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1重慶產業資訊

 

一、CQNews1.119省份一季度GDP排行出爐:重慶增幅10.7%全國第一[2016/4/21中...



一、CQ  News

1.1 19省份一季度GDP排行出爐:重慶增幅10.7%全國第一[2016/4/21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截至20日,已有19省區公佈了一季度GDP資料,目前榜單總量前三名的是廣東、山東、河南,其中廣東、山東兩省GDP總量進入“萬億俱樂部”。從同比增幅來看,超過全國水準的有16省,其中重慶同比增幅10.9%居全國第一,墊底的河北僅增6.5%且低於全國水準。

一季度全國GDP總值158526億元 增速6.7%

日前,萬眾矚目的中國一季度GDP資料隆重登場。國家統計局公佈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585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803億元,同比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59510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90214億元,增長7.6%。以2015年價格計算,今年一季度GDP增量為9851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2億元。雖然同比增速創七年新低,但符合預期,且仍位於6.5-7%的目標區間內。此外,投資、零售、房地產等多項關鍵資料亦表現向好。

廣東、山東首季便邁入“萬億俱樂部”  廣東GDP總量17272.24萬億穩居全國第一

截至20日,已有19省區公佈了一季度GDP資料,從GDP總量來看,該19省總量已超過10萬億,根據全國一季度GDP總量158526萬億,餘下的5萬億將由暫未公佈的12省貢獻。其中包含浙江、江蘇等經濟強省,根據以往情況,預計此次地方資料或繼續出現與全國資料“打架”的情況。從中國經濟網記者製作的一季度地方生產總值(GDP)排行榜中可以看出,目前榜單總量前三名的是廣東、山東、河南,其中廣東GDP總量17272.24億元穩居全國第一,山東GDP總量14914.8億元暫居第二,河南GDP總量8284.26億元暫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河南作為一匹黑馬,近來經濟飛速發展,2015年河南以GDP總量37010.25億,同比增長8.3%的成績位居全國第五名,僅次於經濟強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一季度河南省新產品產量快速增加,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2.2%,智慧手機增長60.5%;工業機器人從無到有、產量達到48套。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高於全國水準。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大大提升,超過五成。國家統計局新闻發言人盛來運此前在發佈會上表示,中國將來GDP的增長不是看工業的臉色行事,而是看服務業的臉色行事。河南在轉型升級的路上不斷打出好牌,發展形勢令人期待。

16地GDP同比增幅超全國水準  重慶、貴州幅超10%

增速方面,在目前公佈資料的19省區中有16地GDP同比增幅超過全國水準,分別為廣東、山東、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北京、天津、陝西、重慶、江西、內蒙古、貴州、海南、寧夏、青海。同比增幅在7%以上的有15地,占目前公佈資料省份的8成。其中超過10%的有2地,分別為重慶、貴州。2014年GDP增速GDP同比增幅超過7%有26個,高於10%的省份有五個,2015年地方整體增速呈小幅下滑趨勢,增速超過10%的僅剩重慶、貴州、西藏三地,在目前公佈的資料裡,重慶、貴州繼續保持高於10%的增速發展,西藏資料由於暫未出還未知。此外,河北一季度GDP同比增幅為6.5%,低於全國水準的的同時位於全國末位。儘管從數字上看河北經濟增速乏力,但比上年同期增長6.5%,增速同比加快0.3個百分點。河北經濟正在逐步走出困境,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河北一季度經濟加快,與房地產業快速發展,以及部分鋼鐵行業環比回升有關。像北京周邊的河北房地產一季度價格暴漲就是案例。一季度,河北房地產開發投資685.1億元,增長10.5%,河北鋼鐵產量也為全國第一,其因為一線城市房地產快速回升帶動的鋼鐵業回暖,有多少可持續性仍待觀察。



1.2 反恐防雷車折疊飛機 高交會上亮點多[2016/4/21重慶日報]

