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拼妈

 

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东方文化历史(lishi6677):国学·禅学·历史大众收藏(dzsc001):书画艺...




点击上面蓝字
免费订阅

东方文化历史(lishi6677):国学·禅学·历史





文:木木(读史旗下公众号简单专栏作家)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教育拼的是孩子的成长环境,更进一步说——拼的是娘!

哈佛大学历时76年,跟踪调研268位男士,从少年到老年,调研结果显示:

这268位男士中,与母亲关系亲密者,一年平均多挣8.7万美元。

多挣钱也许并不能直接说明,这些人所受到的教育就是更成功的,但是,这些能够与母亲及其他家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男士们,他们的人生的确比那些没有建立好亲密关系的,要显得“繁盛”得多。

“温暖亲密的关系是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开场。”母亲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母亲帮助孩子建议起来的爱和温暖的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终生。



众所周知,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盛产全职妈妈,在这些国度,子女所接受的学校之外的教育大部分由母亲来完成,而且他们也相信,由母亲全职带大的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更能够应对意外和挫折,更能够感知和获得幸福。

国内近两年特别流行真人秀节目,其中有一档节目中,黄晓明的妈妈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大家看了节目之后,纷纷表示,原来黄帅哥这样的儿子是这样一位妈妈教育出来的。

黄妈妈对儿子真可谓是“无条件积极关注”,黄晓明从小就得到了来自母亲的尊重、爱和温暖,这也是他成年后能够一直这么自信、自我管理和负责、自我主导及主导工作和生活的动力源泉。

相比较于从前的包办、强制、宠溺、无限期待……现代更年轻一代的妈妈们已经逐渐开始明白了,对于孩子的教育,除了关注有形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奖项,除了关注他们会做多少道难题,会什么才艺,还有更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对自身,对世界和他人建立恰当的认知结构,以及责任意识和自我尊严意识的培养。

与之相对应的,是“陪伴而不打扰”、“支持而不替代”等更为合理的教育观念,让孩子自己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擅长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该如何去走好人生之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就感和乐趣。

一个人在幼年时期,能够被母亲全然接纳,就更有可能从事实中获得成长。



我们通常说“言传身教”,母亲对于孩子教育层面的作用力,更多的是通过“身教”来渗透的。所谓“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母亲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而且这种学习是潜移默化式的,是自然而然的。

就像儿歌里唱的“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陪陪我。”母亲对于孩子这些自然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对孩子进行着教育和培养。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生命中更多了一些与爱,与温暖,与自我意识,与责任担当等的连接,相比较于外在的学习成绩、表现等,他们活得更有内在,内心对自己更有价值感。

如今的社会现实是,攀比成风,孩子的世界也不例外,而内心有价值感的孩子,更不那么依赖于外界评价,更不那么容易被外在的东西所影响,他们更会在长久的一生中,走出一个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

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解析,每个人应对压力的方式也是由其基因决定的,所以,孩子面对压力时的情绪跟父母,尤其是母亲非常相似。

我们通常总以为,对孩子要多讲道理,道理是要讲的,但是相比较于空泛的道理,孩子们其实更需要成年人给予他们实际的示范和可供参考的客观示例。这一点,母亲们做得更好,也更容易做到。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前一阵子,有姐妹为她家女儿学习成绩不好而着急,我就在想,等宝宝上学后,我会不会业陷入这种情绪?

应该不会,生活已经教育我明白:任何一件事情,你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它就真地不是事。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我劝姐妹也劝自己:天底下没有笨孩子,他们只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不要太焦心,多点耐心,多给他们一点时间。

任何一个孩子,只有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己的生活,才会产生积极的主动的自我完善的意愿。即使是一个成年人,也需要被承认和接受,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更何况是一个还没有定型的孩子,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就像水泥在迫切的寻找模具,你给他什么形状,他就会是什么形状。

如果我们说:教育拼的是母亲,被懂得教育子女的母亲带大的孩子,更有更顺遂和成功的人生。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太过于武断,但是“在真实的概率事件中,随着事件次数的无限增加,大概率事件获胜的概率将趋于无限大,小概率事件获胜的概率将趋于无限小”。



蔡元培先生说 :教育的本质是展个性,尚自然。

所以教育需要做到的,是保护、鼓舞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身为母亲,更能够发自内心的为孩子的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成就而骄傲,也更能够在孩子失意时给予接纳和温情,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给予陪伴和鼓励。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会知识,更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清醒的自我意识。

教育的影响很复杂的,有利有弊。而我们目前学校教育的大背景是,先有升学率,然后学校更好一些,是本末倒置,应该是先有好的教育质量,然后学生才能考到好的学校。

我们的教育,教授技艺易,启发德行难。老师的业绩和学生的成绩联系在一起,这很考验老师的本职和孩子的心灵。教学,更多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最后变成一种文化底蕴,而不是实用工具。例如一篇文章告诉孩子哪里好,带着孩子们一起念,而不是划分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作者的意图。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于人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熏染作用。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母亲种种和风细雨般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就是积极的暗示,会对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从而教育孩子不断自我更新和成长。

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孩子,面对未来,面对莫测与未知的一切,可以更容易,也更平心静气地接受自己的命运。



版权声明:本文系读史旗下作家木木原创作品,不得匿名及隐匿来源转载,否则视作侵权



大众收藏
(dzsc001):书画艺术家园







更多精彩资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关注 东方文化历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