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三潭,记住乡愁

 

守望三潭,记住乡愁...





三潭是镇平一景,位于中原道教圣地五朵山脚下。

最早知道三潭是在酒瓶子上,“三潭大曲”的招牌是家乡几代人的记忆,因年少不识愁滋味,年少时没尝过它的味道,倒是记住了姚雪垠的诗句:“倦来试饮三潭酒,笔下文思似春泉。”

带着对“春泉”的向往,趁着清明假期去了一趟三潭,感受山中春色。也许是配合“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吧,上午晴好的天气下午却突然变脸,风起云涌,春雨欲来,进山的公路上也没了往日的车来人往,多了些清幽。这时节,山外已是百花争春,山上却才刚刚披上一层新绿,稀疏的植被还没有完全掩住点点裸露的山体,远远望去乌云下的山峦呈墨绿色,走到近处才能看见山顶的点点翠色、片片生机。

山中车虽少,但由于路面太窄,对面偶尔驶来一辆车便要错让半天,情急之下干脆撇下同伴步行上山。山路右侧是低低的山,左侧是一条宽阔的峡谷,清澈的山泉在谷底的石块中时而奔涌向前,时而平静徘徊。让人不解的是周围山体都不大,峡谷中却到处是形状各异的巨石,似牛,似鱼,颇有点壮观。越往里面走,山风越凉,隐约感到毛毛细雨飘在脸上,伸手去接,却又一无所有,只听得路边一行人笑言:这人求雨呢。

说起求雨,也是与三潭有着不解之缘,在过往的岁月中,三潭更多是因求雨而闻名,因灵验而成为方圆百姓心中的一潭圣水。三潭所处的五朵山为秦岭余脉伏牛山的一支,有山泉自山上涌出,沿山而下,一路形成三个水潭,山顶之潭叫大潭,山腰之潭叫二潭,山脚之潭称三潭。据镇平县志记载,自宋代开始,三潭边就建庙祀神,周围各县百姓纷纷前来求雨。

传说在这三个潭求来的雨是不一样的,大潭是恶风暴雨,二潭是瓢泼大雨,三潭是轻风细雨,因此人们更喜欢在三潭求雨,期望风调雨顺。在靠天吃饭的年月中,求雨是一种美好的祈愿和神圣虔诚的仪式,体现着人们的善良勤奋和对天地的敬重,至于为何不去大潭二潭求雨,其实是因其地势险要不好爬上去罢了。

沿着弯曲的山路走了约三四十分钟后,同伴的车子才跟上。闻听路边村民说过了前面山坡就是三潭,顿时来了精神,而此时天上的乌云也渐渐散到山后,天空明亮许多,快要落山的太阳竟也半推半就的露出脸来。转过一个大弯,几座古色古香的红墙建筑便出现在眼前,新旧不一的房屋分前后院,后院的屋子应该是刚刚修建的,新容新貌,前面的大殿和偏房则有些陈旧,屋顶的瓦片上能看到几根干枯的杂草。走到建筑前,只见院中立着一杆黄旗和两块石碑,大殿门口悬挂着“三潭龙王殿”的匾额,里面供着几尊神灵,据说中间是三潭爷,左右两侧是大潭爷和二潭爷。这便是历史悠久的三潭庙,根据庙志记载,三潭庙始建于宋朝乾德四年(965年),后经历代维修扩建延续下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又重新建起。一座普通的小庙,历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它承载着人们对这片水土的依恋之情,也铭记着这方水土对人们的养育之恩。

出了三潭庙,右侧山谷是山上冲下的宽阔河道,因未到汛期,溪流不大,河道中全是大大小小且已被水冲刷打磨掉棱角的圆石头,溪流就在这石头中跌跌撞撞地流下来。在庙旁的几颗大树下,分散细微的溪流汇成一股清泉向着一大块微微倾斜的巨型石壁上流去,沿着水流往下走,一块两三米高的圆形悬石正好挡住水头,溪水顺势分叉从悬石底部两侧的石板上继续前行,坚硬的石板硬是被看似柔弱的溪流冲出一道深深的水槽。绕过悬石,倾斜的石壁上一个葫芦形状的水潭出现在眼前,就像仙人在偌大的石壁上凿出一个葫芦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潭,探腰往下望,但见潭水深不见底,呈碧绿色,水面有二十余米长,最宽处有七八米,水面距脚下石壁约有四五米高,分流而下的溪水正好落在葫芦底部,汇集成潭后又从葫芦嘴处流出,奔向山下。

潭边巨大的石壁经过常年的风吹日晒已成灰白色,却也干净,索性坐在上面歇息,闭眼听着溪水飞流入潭的响声,任凭清凉的山风夹杂着潭中的水雾抚面,实在是别有一番情趣。庙内碑文上说三潭地貌岩层形成于四亿年前的震旦纪,果然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休息片刻后,趁着兴致沿着石壁上的凹槽慢慢走向潭底处,在葫芦嘴的部位有两块露出水面的石块,正好可以站在上面全景感受潭水。站立稳当后,俯身试水,顿感潭水清冷入骨却又润滑甘冽,神秘诱人。潭边的老人说自古人们就用三潭水酿酒,口感上佳,便捧一口咽下,确有丝丝甜意,也难怪李白来南阳游历时留下“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的佳句。

围着潭水转悠大半天,感受着山水之秀,也迎来落日之暮,准备起身返回。临行时,顺着潭水奔涌的方向望了望山下,这股日夜不停、千年不断地清泉不仅滋养着山中的林木,还滋养着山下的田野,滋养着远近的一方人……想到此,对脚下这片潭水又多了几分敬意和留恋。

都说要望见得山,看见得水,记得住乡愁。过去,人们在三潭水的滋润下守望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以后我们依然要在这片土地上守望着青山绿水、守望着代代相传的幸福家园。

守望三潭,记住乡愁。




    关注 老男孩的小茶摊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