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还只是一个中国式学生

 

就当我领略了另一种学习姿态。这种估计这辈子再也不会在任何地方再次往上学文凭的姿态。...





点击上方蓝字“美人何处”一起玩耍

德国硕士海归,回国就职于全球500强车企。

德国有关是专业,其他是闲谈。

分享的是干货,抒写的是情怀。

最近忽然翻看了之前留学时写的一些日记,最大的感触就是:多么年轻的文字啊!那么直白的吐槽,那么情绪化,妥妥一个未成年少女风啊。

来看看留学时期的我是如何被德国课折腾的。文章标题就是:我承认,我还只是一个中国式学生。

上完课,我是在忍不住了。我可以忍受不完全看懂文章的情况下就做报告,我可以忍受不完全看懂文章的情况下写作业,我可以忍受考试能够带回家写,我可以忍受一个星期就7门课但是要看的东西加起来上千页,我可以忍受他们的“没有对错”理论,“没有必须”理论。

这些我都有思想准备,我知道,这是个放你懒惰,任你放纵,但是你若真懒惰或放纵就不会有好结果的地方。这里,有很多次让我想起来温水里的青蛙的实验。

但我还是承认,有些事情,我是真怎么也想不明白。

我很奇怪,今天要下课的时分,我们勤奋的中国孩子准备交上上个星期布置的被称作“期中考试”作业(教授上星期说这周一就交)的时候,一个外国学生居然跟教授提问,您能把您作业的要求在详细解释下吗?我不是很清楚。。。全场大愣。我们可爱的教授居然微笑的听完她的问题,然后很nett的重新解释“考题”,让我难以置信的是,他今天解释的内容和上周完全不一样,他甚至要我们结合今天课上谈论的东西来写!!我当即觉得荒谬,那我们已经完成的考试作业是否是作为我们按时上交“过于勤奋”的惩罚呢?交作业的日期因为一个问题就可以变成换作业的日期,教授, 这种“期中考试”对你们而言真的那么无所谓吗?还是我们其实没有理解这种考试真正的涵义呢?哦,对了,您说过,这个不计总分的,但是却是有义务完成的。其实这句话我本身已经觉得奇怪。不计分叫个X考试啊!!不计分叫我们写个X啊!觉得我们时间多的慌是吧??


我承认,我有时候我不知道我学的东西到底是很久以前的理论,还是时事的让我无法接受。某门课,自从世界杯以来,已经连续说了几个星期的足球,连续要我们做了几个星期的“球迷举止观察”。我在想,如果德国还这么来势汹汹,我们是不是还要写两星期的观察报告?当然,更多的我也在想,如果德国并没这么来势汹汹,8强都没进的话,上两次课我们要说些什么?这课是专门是为世界杯开的吗?

怪我啰?
有些课,好像永远都有计划,但是永远不要把这些计划当真。


同一门课,大上个星期说这门课要写结课论文(Hausarbeit),上上个星期说这门课写小型作业(arbeitsblatt),上个星期又说这门课闭卷考试,这星期干脆不说了。。。我就纳闷了,不就是一门课么,您老就这么难抉择哪样能整到我们吗?我更纳闷了,那要是我们这样勤奋的孩子,想在假期轻松点,等您老一布置完我们就开始写了,你今儿个换,明个儿换的,不是摆明在说,傻孩子才把我的话当真,瞎做无用功啊!!!

也许有这种可能性,可以和老师商量这门课到底是闭卷考试,还是结课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友好。有时候可以和老师商量,作业的时间可不可以晚点交是一种人性化的体验。有时候各种各样太多的可能性真的是会有惊喜,抑或抓狂。有时候老师可以忘记上课,可以今天忘记昨天说的话是一种灵活教学的体现。那么,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很抱歉,我不是个高中就留洋的孩子,不过只是个习惯听话,或者说习惯自我提前准备的学生,习惯按照要求去做,习惯有目的的复习考试,习惯了,自己能够控制的学习生活。

不是责怪,不是抱怨,就当宣泄,就当适应,就当我领略了另一种学习姿态。这种估计这辈子再也不会在任何地方再次往上学文凭的姿态。

最后一句话都说那么绝 了,可见当时我是有多无奈。

现在美人姐姐已经长大了,回头看这些稚嫩的文字,会觉得好笑当时自己的过激反应,也有一丝心疼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

那就借此来看看德国课堂是怎样的吧:

Vorlesung 大课

有点类似于国内的讲座。这种课就是像在国内很典型的阶梯教室,能坐个几百人那种。往往是教授在台上自我陶醉,唾沫横飞,底下稀拉的学生眼神迷离,云里雾里。明明很努力的集中精神,但是在没有预习材料的情况下,面对密密麻麻的讲义和教授没有间断的balabala。。。时间就在这门令人昏昏欲睡的语言下无情从身边流逝,直到到了提问环节,就提示终于该下课了。然后就是课后自己各种补习,看讲义。但是大课一般都是通过闭卷考试来考核成绩,也不需要人人都做报告,所以拿学分相对简单一些。

Seminar 小课

就是国内正常的大学课。但是一节课最多20人的样子。每节课都会有人作报告,以及讨论。这种课,最重要就是要豁得出去。厚着脸皮,在一堆不同肤色,各种五官的同学们面前发表自己的拙见。在国外,我就混出最大一真理,遇见什么奇事气事都别怕,把脸皮拉厚点,再拉厚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你有观点,语言在烂,说的在差,都不会被笑话。这种课大多数要做报告,一篇报告意味着大片的阅读材料,所以一般要自己做报告的那节课是花费最多心思,最努力的一节课。有时候会需要几个人成一个小组做报告,那么大家就会分工,相对任务就会轻一点。如果要写结课论文,可以从自己做的报告主题中去延伸,毕竟已经阅读大量的材料,对主题也比较熟悉,会省不少时间。

德国课堂的学习氛围确实比国内要更开放。师生之间更多处于一种平等探讨的关系,而不是“师之传道授业,弟子铭记于心”的遵从。但是就像我学生时期吐槽的那样,有时候会因某些教授风格过于开放,而让我们这些乖乖学子们一开始无所适从。工科的学科相对死板一点,但是集思广益,积极参与发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德国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需要主动给出导师你的想法,而不是去问他你该怎么做。我们需要从被动学习的角色转为主动思考态度。

刚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进入一个体系完全不一样的课堂,你是否也有过不知所措的彷徨?

没关系,毕竟年轻时的我们还只是一个中国式的学生啊。
END


(号外:想找我聊天的童鞋看过来!美人姐姐公开微信啦,往下拉,在拉,拉到最下面!我们一起来玩耍!)


没看够?戳下面

没什么事情是一杯啤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杯!
纯干货!美人教你写论文啦!
德语,一门神一样的语言
如果你想来德企
点击右上蓝色字体“美人何处”,或者扫描一下二维码关注我哦!



你的消息可能被漏掉,但是留言我一定看得到!

原创文章 转载务必标明出处及以下介绍。谢谢!
德国硕士海归,回国就职于全球500强车企。

德国有关是专业,其他是闲谈。

分享的是干货,抒写的是情怀。


微信号:meirenhechu00

“美人何处”的拼音加两个数字“0”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关注 美人何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