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茸茸的睡衣即梦想

 

愿每人的努力都能有所得...

点击蓝字,关注蠢蘑菇杂志社
独居者的周五晚间
结束一周的工作回到家,拖完了地,给家具擦完了灰尘,用昨天剩下的青椒炒肉做了碗面,搁了点生菜,辣的我呼哧呼哧的。边看日剧《失恋巧克力职人》边呼哧呼哧的吃面,之后很快收拾了碗筷和厨房。洗完澡后做了清洁泥膜和补水面膜。现在的脸滑溜滑溜的。

泡好一杯蜂蜜水,斜躺在床上开始打下了这段文字。一个人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还想在睡前做好明天可能要带出去的饼干,还想补上这一周的手帐,想在台灯下看完《绿山墙的安妮》,想认真不停断地想看一部电影 ……“终于下班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我很清楚地记得,2015年秋天,刚开始稳定工作了三个月后,一次下班,提着不太重的东西从超市回家的路上,突然间就特别感慨,感到了全身心放松的一种幸福。能心无旁骛毫无牵挂地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个时间既不是周末也不是寒暑假期,而是正常工作学习日的时间。不用写作业、不用练琴、不用复习、不用做任何外界要求我去做的事,这简直是一种从学生时代开始之后的17年来前所未有的幸福。”



昨天边和妈妈闲聊,边把新买的胶带剪下一段贴到muji白色线圈本里。她望着我一大堆的胶带觉得费解,就跟她无法理解我干嘛非要花几百块钱买一套白色的毛茸茸睡衣一样——这没有任何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大学之前的读书时代:

为了买到喜欢的两块钱一卷的胶带而欢呼雀跃;为了心血来潮把自己的房间装饰一番而花掉一个周末下午的时间;还特别傻气地尝试用像素低到吓人的手机拍出网上flowersun那样清清浅浅的照片(…)

作为一个从小学就迷恋文具,有事没事就喜欢呆在房间里剪剪贴贴、写写画画的人,那时候常常一到周末就在小城的各个文具店“扫货”:从小学的四海文具、到初中的揽月轩、再到四中附近的一串文具店,甚至连学校的小卖部文具架都让我都流连忘返——零花钱换成了本子、笔、橡皮,换成了过冬的松鼠囤货般的满足感。





时间改变性格、改变外貌,却对我的这些爱好感到无可奈何。

大学时的自己,住在四人间的宿舍。第一次感受到拥有私人空间的意义:到现在我还记得住到德志园宿舍得知可以拥有独立衣柜的“卧槽!”;挂上格子床帘后的“哇塞”;用花柄图案的纸把桌面全部贴满的“厉害了”……

也有不爽:当东西越来越多空间却依然狭窄的不爽、日记本仍要东躲西藏的不爽、被翻动私人物品的不爽、当隔壁床没睡觉我就无法入睡的不爽、和别人共用洗脸池和洗手间的不爽…

那年,我在图书馆复习考编,闲暇时候怀着对毕业有莫大压力却也充满期待的心情,写下“For Home”的种种,这里面包括了很多好看的日本原装胶带、舒服的睡衣和家居服、向阳的落地镜和梳妆台、玻璃水杯、空气净化器、一张矮的原木床、格子书柜。有时候光是看着那些物品的名字排列在白纸上,我都觉得心生力量——我虽然没有拥有过它们,却好像已经提前感受到拥有它们的美好了。





有的时候,看到日剧里,电影里,主角们大谈梦想,追梦的步伐那样坚定,我就觉得自己特俗气,还特物质,实在羞于承认以后的自己可以永远被喜欢的东西包围着,就已经是我的梦想和幸福了……

特别巧合的是,“For Home”的另一边还被用来记录学习,更是励志地写了一句话警醒自己:每天学习八小时以下是不道德的”(不过大四以及毕业第一年的我基本上也没有辜负这句话是真的)

这个本子就是那段历程最真实的写照:一面因为喜欢的东西、想要的生活方式而被注入力量,一面埋头不声不响地奋斗。

现在我花很多钱去买睡衣,床单。我花很多时间写手帐,做图鉴。我花很多精力研究做稀奇古怪的吃食。有意义工作、稳定收入、属于自己的房子、充裕的私人时间、有太多以前只能想想现在却可以尝试的事情。

谁能说我不是在追梦路上呢?



蠢蘑菇的话:

我所有奋斗的动力,全部来自于非常实际的东西,一台戴森吹风机、香薰机、好的音响,还有一个延伸到天花板的书柜,这些非常实际的物件或许并不是那么贵到辣手,但它们代表的是自由、独立的独居生活。

跟朋友说,真的不想做学生了,想要快一点经济独立,我知道必须要在当下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实现自己所期待的,到了现在,也已经不敢再过度懈怠,恨时间太短,还没学到更多东西,又恨时间太长,不知自己的这份学生独有的迷惘还要持续多久,但我知道,起码我的心理上已经准备好了。


    关注 蠢蘑菇杂志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