以“軍民融合·創新創業”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重慶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暨第八屆中國國際軍民兩用技術博覽會,今日在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本屆展會展覽總面積4.5萬平方米,將有152個參展參會代表團、1383家參展企業、56家高等學校和107家科研機構攜2465個專案參展。本屆高交會有哪些精彩看點?4月20日,本報記者提前對展會現場進行了一番打探。

高新技術成果雲集  “大塊頭”也有智慧

在戰地或暴亂熱點地區執行巡邏、反恐防暴、向一線部隊快速輸送兵員和後勤物資、快速安全轉運傷患……由重慶長安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帶來的4×4中型反恐防雷車在展會現場顯得分外亮眼。據布展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大塊頭”反恐防雷車是長安工業引進國際先進的防雷技術研製的具有較高防護性、機動性和環境適應能力的戰地車輛。 “它可以裝備軍隊、武裝員警部隊、公安特警部隊及准軍事部隊等,保護乘員在受到簡易爆炸裝置、地雷和輕武器襲擊時免受傷害,車載武器能夠強力打擊恐怖分子等敵對勢力,在很多場合都能派上用場。”他說。除了反恐防雷車外,本屆高交會上還有眾多高精尖技術成果雲集。記者看到,四川展團展示的“戰鷹-X100無人機”是一種專業級6旋翼飛行器,整體機身採用碳鋼材料一體成型加工而成,牢固可靠,其整體重量比同類飛行器輕1公斤以上,負重2.5公斤以上,電池可飛行40分鐘以上。據介紹,其設計經過嚴格空氣動力驗證,飛行穩定,操控輕便;同時經過不同環境的嚴格適應性測試,可抗6級大風,具備海拔5000米左右飛行能力。

軍民融合產品前景廣闊  折疊飛機可在湖面起降

本屆展會以“軍民融合·創新創業”為主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等十二大軍工集團參展參會。航太、航空、電子資訊、衛星應用、通用航空、商業航空、網路安全和資訊化等眾多技術也將展示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新態勢。軍民融合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在展會現場,一款銀灰色,造型簡潔,極具時尚感的水陸兩用輕型運動飛機十分搶人眼球。該款飛機名為“夢想四號”,由北航研發製造,飛機重量不到600公斤,機翼可以折疊,機身多處都可以拆卸,不飛的時候可以折疊起來停放在院子裡。據北航教授何景武介紹,“夢想四號”的功能以娛樂為主,造價不到5萬美元,起降條件較簡單,甚至在湖面、公路上就可起降,未來前景廣闊。

本土企業亮點頻現  可體驗機器人服務和類比飛行駕駛

在展會現場,觀眾還可以觀看生態環保與節能減排技術、裝備及智慧製造技術、資訊通信技術、智慧城市新技術、汽車摩托車新技術、現代農業技術、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值得一提的是,重慶本土企業的技術成果也分外亮眼。120平方米的重慶雲威科技有限公司展區裡,“雲威航空體驗區”和“雲威服務機器人”布展完畢。“雲威航空體驗區”由三套模擬飛行駕駛艙構成,其中,空客320、波音737模擬駕駛艙均是一比一真實尺寸仿製,操縱杆、儀錶盤一應俱全,駕駛座位前由一幅巨大的顯示幕幕,可模擬各種駕駛場景。觀眾掃描二維碼即可免費體驗一把“駕駛”飛機的快感,並可列印“飛行駕駛證書”。此外,該展區還有按真人比例製作的“雲威服務機器人”,屆時將和觀眾做各種互動。

二、IT Industry

2.1 合併失敗,富士通和東芝決意拋售PC業務[2016/4/21中國家電網]

