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勤 超越生命现象,通过艺术进入生命本质

 

对萧勤而言,艺术创作并非其最终极之人生目标,毋宁是透过创作手段,来探讨生命之旅程,发掘心灵之潜能及体悟天人合一的真义。...

关于艺术家


他是50年代中叶推动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急先锋,更是在欧洲推动中、西方当代艺术交流的第一人。其作品源自道家及禅宗的哲学思想,融合东西方文化及现代艺术创作经验,以直见心性的手法,来实现本我之精神自觉。对萧勤而言,艺术创作并非其最终极之人生目标,毋宁是透过创作手段,来探讨生命之旅程,发掘心灵之潜能及体悟天人合一的真义。做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萧勤的意义还不仅仅在对台湾现代美术运动的推动与影响;而是在“中国美术现代化运动”的时代课题下,他为中国传统的思想与媒材,找到了一个新的结合与呈现的方式;在国际前卫艺术的舞台上,他也提供了一个东方人特有的观点与形貌。然而更重要的,是他透过艺术,展现了一个敏锐的心灵,在孤寂漫漫的宇宙逆旅中,独特的领悟与因应态度,值得所有对生命有所思索的人们,共同了解、认识与珍惜。

已届八十高龄的萧勤,如今艺术之路超过一甲子。他原籍广东中山县,1935年出生于上海,父亲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启蒙者,因创办上海音乐学院,在中国享有崇高的地位。然而萧勤早年失怙、失恃,1949年随姑父来到台湾,入台中二中后转台北成功中学。1952年在师大美术系求学期间,入李仲生画室,参与台湾重要现代艺术运动,成为“东方画会”的主轴角色与重要推手。「东方画会」是华人第一个抽象绘画的团体。除了萧勤,其他成员包括夏阳、吴昊、李元佳、陈道明、萧明贤、欧阳文苑、霍刚,致力于探索具有东方意涵的抽象绘画。“东方画会”和后来由刘国松等师大校友组成的另一团体“五月画会”,共同构成极具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美术团体,为台湾艺术界在抽象艺术上之先锋。

萧勤于21岁时取得西班牙政府的奖学金,离开台湾,转往欧洲求学,曾参与当年最前卫的“非形象”艺术家画展,后来转往意大利发展,足迹曾达巴黎、纽约、伦敦等地生活与工作,国际视野大开。1950年代留欧阶段,还应邀在国内的《联合报》开辟“欧洲通讯”专栏,引介西方当代艺术思潮,对台湾艺坛具有启蒙作用。1961年与意大利画家卡尔代拉拉发起国际“庞图艺术”(意大利文Punto,“点”的意思),曾在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台北等地展出、参与的艺术家有多位来自西班牙、法国、荷兰等国。1985年萧勤获米兰国立艺术学院的永久聘任教授。长年旅居海外之后,1996年受邀返台任教,九年后退休,现在与音乐家妻子定居台湾。

1955年若没有提出现代艺术,台湾会落后国际很多,所以我和朋友组成东方画会。」萧勤在一次公开场合哽咽回忆当年成立东方画会的点滴。1950年代台湾仍处于思想控制戒严的年代,二二八事件才过去不久,这群勇敢的年轻人敢于追求自由、色彩,提出不同言论,推动现代画的改革,将西方抽象艺术引进台湾,接受现代艺术的洗礼。1978年更向蒋经国总统建言兴建美术馆而获得采纳。数十年居住于海外,晚年迁回台湾,2010年前后不计私利捐出各时期创作精华共58件作品予高雄市立美术馆,作为美术馆与艺术史研究、展览与文化推广的公共财产,因而获得文馨奖的殊荣。

因父而贵,萧勤的父亲萧友梅被尊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启蒙者,又曾任国父孙中山的秘书,使得他在中国备受礼遇。1980年萧勤受邀前往北京与上海参加举行其父萧友梅逝世四十周年活动;并在北京文化部红旗礼堂讲介西方二十世纪艺术,这是萧勤自幼离家三十一年来首度重返大陆。1986年他再获中国政府邀请,赴北京参加孙中山先生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受到推崇。1994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特地为萧勤举行回顾展,这也是萧勤正式首次在中国展出。2004年、2006年分别到上海美术馆与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回顾展。因此中国艺术市场对萧勤的绘画应不陌生。

1990年代後,萧勤回到台湾担任美术教授,生活与创作的重心也在台湾,直至今日。



Suspended, 2013

Bronze gilded with 24K gold

11 4/5 × 11 4/5 × 9 1/10 in

30 × 30 × 23 cm



L’amore Eterno, 2012

Acrylic on paper

31 1/10 × 43 3/10 in

79 × 110 cm



Joy, 2014

Acrylic on canvas

78 7/10 × 147 1/5 in

200 × 374 cm



Flying Over the Eternal Garden-15, 1998

Acrylic on canvas

43 3/10 × 98 2/5 in

110 × 250 cm



Dance, 1965

Acrylic on paper

17 7/10 × 17 7/10 in

45 × 45 cm

为中国传统走向世界化的成功例子
他的一生有半辈子生活于海外,尤其是度过创作的高峰时期,他和国际当代艺术名家的交游,如法兰兹·克莱因、马克·托比、马克·罗斯科、威廉·德库宁,激荡出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萧勤说:“我长年旅居国外,可是我还是用中国的思考去延伸至宇宙的观想,来完成我一幅幅的作品。虽然我用的是西方的颜料材质并在西方作画,可是希望观者们,都能在我的画作上感受得到经由老庄及禅的思维,延展对宇宙与我来自中国这块土地的眷恋和热爱。”



