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琳 槛外的孤独 畸人的零落

 

美丽是是相对的,洁净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洁与空。追求洁与空,只是漫漫人生路上个人不懈地修为。生命是美好的,没有什么貌似崇高的理由让生命之花萎谢。...




———— 试论妙玉的性格与人生

 

这是一位在大观园中追求自我洁净的孤独女儿

这是一位在繁俗尘世中修行追求超脱俗世的出世者;        这是一位追步庄周与尘世标榜对立的虚空者。


贾府正当富贵繁华时,她被一纸请贴请进大观园(为贾妃省亲修建),住进了花木葱茏的栊翠庵。数年后,贾府败落,各人忙命天涯时,她被强盗用迷香迷住心神掳走。她沦落何处,怎样悲苦地生活?洋洋一部《红楼梦》没有细诉,一部社会生活涵盖她惨痛的结局。


她就是在尼庵里带发修行的妙玉。一个性格乖僻、语言讥刺、不合时宜的人。一个在薄命司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排列第六位的贵族小

妙玉不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以她本人心理活动展开的场景仅有几次,主要是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第一百十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她的出身,来历,进入贾府的原因,性格特征的展现多是在别人的言语中交代。

林之孝家的:“……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如今父母俱已亡故……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

王夫人: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

---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李纨:“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

---见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贾宝玉:“他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

刑蚰烟:“……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他这脾气毫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

-----见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这就是大观园世人眼中的妙玉。她虽出身世家大族,但命运的鬼使神差却让她从小在空门里存身,父母双亡,师父带她到京城。师父临终遗言“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她在栊翠庵静静等来了大观园中悄悄滋生的尘缘,等来了被命定强盗掳走的悲剧命运。

妙玉的性格乖僻、语言尖刺;乖僻中融合着女儿性格的任性,尖刺语言中含有出身高贵,才智聪颖,高出众人的骄傲。她赞叹文章是庄子的好,研习庄子的道家学术,把学习心得刻意用在人际关系的应对中。她把人群分不同的品级,区别对待。上品是同一阶层清洁、美丽、善诗文的女儿,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她们被请进内室(妙玉平日居住的地方)亲自动手烧水,冲茶。冲茶用的水是埋在梅花树下,已封存五年的梅花雪;茶具是稀世奇珍,薛宝钗用的是:“旁边有一耳,杯上镌这‘颁瓟斝’三个隶字 后有一行小真字;晋王恺珍玩”的稀世古器。林黛玉用的是奇珍:“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䀉”。中品是同阶层的太太 ,主子奶奶,她敷衍对待;请她们喝茶,除贾母用的是一个价值贵重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其余的夫人奶奶均是一色官窑盖碗。冲茶用水是旧年澧的雨水。这种作为全然不管她自己借居属于贾府产业栊翠庵的处境。丫鬟、仆妇是她不会青目的下品;男性除贾宝玉外,关在山门外,不允许踏进这个洁净之地。

对洁近乎病态的痴求,把她与时人划开一个很深的鸿沟。沟这边的妙玉以少女的骄矜极力营造着臆想的洁。自诩人品高洁,学识丰富把自己隔离为大观园中的孤家寡人。沟那边的“俗人”以冷漠还报着妙玉对他们的轻视。追求人品高洁,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是历代文人孜孜不舍的精神操守。圣人孔子“不饮盗泉之水”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以他为人品高洁的儒家典范,修身楷模。可承继传统的妙玉,把洁身自好演绎到不是让与她在知识、见解差一筹的人认同、景仰,而是抵触、不能接受。她用天外之水冲茶;贫婆子刘姥姥是下层老百姓,在妙玉眼里是肮脏的,她用过的小盖钟,不能收进来;贾母带人游过栊翠庵后,庵里要彻底清洗,洗去尘俗之气。

妙玉美丽、聪明、才高学富。可这位被宠坏的贵族小姐,不懂宽容做人,不知生存艰辛。实际上,宽容比聪明更难做到。宽容是亲历苦难、心灵折磨后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的觉悟。另外,通行世间的待人接物方法,有的以权力多少为区别接待标准,有的以财富多寡做准则,这些待人接物的方法与妙玉按人品待人接物相形之下,俗雅自分。