據日經新闻報導,東芝、富士通以及從索尼剝離出來的VAIO關於合併PC業務的計畫宣告失敗。報導稱,雖然三方在日本的市場份額累加起來超過30%,合併更利於應對海外市場的激烈競爭,但最終談判過程中三方對合併後公司的發展存在分歧嚴重。全球PC市場繼續萎縮, 曾經輝煌的日本電子產品巨頭艱難掙扎。 “最終,我們仍然無法達成一致,”一位沮喪的談判代表表示。去年12月三方開始開展合作談判,原計劃於今年4月正是達成合作,但事情的發展卻未如人願。“沒有用,我們又回到原點了。”談判代表說。電腦已經成為一種由軟體和標準化元件構成的商品,似乎沒有更多的創造空間來發展更多的功能。“這是一個拼採購成本和組裝成本行業。”一名業內人士表示。在全球範圍,中國聯想集團和美國的惠普、戴爾一起控制了全球一半的市場。日本PC製造商合併的一個目的就是正是為了取得規模上的優勢,得以抗衡這三家企業。

問題很多

去年10月,富士通透露其中期經營計畫,稱將專注於資訊技術服務。今年2月,富士通拆分其PC運營部門,將手機業務剝離出去,因為在電腦部門的拖累下,截止三月底的這個財年已經給富士通帶來了10億日元的虧損。東芝在2014年的出貨量達到1100萬台, “整合東芝的PC業務,將會帶很大的規模效應。”富士通的領導人如是說。與此同時,對東芝而言,正在可以掩蓋其電腦業務的財務造價醜聞。同樣,這筆交易對VAIO也有利可圖,因為這將為其主流高端電腦降低採購成本。但製造商的合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4財年,東芝的PC業務存在276億日圓的巨額虧損,為此東芝決定削減PC的出貨量,計畫從2015年底到2017年3月累計出貨 300萬台。因此,,合併後集團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不到3%。



智慧手機及其他可穿戴設備吞噬PC市場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行業巨頭聯想和惠普也經歷了多次裁員,“合併給日本筆記本製造商提供了一個喘息的機會,但並沒有進一步增長的計畫,”一位知情人士在合併計畫失敗後如此評價。

意圖衝突

資產整合上分歧也是合併談崩的原因之一。東芝和富士通都具備獨立的電腦產業鏈,但擁有VAIO約90%的產權的JIP基因公司,對新資產的大型整合更為謹慎。在東芝和富士通在是否關閉現有工廠將其轉換成其他用途上猶疑不決後,JIP選擇了退出。“儘管前景不容樂觀,但也不能匆忙做決定。” 對談判進行到4月依然毫無進展,東芝的領導人如此回應。作為公司的重組計畫的一部分,東芝已經在3月出售了其醫療設備部門和家電事業部門。產業結構的精簡獲得的資金,使東芝的財務危機得到了緩解。三方發現各自的想法存在分歧:東芝已不再急於敲定協議,富士通雖然決定放開PC業務,但反對劇烈的產業結構變化,而JIP則希望盡可能的摒棄原來的人員和資產,以增加在未來公司的銷售價值。儘管如此,三方在尋求變革上達成一致。 4月初,東芝剝離了PC業務,現在正在尋求跨行業並購企業接盤,期待儘快出售。同時,富士通也欲將其拆分出來的PC子公司,出售給國外電腦製造商或代工承包商,或者尋求合併可能。

2.2英特爾宣佈8年來最大規模裁員波及1.2萬人[2016/4/21騰訊科技]

