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童话故事”探索“中年后”的自我心理分析

 

本文节选自Allan Chinen《秋空爽朗: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来源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psyheart...







本文节选自Allan Chinen《秋空爽朗: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

来源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psyheartandculture)

故 事  
很久以前,在很远的地方,有个老头儿同他的老伴儿一起住在森林的尽头。老头儿心地善良,身边养了一只小麻雀。老头儿把它看作是宠物,每天从早到晚同这只小鸟一起玩耍。他一边唱着歌,一边用自己盘中的精食喂着小鸟。而老太婆却没完没了地发着牢骚,抱怨说:“这小东西真是太了!吃这么多!屋子都让它糟蹋了!”尽管她说的都不是事实,老太婆还是抱怨着这世上的每件事情。

一天,老头儿去地里干活。老太婆去洗衣房调粉浆,调好粉浆后去取衣服。回来之后,发现粉浆不见了。她于是诅咒着、抱怨着。小麻雀飞了下来,说:“抱歉,是我吃了你的粉浆,我以为那是给我做的饭。”

老太婆听到后勃然大怒。“屋子里的所有东西你都吃!”她咒骂着小麻雀,说着许多脏话。一气之下,她用一只手抓住可怜的小麻雀,用另一只手握住剪刀,然后将麻雀的舌头割了下来。“我看你没有舌头还怎么吃!”老太婆叫喊道,“没有舌头还怎么高兴地叽叽喳喳!”可怜的小鸟飞走了,在痛苦中呻吟着。

那天晚上,老头儿回到家中。没有见到小麻雀迎上前和他打招呼,老头儿心里很不安,没有听到麻雀回答他的呼唤,老头儿感到惊慌失色。“它一定是飞走了,”老太婆说到,“真是忘恩负义的东西!不管怎么说,我们对它也够仁义的了。”老头儿没有相信她的话,于是刨根问底地问她。老太婆终于将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啊呀,不好!”老头儿惊愕地大叫起来,“你竟割掉了它的舌头!”他想立即跑出去找寻这只可怜的麻雀,但是那时已是深夜,老头儿知道在黑暗中寻找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他等待着直到天明,便急匆匆地跑到村子里,吹着口哨,呼唤着麻雀。几分钟之后,这只小鸟拍打着翅膀从一片竹林里飞了出来。老头儿为老太婆的所作所为向麻雀一再地表示歉意,并问麻雀是否需要什么帮助。

“别担心,”麻雀笑着说。老头儿看到麻雀又长出了新的舌头。

“让我带你到我林中的家去看看吧。”麻雀邀请着老头儿。老头儿于是跟着麻雀走进了森林的深处。在那里,他见到了生平从未见过的最美的房子,老头儿马上领悟到他的这个宠物不是一只普通的麻雀,而是一位仙女。

麻雀将老头儿介绍给她的家人,它们招待他吃了一顿美餐。麻雀的女儿们跳着舞、奏着乐,老头儿玩得十分快活,却没有注意到时间过得很快。待他看到太阳就要落山时才惊叫道:“啊,天哪!我该回家了。”他站起身来,向麻雀仙女鞠了躬,感谢她的热情好客。麻雀拿出了两只箱子,一只大,一只小。“请收下一只作为札物。”她对老头儿说。盛情难却,老头儿接受了那只小箱子后,急急忙忙地赶回了家。

老太婆为老头儿的外出十分生气。当老头儿向她述说着他在麻雀家度过的美好时光后,她就更为恼火。“你把我一人丢在家中整天做你的苦力,”她抱怨道,“而你却一个人独自在外消遣玩乐!”老头儿赶快拿出小箱子。“快看麻雀送给我的礼物!”老头儿于是告诉老太婆麻雀如何拿出了两只箱子让他挑选。老太婆很快将箱子打开,使他们吃惊的是从里面散落出许多金币。“多么奇妙的礼物啊!”老头儿惊叫到。

“那个大箱了里装的钱不知会多出多少呢!”老太婆抱怨道。整整一夜,她一心想的就是那个大钱箱。

第二天一早,老太婆询问了老头儿去麻雀家的路。“别到那里去!”老头儿警告着老太婆,“别忘记你割掉了她的舌头!”老太婆根本不听老头儿的话,一心只是想着金子,并且她很快就找到了麻雀的家。麻雀见到老太婆后很是惊讶,她家中所有人都想教训一下这凶残的老太婆。但是麻雀仙女十分善良,她彬彬有礼地欢迎着老太婆。

