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文学》多像弱不禁风的人间

 

夜无语

昙花悄悄开x0a梦境深

不想醒来...



生活新思索   诗歌新江湖    时事新锐评





静夜思(组诗)

□红雪|夜色

纸里包不住火

一阵阵凉

驱赶一枚枚汉字

把出阁的纸

泡透

把散淡的忧伤

撩瘦

把日子的芳菲

抽空

一晃  时光转弯

大半个青春

在纸上走完

宝剑饮恨  推手击石

墨香的奶酪

成了隔夜茶盏

如今  我和我的弟兄

仍然挑灯论剑

只是梅花早殇

不知是否被剑下毒

那发黄的纸  在庙堂

在江湖  在漂泊

提前收场

多像弱不禁风的人间|总有些梦无枝可栖

总有些梦无枝可栖

就像街灯总是半睁半闭

就像湖水总是半推半就

就像云朵总是半风半雨

花开一枝  与花开满园

就像时间的藤

缠你绕你  直到

零落成泥

深吻你的涟漪  抚摩你的韵味

而心之外的野百合

死去活来

一千句一万句的温柔

也抵不住一滴泪的说辞

总有些秋风不合时宜

就像土豆鼓胀在暗处

就像秋千

无声地叹息

就像我慌乱的梦境

想回却回不去的故里



|那时此时

那时  孩子们玩纸糊的风筝

追着这只大鸟

在村头低低地飞

飞的是童贞

此时 老人们在广场枯坐

手牵风筝线  漫不经心

高高地飞

飞的是寂寞

那时  屯里的人很多

总有乐子事

把小土屋湮没

此时 城里人很多

孩子都想往城里挤

和扎入云彩中的高楼

抢蓝天

此时  村里的人很少

留守的屋

很结实

村东村西没有一声狗吠

进城的孩子变老了

老了的孩子怀念那时

梦里回了村子

风一样地刮

从那时到此时

从村里到城里

时光被一截无腔的柳笛

撕得粉碎

再也  再也

吹不成一支完整的曲子

|幻想

 

摸流云  云不理会

摸蓝天  天不见底

摸星星  星眨眼睛

摸大风  风声寂寥

夜无语  昙花悄悄开

梦境深  不想醒来

那就摸摸路吧  用心

一段一段走完

在说不出的惆怅里  一切

都成了虚幻

像节日飘向天空的气球

逃命一样散开

可我  还是幻想一切的可能

幻想灵魂不被身体摆脱

幻想小日子生动有趣

幻想四周都是温良面孔

幻想水到渠成的爱情

树别提前绿 花

别提前开

而眼下  我幻想的是

风拔节

云抽穗

水杨花

命里不缺金、木、水、土、火

在突然造访的中年

饮酒  喝茶  打牌……工作

灵感来了

掬起带露珠的诗行



|静夜思

天蓝不起来  夜黑下去

我在异乡  翻来覆去

漫无边际

游荡

想被冰雹打残的玉米苗

想大姐家刚刚落生的羊羔

想炊烟袅袅升起

想木匠大哥耳丫上

那根燃了半截的日子

列车穿城而过

铁轨铿锵

向梦的边缘挺进

把我拽回深处

黑草垛安度着时光

北风尖利

烧旺了的大雪

白得虚无

母亲的火盆明明灭灭

像一小片天空

我在高楼里  低下来

再低  低到尘埃

低到骨头

低到梦里

聆听墒情讲述年景

看民间燕子绕堂









(发于2017年第2期《北方文学》)

你说他说

庞壮国(著名诗人)

了解一个人的真性情之后,再读他的诗,就看出机关来了……读红雪的诗,让我感到一个人是那么的无可奈何而又咬牙坚持,痛入骨子但思想发电。红雪的无可奈何连同红雪的坚韧,是诗歌的宝贵与至尊。

李云迪(诗人,大庆市作家协会主席)

读红雪的诗有两个字的感受,那就是“解渴”。红雪是个很勤奋的诗人,我是从他那双忧郁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诗意,也读岀了他诗中的清澈。

潘永翔(《岁月》主编)

红雪的诗歌厚重、空灵、简洁,他的诗没有噱头,不卖弄,不做作,非常耐读耐品。读红雪的诗要像嚼橄榄一样,你不能急忙咽下去,需含在口腔,慢慢的咀嚼,仔细的品味,那美妙的滋味才能跃上你的味蕾。