4月20日消息,據外電報導,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英特爾週二宣佈,受PC市場連續第五年出現下滑的影響,該公司將裁員1.2萬人,占員工總數的11%左右。英特爾表示,該公司正致力於向資料中心設備處理器、聯網設備處理器等高增長領域的轉型。該公司對第二季度的營收預期也低於市場預期。英特爾預計,公司第二季度營收將在135億美元左右,低於市場分析師平均預計的142億美元。PC處理器業務目前佔據了英特爾整體營收的近60%。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已降至近十年來的最低水準。通過從競爭對手手中蠶食市場份額並壟斷伺服器處理器市場,英特爾一直在努力減少PC需求下滑給公司整體業績構成的影響。如今,英特爾發現自身的努力已不足以應對整體市場下行給公司構成的影響。通過辭退舊臣並招募新高管,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科再齊(Brian Krzanich)正試圖通過進軍移動晶片市場,以及PC需求的再啟動讓公司實現復興。科再齊在週二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解釋了英特爾通過裁員1.2萬人等措施進行重組的原因。從根本上講,英特爾此舉表明其已認識到PC產業的下滑已無法挽救,該公司必須通過快速的變革生存下來。科再齊表示,“英特爾通常被認為是一家PC公司。如今,市場關注的重點是雲計算。所有的聯網設備都已同雲計算連接在一起。雖然PC也接入了雲計算,但還有其它的許多設備。”科再齊表示,重組能夠讓英特爾有“彈性”對其它熱門領域進行投資。英特爾稱,在此次重組之後,到2017年年中,公司每年的支出將減少14億美元,這也讓公司的“每名員工平均營收達到歷史最高值。”投資公司SternAgeeCRT駐三藩市分析師道格·弗裡德曼(Doug Freedman)認為,雖然裁員能夠提振投資人的信心,表明英特爾管理層正在對變化的市場環境做出反應,但這家公司仍需要更多的關注成本控制問題。他說,“事實上,英特爾對成本的控制一直較為鬆弛。如果與2014年時的支出相比,該公司的成本確實已縮減了許多。”根據英特爾管理層的最新調整方案,公司首席財務官史黛絲·史密斯(Stacy Smith)將擔任公司製造和銷售業務主管。

維持利潤

今年以來,英特爾股價的表現一直遜於其它晶片公司。該公司股價週二下跌不到1%,報收于31.60美元。在盤後交易中,受公司將進行大幅裁員的影響,英特爾股價下跌了近2%。英特爾表示,公司第二季度的毛利率將在61%左右。自2014年以來,隨著高價、高利潤率的伺服器處理器業務佔據公司整體營收的比例上升,英特爾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60%以上。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英特爾淨利潤同比增長2.7%,達到20.5億美元,合每股收益0.42美元;營收同比增長7.2%,達到137億美元。彭博社的調查資料顯示,市場分析師此前平均預計,英特爾第一季度營收為138億美元,每股收益為0.37美元。英特爾週二宣佈的裁員,也是該公司自2005年至2009年裁員之後規模最大的裁員。英特爾上一輪的大幅裁員,主要受全球金融危機及市場競爭導致公司業績無法實現增長的影響。在過去四年中,英特爾的員工數量已接近歷史最高值,但營收平均增幅卻不到1%。投資公司B Riley &Co.分析師克雷格·艾理斯(Craig Ellis)表示,“對於一家擁有10.7萬名員工的企業而言,永遠有縮緊腰帶的空間,特別是在全球宏觀經濟疲軟的情況下。”自2012年以來,英特爾的員工總數一直維持在10.5萬人之上,遠遠超出2009年時7.98萬人的十年最低值。英特爾員工數量自2009年以來出現激增,主要是在2011年收購了McAfee,以及在去年收購了Altera。

PC出貨量下滑

市場調研公司IDC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滑了9.6%,連續第六個季度出現下滑。出貨量連續性的下滑,已讓全球PC出貨量降至自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製造和銷售PC處理器的英特爾客戶計算集團,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為75億美元,較上一季度下滑了14%,但較上年同期增長2%。英特爾資料中心部門營收為40億美元,同比增長9%,但低於英特爾此前預計的雙位數百分比的增長。科再齊明顯已向英特爾高官們施加了更大的壓力,寄希望於讓公司恢復增長,讓英特爾的產品與新市場更相關。今年4月,英特爾宣佈PC處理器部門負責人科克·斯考根(Kirk Skaugen)和物聯網部門負責人道格·大衛斯(Doug Davis)將從公司離職。在上述二人離職之前,科再齊聘請了高通前高管墨菲·倫杜琴塔拉(Murthy Renduchintala)擔任公司總裁。Cowen &Co.分析師蒂莫西·阿庫裡(Timothy Arcuri)表示,科再齊應當更清晰的向市場闡明公司的戰略。“過去的英特爾過於武斷。科再齊已為英特爾確定了新方向,並開始帶領公司朝著該方向邁進。”

