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故事有假,我已活成了他们所要的样子

 

我是活成了父母所期待的样子。x0a虽然这样活着,并不容易。...



针对《爱迪生救妈妈》一文的质疑。

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新版教材中不再使用。

这个故事人所熟知:为了救患有阑尾炎的妈妈,7岁的小爱迪生找来几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让油灯的光聚在一起,机智地让家中房间变亮,医生因此成功实施了手术。



质疑者说,没有任何一本爱迪生传记提及此事,更何况爱迪生7岁时,医学史上还没出现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

也有人考证,此事源于一部有关爱迪生的电影,那时他不止7岁,他妈妈也不是做的阑尾炎手术,反正有那么一回事就行。

这些事,早在2009年就被人较真过,当时有20多语文老师研究发现一个“秘密”,小学语文教材充斥着多个动人的假故事。

华盛顿砍樱桃树认错、地震后父亲徒手挖掘38小时救出儿子及另13名学生,等等,要么经不起推敲,要么查无凭证。

真也好,假也好,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看见烧水壶发明蒸汽机,课本中的那些事,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

闰土、祥林嫂、孔乙己、阿Q、骆驼祥子、包身工,都是那么的活灵活现,说是编的我还不信呢。

“掺假”的故事我们都被感动过。

这种导向式的教育也并非始于今天,自古就有娓娓道来式的灌输: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凿壁偷光等,有名人逸事,也有寓言神话童话,比如,尾生抱柱,神笔马良,孟宗哭竹等。

从小,我就听妈妈讲故事,讲那些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道理,跟我们所念过的课本一样,满满的正能量。

我从来都是按他们说的,按所爱的教育,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长大后,父母都已先后离世,那些教导从未敢忘,每做一事,就会想到他们,如果与他们倡导的不符,会挨骂的。



比如,不能打牌,不可浪费,对人不要说重话,见到乡亲要客客气气,在外面要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酒狠不喝,人狠不逢。。。。。。

反正那一套,都是避世的哲学,与人无争。从小,稍有出格,我没少挨他们的打,打到服服贴贴为止。

邻居都夸我妈,你孩子教育的好,不偷三瓜两枣,走路都蹑脚蹑手,生怕踩着了蚂蚁。

我奶奶被人欺负时,回到家把门一关,让别人在外面骂够为止,从不回半句。

我也一样,见到不好的人与事,就是躲。

我曾对父亲直言不讳,不要怪你儿子懦弱老实,这都是你们棍棒教育的结果,即便被不公正对待,连讨说法的勇气都没有,生怕惹人不高兴,会被变本加励对待。

从小让我大气不敢出,我终于活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无论遭受什么,都不吱声。

我理解他们的苦心,就是避免我与世界发生冲突,凡事能忍让,能吃亏就行。他们总说,我们打你知道轻重,不会致命,要是被别人打了,就不会管你死活了。

的确,从孙志刚到雷洋到聂树斌,莫名其妙被他人打了,后果确实严重。

父母的教育,让我习惯了逆来顺受。

有朋友这样评价我,感觉他身上的锐气早被岁月磨光了,说什么他总是厚道地呵呵一笑。

是啊,我早就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样子。

可现实并不如他们所愿,看得见的手是能避免,可总有那么多看不见的黑手,不是你想避免就能避免。



你不害人,别人会害人,你不干坏事,别人会干坏事,你怕报应,别人不怕。我常想,难道这些人,没有受过父母的教育,没有受过课本的教育?

是我们的父母错了,课本错了,还是社会错了?

要不然,为什么他们说的与现实中格格不入,按父母的教导来,得处处吃亏。

这个问题,也许你也一样无解。

跟我一样,你活成了课本与父母所要求的样子,虽然这样活着,并不容易。

但我们仍不会轻弃那些人生准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人类不分古今中外存有的普遍愿望,是构筑起社会良知大厦的基石。

我们需要美好,因而有了童话,哪怕现实根本就不存在,但那也是我们的梦想,有梦想,才有动力。所以,我们仍须对此深信不疑。

我理解这些故事的好心,因为符合我们推崇的机智、诚实、孝道、坚强、奉献、合作等因子,这也是人类需要赖此生存进步的修为。

所以,一直被津津乐道。

还是让这个世界多一点阳光,少一点残酷,哪怕是虚幻的,也可以慰籍那些贫苦的心。

若“有假”的故事揭示的是有益的道理,就让“有假”的教科书滋养善良的愿望吧。

已经活成了他们所要的样子,就继续这样活着吧。

反正我们也干不了坏事,换不了活法。


    关注 愉人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