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福茶语│故宫的片子老多了,凭啥只有这部被翻牌子?

 

没看过这个片子,你不知道啥叫在西三所喂御猫,啥叫在寿康宫打杏子……...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当时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被上架到B站以后反而大火,几个视频源加起来点击量已经超过百万。网友们看完纷纷表示想改行。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故宫的纪录片老多了,凭啥只有这部被翻牌子?

01
颜值高
错,不是这张,请往下看——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照。图为经王津师傅8个月修复后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木门、水车、家禽等部件都会随音乐活动。

一位名叫王津的中年男人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夜之间竟成了大批90后们心中的男神。那群正值青春荷尔蒙飞扬的孩子,昨天还在朋友圈刷屏撕心喊着韩国男星宋仲基“老公”,今天就在B站满屏弹幕向王师傅飞书告白。

这位在深宫幽居,默默修了半辈子钟表的大师多半连B站是什么也不知道,惊着您了吧。





费了那么大劲修的钟表被静态地摆放在玻璃窗内,王师傅看在眼里,“有点心疼”。







王津的徒弟亓昊楠也有不少粉丝。故宫钟表一千多件,一个人一生都修复不完,钟表组只有他们俩。







陶瓷组的王五胜最近在修复唐三彩,这项工作对人能力要求非常高:要有审美、物理化学基础、熟悉各朝代陶瓷器和材料。






年逾五旬的王有亮老师,修复过莲鹤方壶、太和殿宝匣、春秋铜器等等许多大名鼎鼎的国宝。虽然已经度过了32年的文物修复生涯,但是在他眼里,却像是“弹指一挥间”。






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










没事喂喂御猫的后代,打打杏子吃。

02
猎奇



周一是故宫的闭馆日,陶瓷组的美女妹子在空无一人的太和门广场独自骑车,“上一个这么做的人是溥仪”

故宫背面:猎奇的视角

从何种角度切入,才能对故宫继续进行挖掘而又不拾人牙慧?

对那些追逐新鲜事物的年轻观众而言,深宫幽院七重大门锁住的究竟是一个怎样隐秘的王国?片中陶瓷组的美女妹子在空无一人的太和门广场独自骑车,“上一个这么做的人是溥仪”,观众被这句解说电到。这群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有着什么样的青春?
03
两重悖反



与一切奢华、富丽的幻想截然不同,影像中的作坊竟裸露出些许荒凉。

这里更像一条安静的胡同,住着朴实的劳动人民。日光灯整天亮着,他们的工作要保证最清晰的视界,时间在灯管外轻舞飞扬的灰尘里静止,窗外树下眯眼打哈欠的猫是宫廷御猫的后代。



几座既不溶于历史又赶不上现代步伐的小院曾是冷宫,抬头环视天际,方圆不见一栋高楼,庭院深深,所有的声音都被隔绝在宫墙之外。

一群国内顶尖文物修复专家,幽圈在整个国度的中心地带,日复一日,在最热闹的地方从事一件最静心的工作。他们持着这门纯手工的伟大技艺与世隔绝地活着,他们师父的师父,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中的工,他们中哪怕最年轻貌美的姑娘也素面朝天,衣着质朴,每日朝八晚五,低眉顺目地与器物共处,与在器物上留下一道道密语的古人交谈。



修旧如旧,是他们这一行的最高准则

世上竟有这样一种法则,存在的最高形式是,不在。文物修复师一生的努力,正是向着这个“无”字攀登。无数与《游春图》一样的国宝,正因为世代巧匠的修复,我们才有幸一睹芳容。那些工匠都不曾留名,他们看似被抹去的人生价值附着在物的身上,永世流传。
04
同龄青春的碰撞
如果摄影机可以捕捉味道,那你一定会在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时闻见各种刺鼻的气味。
刚分进木器组、漆器组、书画组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大都毕业于名校,同龄人中的天之骄子,最初要学的手艺是调制粘合剂、学做猪血拌石灰,浆糊,鱼鳔胶,这些熏人的气味伴随着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初来工作时兴许没想到,在一个后工业时代,自己居然进了一座前工业时代的手工作坊。
他们医治历代大师被岁月腐蚀的作品,最后,将自己的痕迹抹去。




终于一日,徒弟们发现了逆光中师父挥汗如雨的美,这种美,与日后他们在柔和的殿堂灯光下感受到的文物之美,根系同源。



这是一个快餐文化流行的时代,囤福君第一次用这么长的篇幅介绍一部影片,也算是破天荒的记录了。但文字与图片的表述远不及光影交错的影片所能带给你的震撼,有空的话各位不妨亲自鉴赏这部故宫大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给父母送亲友,囤福茗苑做最放心的顶级崂山茶



客服微信号:tunfu666




给父母送亲友,囤福茗苑做最放心的顶级崂山茶

客服微信号:tunfu666


    关注 囤福茗苑崂山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