三、Mobile Communication

3.1 三星大漲蘋果大跌:一季度手機市場動盪不安[2016/4/21 21世紀經濟報導]

日前,TrendFroce的全球智慧手機分析報告引起了不小波瀾,該報告稱全球最大的兩家手機廠商今年一季度均有驚人表現:低迷了兩年的三星銷量大幅上漲、不斷被唱衰的蘋果終於大幅下滑。4月19日,TrendFroce搶在幾家競爭對手之前宣佈:2016年Q1,全球智慧手機銷售2.917億台,同比下降1.3%,環比下滑18.6%。在多家機構預測智慧手機市場登頂之後,下滑正式降臨。引人注意的是,市場份額連續幾個季度徘徊在20%左右的三星大幅上漲,市場份額達到27.8%。這是三星在2014年以來的最高份額,其銷量也高達8109萬台。閃耀了兩年多的蘋果,終於開始下滑。2016年Q1,TrendFroce報告稱蘋果銷量為4200萬台,同比下滑23.6%,環比下滑幅度更是高達43.8%,市場份額也從上季度的20.9%跌至14.4%,創下歷年來單季最大跌幅。不過,4月19日,蘋果股價僅下滑0.5%,並未因此嚴重受挫。或許,投資者仍然對蘋果的創新能力以及iPhone 7的市場前景充滿期待。

競爭回歸續航與螢幕

一周前,三星發佈業績預告,稱該公司2016年Q1的收入增長約4%、利潤可能同比增長10.4%,這主要得益於新款Galaxy S7手機銷量表現強勁。兩年前,三星曾因為Galaxy S5系列手機的市場尷尬,發佈了最近幾年來最糟糕的財報。彼時,國產手機業內為三星的失敗尋找了兩個原因:一是因為軟體生態的缺失使得用戶粘性不足;二是供應鏈的壓倒性優勢不再,讓三星不再明顯領先於中國品牌手機。如今來看,這兩個觀點均有失偏頗。與兩年前相比,三星的生態系統、供應鏈均沒有太大變化,而三星之所以能夠在短期逆轉,更應該從產品本身尋找原因。據外媒報導,Galaxy S7發佈首月銷量超過900萬台,為Galaxy S6同期的三倍。對比歷代產品,S7最引人關注的特點在於雙曲面Super AMOLED螢幕、3000毫安培電池的超強續航,此前,三星產品的電池均未超過2500毫安培。需要指出的是,近兩年高端爆款產品的賣點似乎都與這兩個要素相關。iPhone 6因為大螢幕的突破在2014年締造了傳奇,並使蘋果股價一舉突破7000億美元市值。而緊隨其後的iPhone 6S在螢幕、續航上均未有變化,雖然增加了壓力屏、玫瑰金、A9處理器等賣點,但依然不能維持局面,導致市場銷量大幅下滑。模仿iPhone 5S的iPhone SE暫時未被看好。TrendFroce預測這款產品在2016年的銷量約為1500萬,對蘋果本身銷量並不會帶來多少改變。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銷量增長放緩的小米也計畫推出超大螢幕的小米Max,這或許是小米的另一種嘗試。華為首款實現700萬銷量的高端手機Mate 7賣點則在於6寸超大螢幕以及4000毫安培的超級電池,不久前發佈的Mate 8沿用了6寸屏以及4000毫安培電池,其銷量則基本與Mate 7持平。如今,華為對Mate 8的銷量預期為1000萬台。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兩款產品之間,華為曾推出Mate S,這款產品為了外觀設計犧牲了電池容量,僅2700毫安培,且採用了5.5寸螢幕,但這款產品銷量遠遠低於Mate 7以及Mate 8。厚積薄發的OPPO也在續航上嘗到甜頭,“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的閃充技術已成OPPO的金字招牌。此外,OPPO R7、R9的Plus版本均搭載了4100毫安培電池,2015年,R7銷量突破千萬,2016年發佈的R9在發佈的前四天銷量突破40萬。從螢幕、續航入手已逐漸成為手機廠商尋求短期變革的最佳途徑。