The Hope, 1988

Acrylic on paper

18 1/2 × 29 1/2 in

47 × 75 cm



La Somma-1, 1988

Acrylic on paper

29 7/10 × 18 1/2 in

75.5 × 47 cm



Poised to Roar, 1974

Acrylic on canvas

31 1/2 × 39 2/5 in

80 × 100 cm



The Inner Landscape, 2015

Acrylic on canvas

59 1/10 × 78 7/10 in

150 × 200 cm



Osservazione del Mistero, 1963

Acrylic on paper

21 1/10 × 35 in

53.5 × 89 cm



Chi-158, 1983

Ink on paper

20 1/10 × 40 1/5 in

51 × 102 cm



Osservazione dal Minimo, 1963

Acrylic on paper

21 1/10 × 35 in

53.5 × 89 cm

回顾萧勤一生的艺术创作,他于1955年完成一幅最早的抽象作品纸上绘画,题目取为《抽象》。他认为这是自己真正创作的始点。萧勤根据李仲生的教学方式,放弃各种既定的绘画形式与流派,探索绘画的基本元素。虽然表面上似乎有欧洲画家米罗与克利的影响,但评论家认为其中潜藏着“萧勤风格”,黑色的线条符号来自晚周石鼓文的笔划结构,线条的边缘有墨水的渗透张力,自动性的线条与速度轨迹,“在时间上是静止而无限的”,为萧勤重要的一种用笔风格。



Shower-29, 1985

Acrylic on canvas

55 1/10 × 35 2/5 in

140 × 90 cm



Rise, 1974

Acrylic on canvas

31 1/2 × 39 2/5 in

80 × 100 cm



Shower-28, 1985

Acrylic on canvas

55 1/10 × 35 2/5 in

140 × 90 cm



Hope, 1961

Ink on canvas

19 7/10 × 27 3/5 in

50 × 70 cm



The Great Passion, 2008

Acrylic on canvas

78 7/10 × 236 1/5 in

200 × 600 cm

Qi-256, 1982

Color Ink on Paper

14 3/5 × 33 9/10 in

37 × 86 cm

1961年起,萧勤不再涂写背景,采用了中国艺术中的留白空间处理,舍油性颜料,改以墨水和其它的水性颜料。此时的背景空白处理,摒除物质远近的实体空间,也非国画留白暗示着空气、流水等深远延展的景物,而是感受性的无限时空,生命来去的宇宙空间。在中国艺术里书法是最能表现留白观念的,书写不只于纸上的平面移动,更有着起伏跳跃的三度空间,以及急缓收放的第四度空间─时间。1960年代初期的萧勤钟情于无限时空的表现。



Viaggio di Ricerca, 2012

Acrylic on canvas

19 7/10 × 23 3/5 in

50 × 60 cm



Chiti-3, 2008-2010

Acrylic on canvas

70 9/10 × 53 1/10 in

180 × 135 cm



宇宙漩渦 Vortice cosmica, 2003

Ink and color on paper

24 3/5 × 37 4/5 in

62.5 × 96 cm



展 Esporre, 2007

Acrylic on paper

16 9/10 × 27 1/5 in

43 × 69 cm



能量-1 L’energia-1, 1972

Acrylic on paper

19 1/10 × 13 3/5 in

48.5 × 34.5 cm

后来萧勤在米兰发起“庞图艺术”运动,因接触了佛教的曼陀罗绘画,影响了后期数十年的风格。1962年至1966年间常以太阳作为生命能量的象征,以太阳为圆心放射出光束,水性的颜料、涂抹的质感痕迹为平面的。1967年他迁居美国,色彩转为亮丽流行,呼应了当时主流的波普艺术丶欧普艺术和硬边抽象。此后,他在创作中逐渐减去情绪的成分,追求入定的境界,强调二元并存的对立及张力,此风格一直延续至1974年左右,萧勤的手法虽然是西方的,但平涂中的简单造型,出自东方直觉的本性,所以本质上是反西方理性的。



新精神磁場-21 Nuovo campo magnetico spirituale-21, 1995

Acrylic on canvas

23 3/5 × 27 3/5 in

60 × 70 cm



春耕-四季禮讚 La coltivazione di primavera-1(Canto delle 4 stagioni), 2008

Acrylic on canvas

34 3/5 × 53 1/10 in

88 × 135 cm



L'universo di grande luce, 2007

Acrylic on canvas

120 × 180 in

304.8 × 457.2 cm



Great, Complete Tao, 1963

Acrylic on canvas

39 2/5 × 47 1/5 in

100 × 120 cm



超越大限外 Superamento della limite del grande soglia, 1996

Acrylic on canvas

31 1/2 × 43 3/10 in

80 × 110 cm

1970年代中期离开美国,他又回到墨水、白布的朴素书写风格,有人以“禅画”来形容此阶段的创作。他经常在画上题字,不完全是画题的标示或解说,他的笔划是抽象性的,非视觉的张力,而是身体运动的起承转合,是一种玄想超脱的绘画。从1970年代中期后,用印成为他画中常见的元素。常用的印款有:萧勤、萧友兰、萧勤画记、逍遥王玉玺、悟无居、中山萧勤等,画作洋溢着东方味。