邢海珍(诗人, 诗评家, 大学教授)

红雪的诗很有思想的锋芒,他以意象化的虚写来升华诗意,他的思想居住在意象之中,尽得含蓄之妙。生命的风景很美,但其间隐含着现实的痛。或许这就是红雪诗意的深度。

吕天琳(诗人,评论家,诗评家)

纵观红雪的诗作,是为“新田园诗”全景式的典范文本,诗中意境深邃,思想练达,不乏哲思,透彻出其独具一格的“红雪话语”和朴素的民间立场。

从过去的高调抒情和单一戏谑,到现今的朴素咏叹与理性批判,潜伏多年的红雪自觉克服了旧有的表达方式,同时又拓宽了内在的文化格局,因此下笔越发沉静绵敏,诗中自然多了一些气韵丰盈的人生况味。

佘正斌(军旅诗人,诗评家)

红雪的诗恰当贴切的意象运用,亦真亦幻,读后总给人以清风扑面的感觉,让思绪不断游离在诗人的叙述空间,又随着诗作的意指和精神指向不断地向诗作之外,甚至更远的远方蔓延。这是一种超现代的拓张性的诗意抒写,彰显了诗人对现代诗歌艺术的有效把握和创新发展。

许俊德(诗人,诗评家)

红雪的诗,就像土地上一望无际的麦子和水稻,或者是春天的碧绿,或者是秋天的金黄,在风中不断地起伏,远远望去,就像质地良好的丝绸锦缎。他把粗糙的乡村生活的记忆进行高科技处理提炼,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乡村记忆,而是诗人灵魂燃烧的火苗。

黑岛(作家,大学教授)

红雪的诗精炼而不失自然,具有鲜明的黑土文化性,其语言古典,婉约、俊逸空灵,极具张力,意象阔达具包容性,善于把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不生涩、不做作、不扭捏,散发思想的光辉。

杨小林(诗人 ,副教授)

红雪是一位沉稳、安静而睿智的诗歌探索者,又是一位比较勤奋和善于思索的记者。从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写荒原、写钻工、写情感、写死亡、写重生……语言到位,是那种身临其境,而非冒鼓喧天不着边际的滥情。

杨欣闽(评论家)

红雪的栖息,与他的诗歌同质,明晰的线条感,硬质的具象存在,有执着感人的力量,正如他那些时常见于报端的新闻作品一样,走进众人视野的时候,携带着个性化的背景和气场,独树一帜,令人印象深刻。

计伟(评论家)

红雪的诗写得开阔情深,俊逸傲然,诗的主题思想层层递进,力道的情绪化太诱人了!驰骋的想象非常具有张力和磁性,令读者随着他的墨迹无羁浪漫。

刘战峰(作家)

红雪的诗作很干净,本真而自然,一直保持着对文学的敬畏,对诗歌的警惕,遂有了独立之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句。

摄影|部分来自网络



诗观  诗歌就是一种感觉,是诗人内心的宗教。

作者简介

红雪,原名秦斧晨,媒体人,出生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宁小铺屯。

参与策划并执行体验式报道《卧底职业丐帮》,全景式采写《捣毁“黑色帝国”》《警务大提速》《见字如面》等大型报道;主导创办媒体功能转型栏目《说和》《防忽悠热线》栏目以及服务中老年读者《老来乐》《咱家的事》专刊。荣获中国晚协赵超构新闻一等奖、东三省新闻特等奖等30余个,大庆报业集团、传媒集团十大功勋员工。

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文艺》《诗刊》《星星》《诗选刊》《鸭绿江》《北方文学》《芒种》等国内百余家报刊,诗语笔记《当代诗歌病理切片化验》(《诗神》)、《诗歌在上》(《黑龙江作家》)、《大庆诗人生存现状最新报告》(《诗刊》)颇有影响,出版个人诗集《散落民间的阳光》、法制新闻集《见证》各一部。

红雪2017年发表的部分作品延伸阅读

《中国诗人》|潜伏在人性的荒野上

《文学月报》|与楼有关

《重庆晚报》|草的命

《大岭风采》|呼玛河流淌大写意

《青年文学家》|一盏梨花憋不住浪漫

《海燕》|土豆花开

《京九晚报》|春风吹

《中国电建文学》|用袅袅炊烟昭告天下


    关注 红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