國產手機醞釀變局

相比于三星、蘋果的市場動盪,國產手機的市場變化並不明顯。2016年Q1,中國品牌智慧手機出貨量總計1.25億台,首次超過三星和蘋果的合計出貨量,市場占比從去年年底的42.5%提升至42.8%,增長了1.3個百分點。儘管中國品牌手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提升並不大,但在國內市場上的份額仍在快速提升。2015年Q1,中國市場上,國產品牌手機(含功能機與智慧機)出貨量8716萬,在國內市場占比79.9%。而2016年Q1,國產品牌的出貨量達到1.01億,同比增長15.5%,占比已達86.6%,增長了6.7個百分點。諾基亞、HTC、索尼、摩托羅拉等國外品牌仍在加速出局。2014-2015年間,國產手機市場充斥著生態、價格、硬體免費、互聯網行銷等各種聲音。但2016年至今,除了樂視之外,其他手機廠商幾乎均已不再強調低價、生態的商業策略。榮耀、小米兩大互聯網品牌均表示正式進軍線下管道,並且都已投入資金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開建實體營業廳,與華為、OPPO、vivo等企業爭奪線下客流量。曾因戰略失誤錯失中國市場的TCL、中興通訊計畫回歸,均投入鉅資要在中國市場“搶回江湖地位”。此外,2015年入股酷派、異軍突起的樂視似乎還在醞釀新的動作,多位元消息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樂視將要全資收購酷派,並且從其他手機廠商挖了大批精英人員。”2015年,樂視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實現了400多萬的銷量,創造了手機品牌崛起的記錄。而今年,這家廠商顯然會帶來更多變革。幾家巨頭的遊戲,趕走的不只是國際品牌。2015年,國產手機前五家廠商的出貨量占比達到了63%,品牌集中度逐步提升,而排名靠後的大廠商以及中小廠商的生存狀態卻越來越困難。聯想不得不把戰略重點轉移到國際市場,並規劃國際銷量占總銷量比為80%,當然,大量小品牌手機廠商也被擠入印度、非洲等新興市場。今年年初,印度最大的本土手機廠商Micmax因為遭遇中國手機的衝擊而銷量下滑,其CEO被迫下課。追趕三星、蘋果或許仍需時日,但國產手機廠商正在席捲全球中小品牌,份額也因此不斷提升。

3.2 傳華為擬發行20億美元債券 將用於智慧手機業務擴張[2016/4/21騰訊科技]

4月20日消息,據外電報導,消息人士週三透露,為繼續擴張智慧手機業務,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巨頭華為將計畫通過發行10年期美元債券募集20億美元資金。尋求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抗衡蘋果、三星電子的華為,一直在增加研發、行銷與銷售支出。據悉,華為目前仍在同債券發行銀行就相關條款問題進行商談。負責華為債券發行工作的銀行包括中國銀行、星展銀行、澳新銀行以及渣打銀行。華為的債券發行工作最快將於本月完成。華為在2015年5月曾發行過10億美元的十年期債券。根據當時負責華為債券發行工作的銀行透露,由於需求強勁,華為發行的債券出現了超額認購。在近期籌備發行債券的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當中包括了阿裡巴巴集團等。該公司在上月曾表示,該公司獲得了30億美元的五年期貸款,將用於“一般性的企業目的”。華為當前的最大業務是向電信運營商提供路由器、交換器等網路設備,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公司的自有品牌的智慧手機業務一直處於快速發展之中。市場調研公司IDC的統計資料顯示,華為去年第四季度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為8.1%,僅次於三星電子的21%,以及蘋果的19%。華為在本月初曾表示,公司去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了32%,達到人民幣369億元(約合57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37%,達到人民幣3950億元。該公司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華為帳面上持有的現金和短期投資總額約為194億美元。華為表示,公司去年的研發支出較上年激增46%,達到約92億美元。

