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简述: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诗词历史(中)

 

进入唐朝,开启了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此后的朝代及诗家,尽管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但是总体上都没有能够超越唐朝。所以,鲁迅很伤心的说,诗歌到唐代已经做尽了。...






进入唐朝,开启了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此后的朝代及诗家,尽管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但是总体上都没有能够超越唐朝。所以,鲁迅很伤心的说,诗歌到唐代已经做尽了。
唐朝诗歌的成就,离不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长安作为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之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国际城市,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达185万。今天北京的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的。

唐朝三百年,可考的唐诗作者就有3700人之多,作品达到5万多首,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唐朝刚刚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因为不需要背八股,不用太计较于应试,因此诗人有闲心来扩展自己的修养,彼此在一起互相切磋,在宽松的环境气氛中开怀畅饮,诗兴勃发。唐诗无论风格还是名家,题材还是内容,绚烂多姿,层出不穷,流派各异,蔚为大观。唐朝诗歌的发展,史上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诗坛仍延续梁陈“绮错婉媚”宫掖之风,多点缀升平的奉和应制之作。高宗武后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相继登上诗坛,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风气开始逐渐变化。之后刘希夷和张若虚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盛唐时期,为玄宗即位到代宗大历初年的半个世纪,无论五、七言古风,乐府、歌行,五、七言近体诗,都达到空前的繁荣。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继承陶渊明和谢灵运、谢朓的传统,摩山范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高适、岑参擅长七言歌行,气骨犹劲,风格峭拔。“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之后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其歌行打破了初唐整齐骈偶的拘束,随心所欲,豪迈不羁,五、七言绝句深远醇美。“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其诗抒情叙事兼工,古体近体并擅。杜甫汲取六朝之长,开拓了一条通往现实的创作之路。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安史之乱后,进入中唐时期,李杜巨星陨落之后,经过相对沉寂期,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的名篇,扣人心弦,传诵至今。

与元白诗派追求平易通俗不同,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以散文手法作诗。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值得提出的是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大量运用比兴,其诗冷艳深幽,恢奇诡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从文宗大和、开成之后至唐亡,史称晚唐,是大唐王朝的黄昏。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有“小李杜”之誉。杜牧的七绝,清新俊郎,风姿绝代。李商隐的七律,尤其是“无题”诗,风格深情绵邈,绮丽婉曲,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调。之后的晚唐诗人数量不少,但成就造诣未见一流。如皮日休等,继承白居易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活跃于黄巢起义前后的诗坛,成为唐诗的绝唱。

除了诗,关于词也是形成于唐代,其实词起源于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汉族民间歌曲。中唐之后文人填词者渐多,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在作诗之余间或作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他确立了词体规范,开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鼻祖”。
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两个创作中心。西蜀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因此问世。西蜀韦庄名列花间,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以清丽疏朗见长。而李煜、冯延巳为代表之南唐词人的创作,与“花间”稍异,大多春恨秋思,吟咏男女情事,渗透着国事飘摇的情绪。

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后期的词写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真实性情,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这些由血泪凝铸而成的词作,在词作为独立抒情文体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王国维评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土大夫之词。”(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龟壳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