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金瞳奖的这六个洞见,你一定得看看

 

金瞳奖,广告人的戛纳节...







2016金瞳奖

2016中国内容营销金瞳奖(China Content Marketing Awards简称:CCMA),主题为“洞见内容”,以期通过这个落点,看到内容营销的发展为行业带来的更多可能。

从初审时808件作品,经历一路五关六将,才将149件精彩作品呈上了最终角逐。

在这之前,来自国内传播行业重量级的评审团,在核心价值“洞见内容”之上,通过作品的层层筛选,再结合一年以来在传播行业的经历与洞见,讲述了一些深刻的感悟与见解。

琥珀传播刘阳 :“洞见,是营销行业发展至今最重要的一个词”



媒体环境,传播环境,正在不断的改变,且变的更加复杂。

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传播人来说首要与困难的任务却如出一辙:正是找到消费者真正的兴趣点,真实的媒体接触点,这个复杂的程度远非过去传统媒体时代可比较。

如是,在他看来,“洞见”可能是在整个营销行业发展历史中,最需要深入“洞见”的时代,一个“洞见”的深入程度,可以直接影响传播产出内容的影响力程度。

W3水:“台湾广告深在根,内地广告生于枝”



首先内地广告与台湾创意文化上相承一脉,像一棵树,但却又在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台湾像根,华文经典的广告作品都诞生于台湾那一辈的优秀前辈与大师们,根系一直在聚集和涵养着养分,就代表根会越长越深,基础会越打越牢,这也是今天我们看到台湾广告的特色。它每一个单点的小品式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动力,人文的思考,台式广告的风格,华文广告的一些思辨与理论,是非常深刻的。

内地像枝,枝与根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根赢在养分,赢在要去往深去延伸,而枝干它赢在生长的空间是广阔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定是枝叶越长越盛,因为有空间。所以内地广告的花样多变,拥有更多机缘,更多与外界接触的可能。

这就是内地广告与台湾广告的区别,二者根于一脉,却在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着。可能受限于市场,受限于格局,受限于传媒环境。

台湾广告现在是越做越深了,大陆广告是做越做越开了,这是好是还呢?回到金瞳奖“洞见内容”这点,你无法预算这样的变化是好是坏,但广告行业肯定将一直处在变化中,局面一定是在改写中。

北京电通李西沙:“有些内容,让人纠结”



因为这个行业想玩大胆的创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很多客户并非都愿意接受,其次脑洞大了容易犯错。可李西沙说,不犯错就永远也创新不了,他鼓励用创新的想法做内容,作为评委的他也更欣赏创意突出的作品。

但李西沙也认为,创意的核心考量标准依然是,消费者是否能轻松接受创意的内容,但要消费者接受你的创意,其实离不开一个本质:真心去面对消费者。

乐视网李嵘:“好的内容,只有一种”


 


Papi酱能火并非只因为她的嘴利索,她的内容很互联网,很生活化,也并非句句能登高雅之堂,但她所传递的价值观是大众认可的。

李嵘认为,好的营销内容,只有一种: 它是有价值观的,是对世界有宣言的,是帮助消费者去思考的,去解惑的,是对这个世界的回答。

BBDO梁伟丰:“我妈原来是女人,可不是洞察,千万别让洞察和内容脱节” 



“洞见内容”其实就是一个洞察引发,然后制造一个好的内容。这次很多案例反映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洞察与内容脱节的一个问题。

其中普遍的是把一些不是洞察的当作洞察了,譬如说我们发现年轻人都很喜爱玩手机,但这不叫洞察,感觉上有点说,我才发现原来我母亲是女性一样。

而有一些作品抓到好的洞察之后会做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可看完之后会发现与刚才的洞察好像不是很连接。

洞察一定要找的很准,内容一定要衔接,才是洞见内容。
 往期金瞳奖优秀作品精选

2011金瞳奖全场大奖:大众银行 · 梦骑士

2015金瞳奖微电影类全场大奖:
New Balance英美产系列 ∙ 致匠心
【后记】

挖掘优质内容,品牌价值,消费者洞察,是金瞳奖的价值所在,下一个五年,期待金瞳奖做到更好,向全世界介绍更多的中国品牌,中国的内容,中国的创意人。

内容来源:广告门






    关注 创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