3.3 Qualcomm第二財季財報 淨利潤同比增長[2016/4/21手機中國]

4月21日淩晨,晶片巨頭Qualcomm(美國高通公司)公佈了第二財季財報。截止到3月27日,Qualcomm營收為55.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9.5%;淨利潤為11.6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有11%的增長,每股收益為78美分,高於分析師此前的預期。儘管Qualcomm公司營收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是整體上仍高於分析師預期的53.4億美元。第二財季業績中,Qualcomm公司晶片業務應收同比下降25%,MSM晶片出貨總量為1.89億塊,較上年同期的2.33億塊減少19%,較上一季度的2.42億塊減少22%。而對財報貢獻很大的專利授權業務營收為22.02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91億美元有11.6%的下滑。Qualcomm公司預計第三財季,其晶片出貨量將同比下降13%到22%,至1.75億到1.95億。第三季度的營收展望未能達到分析師預期。

四、Cloud Computing

4.1巨頭加速佈局雲計算產業 行業發展空間巨大[2016/4/21中財網]

4月20日,阿裡巴巴旗下阿裡雲與SAP、埃森哲宣佈達成合作,聯合為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同時,阿裡雲發佈物聯網、專有雲、混合雲、視頻雲四大解決方案,以及存儲、資料庫、安全、雲市場等多個領域的數十款雲計算服務新品。業內普遍認為,作為下一代資訊技術的核心應用之一,雲計算市場前景正日趨明朗。阿裡此番在雲計算業務上的“大手筆”,是目前行業巨頭加速佈局雲計算產業的縮影。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放量,雲計算產業市場規模將水漲船高,更多的企業也會因雲計算產業巨大的市場前景而投身其中。近年來,雲計算產業發展十分迅猛。市場機構Gartner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已達1750億美元,預計到2016年將達2030億美元,到2019年有望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達到3120億美元。正因如此誘人的市場前景,包括阿裡、騰訊、百度、SAP、穀歌這樣的國內外巨頭均已進入這一行業,並在近兩年內,開始加速佈局雲計算產業。百度此前已正式成立雲計算事業部,並在山西陽泉等地建立了雲計算中心。雲計算業務和人工智慧等業務均被規劃成百度未來重點發展的業務方向。近期,百度還與無錫政府展開合作,推出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遊等雲服務。未來百度還將推出一系列企業級雲服務,並將在雲計算業務上進一步加大投入。騰訊也已深耕雲計算業務多年。騰訊2015年財報顯示,公司雲計算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0%。目前,騰訊已推出涵蓋金融、安全、資料、電商等領域的數十項雲計算服務。近期,騰訊宣佈升級公司雲戰略,除了將在全球建立眾多雲計算中心外,還將提供針對企業和個人的多項雲服務,涉及醫療、教育、O2O等多個領域。值得注意的是,雲計算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市場機構IDC最新報告預測,未來3年內,大中型企業將加速向雲計算轉型。分析機構Gartner和Forrester近期的報告也指出,雲計算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企業在日常經營中的“標配”,並被廣泛地運用在資料處理、資訊分析、輔助決策等環節。阿裡雲向媒體記者介紹,從阿裡雲客戶名單變化可以看出,不少傳統企業正在主動擁抱雲計算,阿裡雲的客戶中已出現了像12306、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海關總署、國家氣象局等大中型企業和機構。Gartner、招商證券等機構研報指出,大量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推動雲計算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未來五年雲計算產業的年複合增長率有望超過30%,仍將是極具前景的創投熱點。


    关注 英知新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