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拳之林氏拳

 

连城拳-福建省连城县的地方传统拳术。连城拳可分为:林氏拳、黄氏拳、项氏拳、巫氏拳四种。...




点击上方,关注客家情哈!


林坊业余武术队
连城拳之林氏拳连城拳-福建省连城县的地方传统拳术。连城拳可分为:林氏拳、黄氏拳、项氏拳、巫氏拳四种。       林坊林氏家族传承尚武之风历史悠久。到清朝年间,林坊武术进入鼎盛时期。科举武进士、武举人和武术界知名人士比肩继踵,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保疆卫国的中高级军官。

连城武术源远流长,始于宋代,盛于清朝,有近900年历史。历代武馆兴旺。为推动民众习武,清康熙四年(1665年),县令杜士晋曾建有演武亭。据康熙版《连城县志》所载:演武亭,“拱北门外二里,彭坊桥之侧。亭左有听事小亭;有大松树数十株,镇县水口。县令杜建。”可见,当时习武之风甚盛,不但有练武之地,还有切磋武林技艺场所。直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林田乡(今林坊镇)还成立梨井保国术研究社(林坊武术协会前身),研究武术。数百年来,该县尚武之风世代相传,永不间断,练拳使棍者常年不辍。仅明清时期,林坊就有林朝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武进士,钦赐果勇巴图鲁府,诰授武翼大夫),林明纪(两广总督),林占圭(清光绪十一年,武举人),林占彪(清光绪十一年,武举人),林如彪(清光绪十七年,武举人),林建勋(清光绪二十年,武举人),林仲萧(清光绪二十年,武举人)。



林坊武术属泉州少林派系。清乾隆年间,四房十满公投师于泉州少林寺,学艺五年后回籍,把少林武术与林坊原有的武术套路各相结合,同时汲取连城各派武术优点,自成一派,逐步形成林坊武术。林坊拳、齐眉棍廿八宿、大刀、钩刀、钯头和短兵具双刀等,林坊武术讲究攻防结合,以柔克刚,以虚掩实。拳、刀、棍各有一套要诀,并经一代代武术人推广传承,炉火纯青。本族历代知名的武术名师有:十满、赤老、献孜、老笔头、堂保、德映、良钦。他们在刀光剑影的武术平台上叱咤风云,留下许多美谈。乾隆年间,汀州府摆擂台比武,有一瑞金武师善用钯头,无人可敌,林坊赤老等人前往参加,赤老用钩刀与瑞金武师对弈。比武中,瑞金武师使出狠招,用钯头把赤老的钩刀绞住动弹不得,赤老侧身倒地,用“诈死”套路开绞出击,瑞金武师即刻开膛破肚,倒地身亡。此绝招叫“黄牛脱枷”。



“林坊拳”的风格特点,可见其架势适中,以中下磐为主,身活步健,运手莫测,防守严密,前后兼顾,进退有法,拳势猛烈;讲究吞吐浮沉,门户紧,来势凶,吞三分,吐三尺,进如猛虎出山,退似猫儿戏鼠,子午中正,步隐腿快,肩灵拳活,腰拧劲发,肘手连攻,有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和兼南北二家之长,既舒展又凌厉的特点。林坊拳内容丰富,完整系统,有拳术、器械、对练等几十个套路。拳术套路有:小练步、大练步、勾拔子、头门拳、长拳、大勾拔等。器械套路:二十八宿、二五八棍、起脚枪、大阵棍、钩刀、三尖钯(钯头)、大刀、双刀、铁尺、凳术等。对练套路有:棍术VS棍术、棍术VS钩刀、棍术VS钯头、棍术VS铁尺、棍术VS大刀、钯头VS钩刀、双刀VS铁尺、大刀VS钯头、大刀VS钩刀 、凳术VS棍、凳术VS钩刀等。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打三、脚打七,目珠(眼睛)打十一”、“唔吓(不怕)千招会,就吓一招精”、“功夫莫生事,手艺不误身”等武术、武德之说。







林坊青狮属北狮武功狮,俗称公狮。其狮动作灵活敏捷,狮头内可藏兵刃作质牌使用,可攻可防。掌狮头和掌狮尾两人,动作配合默契多变,模仿雄狮的各种姿态,惟妙惟肖展示力与美的艺术结合,是客家人原生态传统武术文化遗产。

1989年林坊林氏成立“林坊武术协会”是连城县最早成立的武术协会。武术协会成立后,设有狮队12个,龙队10个。林坊武术协会组队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县组织的各项比武活动,并多次获得奖牌。

2001年林坊武术协会经国家体育总局验收合格,正式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现今林坊习连城拳有1000余人,最长者96岁,最小者4岁,获奖牌一百多枚,荣获武术段位两人。现筹建林坊武术馆(连城豢林坊传习基地)。

客家人、客家情(关注客家、心系连城)
客家情  微信公众号 kejiaq



分享:点击手机右上角按钮


    关注 客家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