“我丈夫让我来取他忘在这里的那只大箱子。”老太婆解释道。麻雀仙子拿出那个箱子交给了老太婆。老太婆很快地将箱子背上了背,离开了麻雀的家。这只箱子特别重,老太婆走过森林时感到越来越吃力。然而一想到她背上背的是这么多的财宝时,她就又有了力气继续往前走。终于,她停下来休息,并决定把箱子打开看看。她解开了绳子,往里面偷看。

霎时间,一群妖魔跳了出来。他们跳到老太婆身上无情地打着她。老太婆尖叫着,拼命地逃走,恶魔却穷追不舍,咬她的脚后跟,撕扯她的衣服。她好不容易逃离了森林,但是仍然受到妖怪的攻击。她看到远处老头儿正在地里干活,于是赶忙跑过去躲在他的身后。

“帮帮我!”她恳求道。“这只麻雀要杀我!”她叫喊着,“一只如此凶残而邪恶的鸟!”

“不,”老头儿责怪着老太婆,“我警告过你千万不要去那里,”这时恶魔已警戒地围住了老头儿和老太婆。“你作了恶,所以妖怪才会袭击你。”老头儿愤怒地说。

老太婆默默无语,只是颤抖着,紧紧抓住老头儿的腿不放,直到妖怪们最终返回了树林。但是从那以后,老太婆完全变了样儿。她不仅不再抱怨,也不再发脾气了。她也不再对村童们叫喊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太婆变得越来越善良,越来越谦和。她同老头儿一道幸福地度过了晚年,珍藏着麻雀仙女馈赠的礼物——小箱中的金子,大箱中的智慧。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自 我 心 理 分 析
这篇故事读起来使人惊讶。像许多童话故事一样,故事开始时讲述了一个可恶的老太婆,后来,老太婆弃恶从善,变得十分善良和慈爱。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这是老人故事的主题。很显然,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知错必改。但是,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这一寓意,就会忽略老人故事所富有的智慧。这些故事如此逼真地揭示了人类的本性,以至于不需要任何说教——故事给予我们的是见识而不是说教。

这篇故事中的智慧在与青年故事对照之后才显示了出来。在青年童话故事中,邪恶的人从不改过自新,而立即会受到惩罚。如《白雪公主》中的邪恶的继母最后被杀死,《灰姑娘》中的残忍的后母所生的姐妹的眼睛被鸽子啄出。确实,几乎见不到青年童话故事描绘邪恶的人会弃恶从善。自我改造主要出现于老人童话故事中,甚至于悔过自新的人也是老年人而不是年轻人。

老人童话故事的这一特征表现了自我改造是人的后半生而不是前半生的任务,这是荣格所强调的一点,在对年长成人的研究工作中,荣格观察到他们在努力克服自我人性中的阴暗和丑陋的一面——暴躁、贪婪及残忍。他将人类率性令人讨厌的这一面称作阴影,并认为勇敢地面对它是成熟期的主要任务。《麻雀的礼物》通过老太婆所必须面对的恶魔式的邪恶行为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还有其他许多心理学家也都各自观察到同一问题。人到了中年以后,就在与心灵深处的邪恶以及生活的悲惨方面进行抗争,这一过程在艺术家和作家的生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以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为例,在他步入人的后半生后,就与绝望、仇恨和暴怒进行抗争。这种个人的痛苦不堪激励了他创作的热情,而这种内心深处的斗争就体现在他的代表作《黑暗的中心》一书中。

大多数人认为,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美德,而为什么在中年以后会特别地重要呢?这篇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几个重要的答案,它表现在很小的细节中。

老太婆对穷日子和年迈的现状充满了怨气和不满,她不去直接应付这种挫折,而是把怨气发泄到了麻雀的头上,抱怨着鸟儿如何吵闹和贪婪。事实上,吵闹和贪婪的人正是她自己而不是麻雀。因而,老太婆责怪的是她自己的行为,而将她的过错投射到鸟儿身上。在其他童话故事中,这种投射的目标常常是配偶,邪恶的老人常常为一些假想出的过失和毛病攻击对方——在实际的婚姻生活中这种现象也相当普遍。

不公正地责怪别人好像是种恶习,但是也不总是这样。有时,这种投射在心理上是有助的,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青少年受到自我怀疑的折磨,对存在的或是假想出的缺陷最为担忧,总是想着这些缺点会使年轻人气馁,妨碍他们更好地生活。凭借责怪别人的过错,青少年会或多或步地保留着各人的自信心。那么,丝毫不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投射是青年童话故事习惯的手法。

在一则典型的童话故事中,一位年轻的女人可能谋害向她求婚的人,一个年轻人可能形似野兽的横样。这些青年或是作恶或是形似恶魔,然而青年童话故事都宽恕了他们,并且把他们的罪过归咎于真正的坏人——通常是邪恶的老巫婆或是给天真无邪的青年人施妖术的罪恶的老暴君。年轻的受害者试图推翻坏人,而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常常发生:青少年将父母亲和老师说成是邪恶的怪物并将他们全盘否定。

