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进入产能过剩时代?

 

在刚刚结束的清明假期中,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三天产出票房5.84亿,与去年同期5.22亿相比仅增长了11.8%,比从2012年开始每年增幅30%的数据来看,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与今年第一季度50%的增长率相比,只能用失望来形容...



在刚刚结束的清明假期中,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三天产出票房5.84亿,与去年同期5.22亿相比仅增长了11.8%,比从2012年开始每年增幅30%的数据来看,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与今年第一季度50%的增长率相比,只能用失望来形容。

如果对比影院增长数字的话,那只能用惨淡来形容——2016年清明档营业影院6534家,去年同期营业影院为5024家影院,增幅高达30%;但换算成观影人次的话,2015年平均每家影院约为990次,2016年约为851次,单个影院接待观众的数量明显下降,这也是今年清明档看上去稍显冷清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清明档单个影院的盈利水平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而就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票房重头、电影市场高歌猛进的2月,《青年时报》在对杭州的影院进行一番考察后,得出了当地影院硬件资源过剩、存在大面积亏损的结论,并进行了报道。“影院躺着赚钱的时代”真的过去了?还是说这一直是中国电影的常态,亦或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恐吓游戏?

2010-2015票房数据、增长率与历年银幕数据

中国影院太多,银幕产能过剩?

2015年年末,中国内地银幕31627块,仅比北美市场少约1万块。2015年,中国内地全年票房为440.69亿,以美元换算的话,国内单块银幕的年产出约为21.5万美元,而北美的单块银幕为27.8万美元,而2015年年内,新增银幕约为8000块,这就为精确计算银幕的平均产出带来了困难。虽然我们无法得到确切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国内银幕的产出能力并不北美逊色多少。

2010年至2014年,国内单块银幕的年产出分别约为25.1万美元、21.8万美元、19.8万、18.4万美元、19.4万美元,总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得益于国内市场大爆发(相比14年增长48.7%),才将单块银幕的年产出重新拉升到20万美元以上。单从这组数字来看,国内影院的运营的确呈现出薄利化的趋势,也许躺着赚钱的时代真的过去了,但站着赔钱的时代远未到来。

全国现有的六千多家影院中,县级影院多达3241家,拥有一万两千多块银幕,如果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的话,一二三线,甚至于部分四线城市的单块银幕产出会拉升一个层次。综合以上因素考虑,现有的薄利化趋势可能是由于四五线城市及以下行政区域的快速扩张造成的假象,一二三线城市的影院的产出并没有减少。
2013-2015全国影院票房TOP10

以近三年全国影院票房前10名为例,电影院与银幕数的激增并没有导致前10家影院的收入减少,恰恰相反的是前10名影院的收入还在逐年递增。当然,这个范本还是太小,但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竞争对手的大量出现并没有对既有影院造成大量的观众分流效应。而近五年,全国平均上座率一直在14%-16%之间徘徊,其中2014年为15.82%,2015年为14.95%,均处于合理范围,这可以从更大的层面说明现有的硬件建设速度与现在的市场是相匹配的,也许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jilinartclub@sina.com


    关注 IP网络大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