妙玉行为乖张,不合时宜。她给贾宝玉恭贺生辰的一张粉红笺子上写道:“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刑蚰烟一见拜贴说:“……从来没见拜贴上下别号,这可是俗话说的‘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成了什么道理。”当时的知识阶层,为经济世务,科举腾达,所有的士子死记硬背被奉作金科玉律的儒学典籍;研习传诵一时的八股文。几千年前创立的儒家学说,被生搬硬套,再加上食古不化,不能解决已处资本主义萌芽的封建现实生活中,士子们修身与生存的诸多矛盾;八股文僵化,呆板,不能与汪洋恣肆、奇异瑰丽的《庄子》相比。

但是,中国漫长文化积淀的民族心理:大家传诵的一定是优秀的,大家赞叹的一定是正确的,不问为什么,也没有质疑。大家是谁?只是一个灰色的群体。群体成员惟恐因差异,成为非群体外的孤独者,极力弥合,保持着群体的共性。在这种时世下,妙玉无所顾忌地夸赞:“文章是庄子的好!”自称是“畸人”,是《庄子》中赞颂的“畸人者,畸于人而俟于天。古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是合乎自然存天性,但不合世俗礼法的君子。她评判自古以来的诗句:“古人自汉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以彻悟的身份自称为槛外人。妙玉公开宣称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宣告自己与占主流地位的知识阶层在思想认识上的对立。济济尘世中,能有几人面对强大的封建痼疾申诉直言自己独特的见解。封建士子们为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为了“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荣耀,他们一年年在科场上蹉跎岁月,或托庇在世家大族门下作清客相公,图谋出身,成为统治者御用文人,官吏。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禁锢,残酷的镇压,知识阶层小心翼翼地与封建统治者保持思想,行为一致。有个人独立思想、见解的人,被视作离经叛道,洪水猛兽而惶恐避开,排挤,打击。真正为了坚持自己的思想而离群索居,隐逸山林的孤独者绝无仅有。妙玉坚持了自己的思想,不苟同众人,成为《红楼梦》中追求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是除贾宝玉之外,又一个在思想上坚守冰清玉洁的孤独者。

作为出家人,妙玉和那些活跃在富家门上,为太太,夫人讲经说法,打供祈福的女尼不同。她们为香火钱,月供银子忙碌者。诚然,妙玉富贵,可是佛门弟子清净修行的日常功课,妙玉作到了。栊翠庵的门终日紧闭,妙玉在庵中打坐、颂经,煮茶、修剪花木,偶尔与惜春下棋,远离尘嚣。所以,妙玉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假如,妙玉不是自小多病,不是父母双亡,这个美丽,聪慧的女儿,就不会被迫出家,在空门里度日,没有亲情的慰籍,没有儿女之间的厮磨;不会背井离乡,寄人篱下。佛门女尼的身份,她必须摒绝尘世的喧哗,温情;佛门的清规戒律,她不能与众小姐一起宴游,嬉戏,但那颗女儿心一直向往着这种不曾拥有的快乐。大观园众多欢聚中,永远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远处观望着她们充满亲情的欢声笑语,徘徊不能近前,那就是孤独的妙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妙玉赠红梅;《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贾宝玉过生日,大家聚首祝贺时,远远地她送来了贺帖;《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她在远处聆听史湘云,林黛玉联诗。同处一片花繁柳依的亭台水榭中,同在一个月光下,她却只是一个孤独的观望者。

