的“扬”自然衔接、自然转换,也就收不到这种构思手法应有的艺术表达效果。

2.关键二:详略得当。要安排好“抑”“扬”的轻重、主次、详略。“抑”略“扬”详,切不可详略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倒置、喧宾夺主。

【问题矫正】

问题一:有抑无扬

思考点:下面这段文字是“抑”的部分,请你适当增补“扬”的内容。

孩提时期,我视父亲为“冷血”,父亲只会训我,只会催我,催我干这干那,父亲只会自己整天在店里侍弄那些钢管……却从不会想到留点时间逗我玩。我心中的父亲,是一张严肃而从来不笑的面孔,一幅幅令我畏惧的表情。

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点破:抑是为了更好的扬。父亲“严肃而从来不笑的面孔”和“令我畏惧的表情”后来有什么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我对父亲“整天侍弄钢管”有没有新的理解?

示例:记得有一次,父亲在弯管的时候,边与我说话边弯,结果没留意,一只手的两个手指头掉了进去,瞬时,父亲的脸扭曲着,特别难看。父亲没让我陪他去医院,回来时看他的指头用绑带包扎着,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后来母亲告诉我,十指连心,那是很疼的。怕我看了害怕,父亲不敢让我去医院。我看着父亲因疼而变形的脸:“爸,疼吗?”父亲脸上笑了笑:“没事!”半年后,父亲的手指头才恢复,就又开始弯管子了。

无情的岁月把父亲的双鬢染成了白霜,看到那两个伸直的指头,我多想操起那被父亲的汗水浸透的铁钳,为父亲扎管,为父亲分忧。

问题二:详略不当,抑扬错位

思考点:下面这段文字抑扬部分详略不恰当,请你给予修改。

来到了新的班级,也认识了两三位新同学,不知是鬼使神差,还是阴差阳错,班主任韩老师竟让我和小学同学张金鹏同桌,张金鹏在四年级的时候可是我们班的小气鬼。

他来安慰我,可见心地善良。

矫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点破:为什么说张金鹏是“小气鬼”?要有更具体的内容。哪件事体现了张金鹏“心地善良”?要有详细事例和生动描述。在处理抑扬关系时,要注意抑少扬多。

示例:我的同桌张小鹏是个小气鬼,谁也借不到他的东西,用他什么东西,他先稀里哗啦的把你说一顿才让你用。

张金鹏虽说小心眼,可心地还算善良。记得有一次我上体育课跑步,叫别人撞倒了磕破腿了,到了班里,他马上给了我卫生纸,问候我疼吗?还去帮我买了一贴好。他的表现出乎了我的意料,可见他有个善良的心。

【课堂演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加深对父母的理解,会越来越读懂亲情与爱,但曾经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对父母的误解与抱怨。先抑后扬的写法就是从这些“不理解”的事开始写起,请你写一段曾经对父母的“怨恨”,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妈妈,小时候,我怨你。

你与我的见面,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向听到你说最多的话总是你必须得走了,下次再来见我。不会在意,或许是还年幼无知,又或者是习以为常。记得小时候的某一天,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讽刺着问:“你妈妈为什么总是不来接你呢?”那之后,会想你,情不自禁地。于是,你来看我再说着那句话时,哭着抱着你,质问你为什么不来接我?你松开了我的手,说你忙。还是走了。那一次,哭得很伤心,妈妈,你可知道,那时我很恨你。

【佳作回眸】中考作文题目: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记忆深处
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为人刚直,性格倔强。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当我因没有完成作业而被留校时,父亲永远不会像其他小朋友的父亲一样为我送饭;每次期末考试结束,父亲也不过问我的成绩,我的满分单只能躲在口袋里默默哭泣。

上了初中,我顽劣的本性便显露出来。我打架、骂人,在课堂上制造恶作剧,在校园里出足了风头,最后得到的是一张勒令退学通知书。

当我卷着铺盖回家时,父亲没有暴跳如雷,而是给了我一个长久的注视。

“说心里话,你还想上吗?”父亲终于开口了。

“无所谓!”我不在意的耸耸肩,心里想:“你不是一点都不关心我吗?”

“唉!”他叹了口气,“先在家好好干活吧!”

以后的一个多月里,父亲早出晚归。农闲时节,他在忙些什么?一个月后的一天,父亲回来得特别晚,他眼里布满血丝,充满疲惫,仿佛一下苍老了许多。

“明天上学去吧!”他淡淡地说。

我疑惑不解,不明白父亲是怎样打通关系的。重返校园的第一天,校长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我让你归校,是为了你的父亲,不是为你。说实在话,我当校长这么多年,还没见过比你更野更疯更狂的学生。你父亲为了你找我不下二十次,他还挨门替你向老师道歉,再三说你只是个孩子,会变好的,就在昨天,他竞跪在这里求我,从没有人跪在我面前……

我脑袋“轰”的一声,校长再说什么我听不清了。哦,父亲!那个不爱我的父亲,那个刚直倔强的父亲,为了我这个顽劣的儿子,竟长跪不起!此刻我明白:我必须告别往昔荒唐的岁月,为父亲,也为我。

如今,许多往事变黄褪色了,而父亲那一跪,同父爱的博大深沉,永远镌刻在我灵魂深处!

点评: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记叙文,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父亲的沉默寡言,父亲的倔强刚直,以及对“我”的漠不关心,曾使“我”一度误解:父亲不爱“我”。然而被勒令退学又重新返校后校长的一席话,才使“我”幡然醒悟。父亲的一跪,震憾着“我”的心,也令“我”懂得了父爱的博大、深沉。   

【布置作业】

请以“我和_______________”为题,运用先抑后扬的构思方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写人记叙文。

热身阅读3《三角梅》参考答案:B D



欢迎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欢迎您来听我讲课:



欢迎您阅读我的其他文章:

  1. 2017学年学生佳作系列展播|诗写春天
  2. 2017学年学生佳作系列展播|倾听
  3. 2017学年上学期学生佳作展播|胡锐滢
  4. 提升写作能力,需要换一种方式解读课文?
  5. 2017学年上学期学生习作展播|谢宸


    关注 创意阅读写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