超越大限外 Superamento della limite del grande soglia, 1996

Acrylic on canvas

31 1/2 × 43 3/10 in

80 × 110 cm



Energia dell'Universo, 2008

Acrylic on canvas

35 2/5 × 47 1/5 in

90 × 120 cm



The Horizon, 1962

Acrylic on paper

23 3/5 × 33 1/2 in

60 × 85 cm

1977年底、1978年初,萧勤和一群思想界与艺术界的朋友,在米兰创办了「Surya」国际运动。Surya是梵文,太阳之意。太阳是万物生命与能量的来源,对萧勤而言,太阳不正是“庞图Punto”的扩大吗?圆、点的能量和他的曼陀罗能量放射似乎也圆满结合在一起了。



Cut, 1973

Acrylic on canvas

19 7/10 × 23 3/5 in

50 × 60 cm



Breaking - 7, 1974

Acrylic on canvas

15 7/10 × 11 4/5 in

40 × 30 cm



Penetration - XVI, 1974

Acrylic on canvas

27 3/5 × 35 2/5 in

70 × 90 cm



Passage through the great threshold - 44, 1991

Acrylic on canvas

23 3/5 × 31 1/2 in

60 × 80 cm

炁系列、宇宙大漩涡、度大限系列 展现生命能量的创作。
1980年代后,萧勤的创作进入成熟时期。「炁」(音同「气」)系列中,不直接去解说本体,而是从本体显现的现象去着手,“不去画禅,而是用禅的态度去看宇宙生命的流变。”视觉性的线条,转换为精神性的流动。1980年代中期的“磁波”、“阵雨”、“宇宙大漩涡”等系列,在生命历练后,画家掌握了动人的形式语言,情感更加深刻与坚毅。



Landscape with Moon, 1961

Oil on canvas

58 3/10 × 50 2/5 in

148 × 128 cm



TSAN 114, 1961

Oil on canvas

63 × 51 1/5 in

160 × 130 cm



Cosmic Vortex , 1984

Tempera on paper



The Equilibrium, 1995

Acrylic on canvas

35 2/5 × 47 1/5 in

90 × 120 cm

1991年的“度大限系列”及1993年“大限之外”,灵感来自画家个人最私密、最不堪的事件。他挚爱的独生女于1990年芳华凋零、青春早逝,巨大的哀伤、悲恸征服了他,丧女的绝望打击,一度走不出阴影。慢慢地凭藉着创作他找回平静,一切的死亡与不幸终将能重生,他悟出生命的永恒性,慈悲的超脱生死观,在充满诗意的色域、运笔起落的痕迹,营造出萧勤充满感性的绘画空间。“永久的花园”、“走向永久的花园”系列、“新世界的诞生”系列,将重生的意象化为流动的色彩与线条。此时的绘画有细腻的质感,过往为人熟悉的飞白处理再度出现,透出清明而澄静的永恒意象。



The Universe of Passion, 2010

35 2/5 × 47 1/5 in

90 × 120 cm



Cometa - 13, 2002

Acrylic on canvas

35 2/5 × 47 1/5 in

90 × 120 cm

“光之漩涡”、“宇宙之进化”、“宇宙之爆炸”等系列为画家在千禧年前后的创作,暗示性的恒动、恒静的圆形漩涡,往内旋转或往外扩散的能量与气场,形构出生命的温度。而2003-2004年之后,萧勤发展出“宇宙爱心”系列,着重于无限的大我、大爱,他以简单而通俗的爱心形状或无限大∞等幅号,色彩渐层的表现,展现出爱的包容,以及蕴藏无限能量的意涵。简单、单纯所展现的力量却更为强烈。



Contemplation, 1969

Acrylic on canvas

26 2/5 × 23 3/5 in

67 × 60 cm



The Challenge, 1974

Acrylic on canvas

15 7/10 × 23 3/5 in

40 × 60 cm



The Cascade, 1988

Acrylic on canvas

102 × 65 7/10 in

259 × 167 cm

归根结底,萧勤是一位现代艺术的旅者,足迹踏遍世界各大城市,他的形式特质始终围绕着人与宇宙之间的哲思,探求生命宁静的流动。他承继了恩师李仲生的衣钵,开启台湾现代绘画的先驱,然而在画艺的精进、国际活动的参与,青出於蓝更胜於蓝。萧勤以西式颜料表现出中国绘画的新的可能及风格,提升人类的性灵,进而引起观者的共鸣。

青与苔青,一群青年艺术家,一幅幅丹青色。

进入微店请直接点击最下方的“阅读原文”。


    关注 青与苔青艺术品商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