每日尼庵里屏息打坐,吟诵佛经,用洁净的水给自己冲茶,在花下孤独的徘徊,这就是一个妙龄女儿的日常生活。封闭的庵门,封闭不了孤独寂寞的心灵。妙龄女儿满腹的心事在悄悄地滋长,“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不知所终的命运让她迷茫。心灵渴求尘世的温情,关爱,心有灵犀的精神沟通与精神上严格自律的激烈碰撞,她成为一个永远矛盾的个体,永远在挣扎。这种精神上激烈地挣扎比其他红楼女儿更不同,更强烈。终于,在这种强烈心灵的挣扎中,她精神崩溃。(见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她在精神恍惚中喊“……我要回家去,你们有什么好人送我回去罢!”“你是我的妈呀,你不救我,我不得活了!”这些话道出了妙玉孤傲外表下极力掩盖的无助;貌似坚强下隐藏的女儿的柔弱和她对未来命运的悲观。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她只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儿。

妙玉的薄命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踔泥中。”配图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中。为什么曹雪芹在凝聚他一生血泪的《红楼梦》中,塑造一个在大观园世人眼中如此乖僻的妙玉,给她安排了与她追求相悖的悲惨结局?

曹雪芹从年少时瓒缨大族的富贵公子,落到社会底层,过者“举家食粥酒长赊”。贫苦生活。不同寻常地生活经历,人生遭际,愤懑地他看穿了尘世的心理:“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追求群体同化,排除异己的封建民族心理,排斥每一个与群体迥然不同的人。妙玉虽然见解非凡,举止高贵,立身高洁,依然被排斥,何况,这个反叛者竟没有一丝一毫地悔改之意。这就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在封建社会里真实地生存处境。曹雪芹在社会底层苦苦地挣扎,认识到封建社会中从高处坠落者的命运悲惨,处境艰苦是无可回转的。皇恩浩荡,重回富贵,举家欢庆大团圆的结局是不可能的。他如实记录了《红楼梦》中家族败落,个人四散飘零,在底层潦倒生存的命运,艺术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

妙玉被强盗掳走,不是曹雪芹刻意的安排,本就是封建社会里女性普遍地生存悲剧。古代获罪官吏的妻女,如果不是判灭族惨遭杀戮,就是当作物品没收入官籍,成为官妓,备受蹂躏,生不如死。《红楼梦》中贫苦人家的女儿被买去后做尼姑,学唱戏,枚枚皆是。一代才女蔡文姬,在汉末的战乱中,被掳去异域,后由曹操出重金赎回。妙玉虽出家,但她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又绝顶美丽。有贾府的庇护,她在栊翠庵里可清净度日;贾府败落,没有强大地保护伞,被强盗掳走,这是她必然的结局。

被掳走后她会怎么做?《世难容》一曲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哀婉地唱出妙玉人生的悲惨。如果妙玉因各种原因,没有像封建社会赞扬的节烈地死去,苟且的活下来,被迫做着违背自己心愿的事,艰辛地生活着。我们以怎样的心态看待这个原本“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绝顶聪明,美丽的女子呢?何况她曾自恃过人的才气,追求的高洁,嫌恶过碌碌尘世中为了衣食而奔波的世俗男女。

美丽是是相对的,洁净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洁与空。追求洁与空,只是漫漫人生路上个人不懈地修为。生命是美好的,没有什么貌似崇高的理由让生命之花萎谢。妙玉一个跟头从高处跌落进污泥,这并不是她自甘坠落,是时代的命运,是社会的悲剧。她以顽强的韧性承受纷涌而至的饥饿,贫病,忍受耻辱,比用死来解脱世间的苦难更勇敢,更积极。在尘世的底层挣扎过,人世最艰辛的地方历练过,妙玉对洁与空会有崭新的认识,崭新的体验。人际关系的应对中,因具有出自心灵的宽容,同情而悲天悯人

若干年后,一个简陋的尼庵里,一位老尼用瓦罐收集来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或汲来清泉,与同伴们一起扇火,煮茶,用粗鄙的茶碗喝茶,那是暮年的妙玉。把少女时代未完成的修身养性,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不倦地操守,让人肃然起敬。把对“洁”华美的追求,落实到日常起居的简单,朴素;把刻意与尘世隔绝是“空”,回归到空就是享受生命的静逸,这才是一个修行者从追求外表华美到内在充实;从摒却尘世到接纳尘世;从生硬的学习到自身彻悟的完整人生。



    关注 辛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