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漫漫,花落缤纷

 

《丝路花雨》是中国自1979年起首演的大型民族舞剧...





舞剧简介

《丝路花雨》是中国自1979年起首演的大型民族舞剧,由《丝路花雨》创作组编剧,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它歌颂了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的光辉艺术形象,描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丝路花雨》曾先后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剧情介绍

该剧为六场历史舞剧。在丝绸之路上,各国商旅络绎不绝。突然狂风四起,老画工神笔张带着女儿英娘救起了昏倒在沙漠的波斯商人伊努思。但在途中,英娘被强盗劫去。数年后,在敦煌市场,神笔张找到了女儿,但英娘已沦为百戏班子的歌舞伎。伊努思为英娘赎身,父女团聚。莫高窟中,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了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掌管贸易的市曹企图霸占英娘,英娘跟伊努思到波斯避难。英娘与波斯人们朝夕相处,互授技艺。伊努思奉命率商队使唐,英娘也相随回到祖国。市曹唆使戏班拦劫商队。神笔张点起烽火报警救下商队,自己却献出了生命。
1979年,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在西北大漠诞生。

编创者们从敦煌莫高窟的2000多尊彩塑、4万多平方米壁画中寻找灵感,将一个个孤立静止的画面,编织成一个动人心弦的人间故事,一幅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
《丝路花雨》“复活”了沉睡千年的敦煌,也开启了一条传播中华文化之路。32年前,《丝路花雨》首次在意大利和法国演出,获得欧洲观众的赞赏。1月8日至24日,《丝路花雨》以崭新的姿态,从伦敦行至巴黎,再抵法兰克福,回归阔别了32年的欧洲舞台。
“仍然拥有的,仿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诗人歌德在故乡法兰克福写下不朽诗篇《浮士德》。他一定想不到,200多年后,他所神往的那个东方国度,以音乐和舞蹈栩栩如生地“复活”了古老敦煌,并搬上了法兰克福的舞台。

《丝路花雨》首次在德国演出,也是欧洲巡演的最后一站。正如歌德在中国拥有无数知音,“丝绸之路”对于德国人也颇富吸引力。连续两天,1800个座位的世纪大厅剧场灯火通明、热闹非常。德国观众被舞台上一幕幕悲欢离合深深打动,不断以热烈掌声表达着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独特的《丝路花雨》,让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克里斯汀娜惊喜:“它不像我们常看到的京剧、昆曲等传统中国艺术,《丝路花雨》的表达方式非常现代、极富诗意。没有一句语言,艺术家借用舞蹈,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富有开放、包容等现代意识的中国,一个并未引起西方人足够了解和重视的中国。”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德国《图片报》在报道中评价:“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肢体表现令人惊讶,他们融合了古典芭蕾和杂技的舞蹈艺术语汇,通过细节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感染了全体观众。”
在法国,《丝路花雨》受到热情的礼遇。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少平记得,1985年第一次常驻法国,法国朋友与他谈到的第一场中国演出便是《丝路花雨》。“《丝路花雨》首次在法演出被视为中法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在今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重新谈论《丝路花雨》,并再度在巴黎上演这一经典,对中法文化交流具有更深层的意义。”
在巴黎,《丝路花雨》不仅与老友叙旧,也结识了众多新朋。

《丝路花雨》上演的剧场建于18世纪,红色天鹅绒和璀璨灯光包裹的剧场彰显着品位。盛装打扮的法国观众,坐满了整个剧场。谢幕时分,掌声持续了整整8分钟,“Bravo!(太棒了)”“Bravo!(太棒了)”的欢呼声响彻耳畔。演出完毕,不舍离开的观众将几位主要演员团团围住,握手、拥抱、合影、签名,喜爱之情似乎总也道不尽。当演员乘坐大巴驶离剧场时,沿途仍收到不少观众的挥手致意。
“优雅”“诗意”“视觉盛宴”,成为《费加罗报》《娱乐》和《巴黎文化生活》等法国媒体不约而同的评价。而在此次巡演的首站,位于伦敦西区的孔雀剧场,连演三场的《丝路花雨》成为一时间伦敦文化生活的话题。孔雀剧场隶属的伦敦萨德勒斯·威尔斯艺术中心,拥有大批忠实的剧场观众,在该中心上演的华人表演艺术团体是台湾的“云门舞集”。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英国上议院副议长贝茨勋爵夫妇、英中贸协主席沙逊勋爵夫妇、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纳斯爵士夫妇、英国首相外事秘书卡森夫妇等政要名流出席了首场演出,并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英国剧院艺术导刊》评论说:《丝路花雨》充满了目不暇接的腾跃和不可思议的平衡感,其整体色调和图案,以及神话般的服装,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美感。
在莎士比亚的故乡,伦敦西区聚集了40多家各式剧院,被称为世界戏剧中心;在拥有深厚艺术传统的法国,仅周末的巴黎就有上百场的商业文化活动;在德国,崇尚音乐与哲学的德国人,向来不缺少艺术的滋养和震撼。一出来自中国的舞剧《丝路花雨》为何有魄力?
 
甘肃省歌舞剧院院长陆金龙说,“《丝路花雨》的创作遵从的既不是政治主题,也不是商业诉求,而是唯美的艺术追求。”1979年,艺术家集体创作《丝路花雨》,七易其稿才最终完成。2008年,在尊重原版的基础上,又以开放的文化态度进行了升级。他们根据欧美市场的欣赏习惯和巡演需要,进行了“瘦身”:将百人剧组削减为68人,压缩时长,删减部分剧情,加快了故事节奏。随《丝路花雨》在数十个国家、数百个城市演出之后,陆金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体会深切:“文化传播不是唯我独尊,独尊只能沦为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卡拉OK’。文化创作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既要表达个性也要寻找共性。”
记者让·洛朗·萨哈说:“古老的丝绸之路给法国带来了中国的精致文化,法国人至今受益匪浅。今年中法迎来建交50周年,希望中法文化交流结出新的果实。”而在法兰克福,《丝路花雨》首演被纳入一年一度的新春招待会,作为中国人最真诚的新春祝福,献给法兰克福市民。
16天的重逢,《丝路花雨》所到之处皆是掌声与赞美。但与32年

前不同,今天的中国,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春天。不论哪座城市,不论哪场演出,外国观众通过《丝路花雨》感受到:在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背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大唐和共同繁荣的世界。


主创介绍

演出单位: 甘肃省歌舞剧院

编导:刘少雄、张强、朱江、许琪、晏建中

助理编导:张聚芳、安建、徐成华

作曲:韩中才、呼廷、焦凯。

舞美设计:李明强、杨前(布景)

演出者主要演员:贺燕云、张丽(饰英娘A、B)

仲明华、吴鸿玉(饰神笔张A、B)

李为民(饰伊努思),吴鸿玉(饰河西节度使)

张稷(饰强人窦虎),贾士铭(饰市曹)

乐队:甘肃省歌舞团中西混合乐队
———— THE END ————
随手转发,传播美好!



    关注 舞蹈圈App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