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在24㎡老房中上演空间魔术,多种生活模式切换自如,为海归女打造高品位之家

 

旧鼓楼大街24m²平房改造实例这个项目位于北京市鼓楼附近是一处不足24平米的老平房房子本身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

旧鼓楼大街
24m²平房改造实例
这个项目位于北京市鼓楼附近
是一处不足24平米的老平房
房子本身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是传统的木梁柱结构,坐北朝南


房子主人是个在日本生活了7年的女青年
准备回国发展
她个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和状态
决定了她对空间使用上的要求很高
不仅要让这个房子具备所有的使用功能
还要自己的生活品质不变
老平房的设计难题
首先,这处房子采光不好
虽然南北方向
阳光只能照到进门的地方
而且过道狭窄
门前一米就是别人家
遮挡物比较多
这也是很多平房都面临的问题
所以如何改善光环境是一个难点
其次,这处房子在10年前翻新过一次
翻新后屋顶薄了,没有保温层
外墙只有10厘米厚
北京的冬天很冷
解决保温是最基础的问题
另外,这处平房占地不足24平米
空间狭小
进门处只有2.2米高,很低
走到里屋梁下也只有2.5米高
坡屋顶最高点4.4米
房间内还有根不当不正的柱子
所以在空间的利用上既要保留好原有结构
还要精打细算将家的所有功能容纳进去


还有一点
由于主人一个人住
在保证实用的基础上更要体现个人与家的品位
这些都是考验设计师的课题


改造使老房子旧貌换新颜
多种生活模式相互转换
最大限度地给使用者提供方便
(单人工作模式,多人聚餐模式,
白天模式,夜间模式,派对模式)


这次改造的大前提是
让原有的结构柱和结构梁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
发现他们的美 
原本所有房梁都是被石膏板封起来的
感觉空间很压抑
把结构梁露出来之后
纵向高度得到了拉伸
让人进屋之后豁然开朗


梁柱本身是有生命的
木头本身就会呼吸
作为房间最上层的结
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要的就是返璞归真
关于采光
在进门处的屋顶设计了天窗
目的就是让空间内部光线更舒服


四季的光线变化
可以透过天窗来画在房子内部
北墙原有的窗户进行了移位和横向的扩大
使得更多的天光铺满室内




关于空间使用
多个空间是共存转变的。
在有限的空间内让每一平方米更有价值。
把常规家庭内的功能分区结合在一个“体”内,
在这个“体”有全部的功能性体现:
衣物收纳区、梳妆区、冰箱、微波炉、洗衣机、清洁用品区、热水器、空调、行李箱区、打扫卫生用品区、电表箱等等都在其中。厨房也是这个体的组成部分。
空间划分是活的
可以利用轨道门进行有效的分割和重组
厨房既可以是完全封闭式
也可以是开放式的
主人聚会时可以用移动门
创造出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
提高私密性和隔音效果
保证不受外界打扰


这个空间的使用方式是非常灵活的
墙面格子里设计有投影
和朋友观看电影也很方便
在家工作时电视是可以移位
和移动角度与投影共同使用
柱子和可开合桌板的有效结合
创造出可以满足多人聚餐要求的餐桌
这个设计使本身是设计难题的柱子
变成了分割区域的重要组成要素


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
是单人还是多人
这个空间都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相应的使用需求
在狭小的空间内设计出了干湿分离的卫浴区
相对宽裕的空间保证了使用的舒适度
墙面有隐藏凉衣绳
方便主人平时凉衣








关于保暖:在屋顶和南北内墙做保温,(南北两面墙直接对室外过道,东西面是邻居家共用墙),取暖方式采用了碳纤维地暖,能够使整体空间的气温得到保证。加保温层和地暖无形中会占用横向和纵向空间,所以设计途中详细地计算了所有的数据。保证万无一失。
设计理念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对使用人负责,提供一种适合他的生活方式。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人们本身的生活习惯,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对他的生活状态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简化使用方式。

生活本来就是简简单单的,所以我们常说不要为了变化而变化,要实用方便才对。一切都要为了人的居住安全和方便来做设计。



竣工后
房主非常高兴能回国后
就有自己想要的居住环境。
亲人朋友也很开心看到老房子
经过改造能重现活力。
大家感觉空间自然,和谐。





    关注 MIX玩物哲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