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101.7教育】再小的家也不能丢了规矩

 

家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用家规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先秦...





家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用家规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先秦到明清,有诸多流传下来的经典家训为人称道。但遗憾的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科技进步,现代家庭对家规家训却提得越来越少了。



  什么是家规家训

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重家教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记·大学》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序列中,家起着枢纽性的关键作用。它强化着个体的修身,也筑实了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因此,古人非常重视对家的维护建设及对子弟族众的教育。为“保家亢宗”、子弟的幸福和家族荣耀,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传统的家训一般分为文献形式和口头训诫两种。”徐梓说,文献形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以规范孩子一生为人处事和居家治生的原则,包括诸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刻苦读书、和睦邻里、勤俭治家、量入为出等内容。在家谱中,有更多形式整齐的这类家训、家规。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有《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另一种则是针对孩子具体行为提出的规训和劝勉,主要为书信形式,比如著名的《曾国藩家书》。



  尊重天性不能没规矩

徐梓介绍说,古代的家规家训主要是针对一个大家族或家庭。传统的大家族不仅人口众多,规模庞大,而且具有政治上的自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文化上的自我认同特点。很多学者指出,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里最具自主性和充满活力且“无所不能”的一个组织。治家如治国,国家少不了法律,家族中也离不了家规家训,“国法以治其国,家教以齐其家”。所以从根本上说,我国家规家训的繁荣根源于传统的家族制度及其特性。而现代人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多以小家庭为主,因此对于家规家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现在看来,很多家庭把家规家训遗忘得过于彻底了。”徐梓说,当下有不少父母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教育观的影响,误以为孩子就要随着天性恣情任意发展。这种态度有些矫枉过正,导致很多孩子没有起码的敬畏感,天不怕地不怕,做人做事没有了底线。“美国爱家协会主席杜布森博士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没有堤岸的河流,不过是一片泥沼’。”徐梓强调,家长对孩子要有一定的引导、约束、甚至适度的惩戒,这也是家规家训的意义所在。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凡事要有敬畏之心,要能自我约束。在按照自己意愿做事的同时,也要照顾别人的利益,考虑他人的感受。  


    关注 FM1017少儿频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