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解析

 

[问题分析]  一方面,尽管名义城镇化率已接近55%,但如果以“人的城镇化”标准考核,实际城镇化率远远低于5...





[问题分析]

一方面,尽管名义城镇化率已接近55%,但如果以“人的城镇化”标准考核,实际城镇化率远远低于50%。超过两亿人的城镇常住人口多数不能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导致其经济行为短期化功利化,加速了人口红利的衰减,制约了人力资源的普遍优化。

另一方面,许多城市规划建设、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与人口规模、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公共交通、空气治理、防灾减灾能力等达不到现代化要求,导致房地产库存严重、城镇居民宜居感差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没有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反产生了资源错配、抑制发展的反作用。

[对策措施]

对此,专家认为:

一是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二是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三是要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要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实责任主体。

四是要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救灾救援队伍。

【背景链接】

2015年以来,一组名为《大国工匠》的特别节目在央视《新闻联播》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高度关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人们看到了“工匠精神”的高尚追求和内在价值;在下行压力加大之时滚石上山,在全年攻坚冲刺时刻破解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同样要把“工匠精神”推广开来,成为抓经济工作的精神气质和内在支撑。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报道中的这些“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等等。

近两年,“工匠精神”在中国渐成热词。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抑或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这一精神都被看作原动力之一。

【深度解析】

[综合分析]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工匠们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所带来的钱;工匠们不跟别人较劲,永远跟自己较劲。”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化的描述。近年来,这个术语也开始在中国工商界流行,苹果的成功据说就是因为乔布斯、乔纳森等人的“工匠精神”,魅族号称以“工匠精神”做手机,TCL董事长李东生也呼吁“我们需要重拾工匠精神”。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口,提高中国制造服务水平,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一线技工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

然而现实是,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技能人才短缺,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能人员。而就业率高的技工教育又面临招生难的境地。

[对策措施]

一是要转变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技能劳动者一样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当然,转变观念要以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转变为基础。只有全社会营造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的氛围,人们的观念才能够逐渐得到转变。

二是要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职业技术教育要提高师资力量。比如有些职业技术院校的老师理论知识过硬,但在实践操作上却很欠缺。有些老师不愿意下工厂到一线车间去,认为那里的工作太辛苦,这些都影响教学水平。因此,职业技术院校要注重培养知识和技能兼备的双师型人才。

三是要深化校企合作。在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并不到位。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一定要明确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地位,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这也是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题目】一个皮匠干了十几年,最后去世了,社会民众伤感万分,皮匠尚有母亲和一个女儿,大家计划给她们募捐,谈谈你的感触。

【参考答案】老皮匠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没有刻意追求任何伟人崇高的目标,他只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与人为善,彰显了老皮匠勤劳质朴、坚守职业的精神。这让我联想到了雷锋 精神:他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这就是他的“钉子”精神;他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这就是他的“螺丝钉”精神。他把自己的生命融人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启发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一样可以发挥一颗社会主义螺丝钉的光与热,做小康社会的建设者。

民众对老皮匠的离世表示同情,并计划为其亲属募捐,这一方面显示了社会大众对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的致敬,彰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凸显了公共资源的匮乏和政府对弱势群体重视的不足。而我国的慈善事业也面临诸多问题,难以在第一时间对需要帮扶者伸出援手,反应滞后、覆盖不足,以致每每总是在媒体大肆报道之后,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才“姗姗来迟”。为此,我们政府应该更快、更好的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慈善机制,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国家和社会给予的爱与温暖。


    关注 延安中青就业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