倘若投射在青春期时常常是正常和有助的,那么《麻雀的礼物》则告诫我们这种行为到了人的后半生必须终正,正如荣格和其他心理治疗专家所主张的那样,这的确是人的成熟期的主要任务。这一点是经过对成人发展的系统研究之后得到确认的。例如:一组调查者对268人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他们40年代早期在哈佛大学学习时起一直到现在。另一个研究组则从20年代始对248人从婴儿时期起,而另外的212人从5年级起分别进行了观察,一直继续到现在。

在这些研究者搜集起来的丰富的资料中,有些调查结果是与《麻雀的礼物》相关的。研究人员发现,青年时频繁使用投射的人到了老年时则不再使用投射。更重要的是,那些成年期没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人以及那些有心理障碍的人——从吸毒者到患慢性抑郁症的人,则仍旧继续大量地使用着投射。与之相反的是,自我分析和对自己的责任心是与健康和幸福相关联的。正如《麻雀的礼物》所表述的那样,正视心灵深处的恶魔是老年成熟期成功的前提。



我的心理治疗实践的一个实例与故事有着戏剧性的相似之处也强调了这一点。L先生于50年代早期由于一种茫然的情绪消沉和不安而影响了他正常的工作。他开始接受心理治疗。他像许多中年男子一样,有几年时间不满意自己的职业,并且将问题归咎于比他年轻的一个同事。当L先生回顾他过去的生活和经历时,开始意识到在工作中和在家中类似的问题反复地出现过——他归咎于别人的事情太多。

经过约一年时间的治疗,他顿然醒悟,在一次集会上,他声称:“现在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对同事发那么大脾气!他的行为与我20岁时常有的行为一模一样——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这一顿捂是L先生的转折点,他做出与别人协调的努力,不再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于人。在单位和在家中的混乱平息了,L先生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富有成果和创造性的新阶段。

形象的说法是,L先生,正如《麻雀的礼物》中的老太婆一样,承认自己心灵深处的恶魔并且改过自新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事例也常常戏剧般地与童话故事类同,由于二者都将重要的发展任务压缩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像延时摄影一样。童话故事的精简是为了产生戏剧效果,而心理治疗则是由意识的意图决定的。

这个故事还包含着有关心理成熟的另一个富有深刻见解的细节。老太婆在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后,从过去的不清醒变得清醒起来。这一意识的进化过程深入一步地阐明了故事的发生地点——森林边缘的象征意义。

正如心理分析学家们所注意的那样,森林常常作为无意识的象征出现于梦境和童话中:森林是黑暗的、未知的地方,是可怕的野兽出没的场所,正如无意识看起来好像是黑暗的、未知的,并充满了野蛮的、不受欢迎的冲动。故事通过老太婆住在森林的边缘并且能自由地出没于荒野之中,向读者暗示了老太婆生活在无意识的边缘,而她的任务之一是面对那些问题并清醒起来。森林并不是这个故事独有的阈限之地。在《命运与伐木人》故事中的老人也住在森林边缘地带,此外老人故事中还有其他许多主人公也是一样,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

事实上,成人随着心理的成熟确实更容易接受无意识。在我们前面提及的纵观的研究中,譬如许多人在被问到他们的青少年时,竟然记不起像母亲的自杀给他们带来的真正的孩童所受到的精神创伤——这大概是因为事情太棘手,难以应付的缘故。而到了中年以后,这些人则恢复了对往日创伤的记忆,并有了应付的能力,正如他们能够应付过去不能忍受的矛盾和冲突一样。

与年长的成年人打交道的临床医生对这一现象也给予了同样的评论。成年了的人更有对付不愉快或矛盾冲突的能力,而很少需要经受压抑。正如一位接受心理治疗的先生所表述的那样:“当我20岁的时候,我恨我的父亲!甚至想到他我就难以忍受。我现在既然已经75岁了,忍不忍受还有什么关系?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看到自己同他是多么相像!”

在《麻雀的礼物》中所描述的自我分析颇具戏剧性,看起来好似魔术,令人难以置信。尽管系统的研究和心理治疗的经验表明,自我分析不是如所说的那样令人难以置信,而这里讲的好似魔术般的情形却是确实的。的确,自我分析构成了魔力回归到人的后半生的重要形式。




面对生活有多种选择,你可能是有勇气直面内心真相的一少部分人。

颢润心理预约热线:010-63380135,010-58643825

颢润心理网址:www.haorunxinli.com


    关注 颢润心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