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絮语|予人者人恒予之 助人者人恒助之

 

南山絮语寸有...










南山   絮语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人无完人,残缺亦是一种美,缺的是懂得欣赏他的人。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弃之。”又说:“天生我才必有用。”都在说明了每个人都有他人无法替代的独具魅力。人人皆有为我所学的长处,只要你锁定了自己的目标,他人之长皆可为我所用。吾又何敢轻视之!一个心灵没有确定目标的人,他就 会在流转中渐渐地丧失了自己。俗语说得好:“无所不在,即无所在。” 现代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彼此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放出自己的智慧光芒。教书育人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去浇灌哺育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一个名符其实的辛勤园丁;科研者在于求真,在不断的反复论证与实验中求证验真,作一个默默埋首的无闻者,心亦坦然;农夫则在于耕耘,大地成了他们的试练场,他们把大地铺成了庄严的绿色海洋,解除了人们的衣食之忧……真乃一言难以尽诉。人生历程里,面对诸多不如人意的困难,切莫畏惧不前,因为,它完全有可能成为孕育和净化灵魂的力量。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深沉的潜质,既神秘得令人难以捉摸,亦令人高深莫测。但是,你却可以从每一张刻满沧桑的脸去体会生命的实质,他能使你 刻骨铭心地记住生命里每一道亮丽的光芒。人亦不可自轻,自轻即是对自己信心的不足。虽然我们自身的潜质有待开发,主动权却把握在你自己的手里,无需向周围环境去寻觅,亦无需依赖你的运气或他人的 帮助去完成,完全取决于你是否主动。

我从不敢轻视任何一个人的能力。佛陀在教诫里常以“龙子虽小,却可兴雨; 王子虽小,将来必登王位;星星之火虽稀,却有燎原之功;沙弥虽年幼,将来定可成佛”。这四不可轻的譬喻,告诉弟子不可轻视他人与自己,佛陀教诫弟子的用心,就是为了让弟子调伏自己、肯定自己。 记得佛经里有一个典故说:阿育王统一五印度后,开始接触佛法,而且以佛法来治理国家,使原来四分五裂的国家呈现了空前的繁荣,得了佛法受用的阿育王自然欢 喜无量,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地尊重供养三宝。

有一次他请所有僧众来宫里供养,并虔诚恭敬地一一礼拜,礼拜到最后一位时, 他却犯难了,因为,轮到最后一位,只是一个七岁的小沙弥呀!阿育王此时心里犯了 嘀咕:我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向一个七岁的小孩子顶礼呢?但若不礼拜,那不是又违背了自己遍礼一切僧宝的誓言吗?为了不违誓言,阿育王引领小沙弥来到后堂,对他 说:我在此礼拜你,希望你不要向他人言及此事。小沙弥微笑着说:好的,大王!随即小沙弥放下手中的钵盂,身体急剧变小,在钵盂上自由地奔跑起来,变现各式各样的神通,惊得阿育王目瞪口呆。恢复原状后的小沙弥走到阿育王身边轻声说:大王,刚才的事情,只有你知我知,千万不可告诉别 人哦!深生惭愧的阿育王,真是无地自容,他发誓说:从今尔后,我若有一念轻视僧宝者,必当堕大地狱。

西方哲学家哥德说:“虔诚不是目的,但却是一种手段,是通过心灵深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身为现代佛子,我们是否少了一些古德直下承担的勇气与责任?“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不动摇……。”本身就具有的特性,还需要我们不断重复申明吗?

寒潭深幽蓝,雁过不留影;
竹密无缝隙,岂碍流水过。


湛蓝的天空上,白云悠悠随风飘浮而过,天空依然清明了无痕迹,徐徐微风依旧,令人畅怀忘我,就让它拂开我们久已封闭的心灵,敞开阿赖耶识里微妙的记忆吧!让我们深刻体会“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的自在与无碍。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常思己过,是反省自己的一种能力,是勘破人性弱点的一份担当;莫论人非,则是自己品质与德行的一种彰显,是向自我习性挑战的一种勇气。

走在菩提道上正在修学的你我,常思己过了吗?莫论他人长短了吗?你心安了吗?担当起佛法的责任与使命了吗?惶惶不可终日,随缘度日,犹如一片飘零的落叶 随风摇曳,飞向未知的世界,这是你要的生活吗?不!当然不是。没有定位的人生就是如此,因为你对自己的责任少了一份担当、少了一份首肯、 少了一份默默的深情,少了一份放下的勇气。修学是一种态度,需要一套操之可行、 行之有效的完整方法。

《法华经》里有一段佛最初成道时的感叹,他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是什么?那就是成佛的种子,是所有人都本自具有的佛性种子。缺少了这样的认知,你将无所适从,不知何为下手处。你不敢对本身的清净觉性首肯,不敢对自己的不足担当。你的人生缺少 的,只是一个清晰的定位。妄想执著是烦恼的表现,要想断除它,必须认识它,学习 佛法的目的就在此,“借教悟宗”就体现了这种执着的精神。

你想自在吗?那就鼓起勇气,放下你的烦恼,担当起你的责任与使命吧。 歌德曾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爱。”认清了自己想做的事,有了明确的目标,你才会努力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你想带着欢喜心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吗?那就撇开阻碍你视野的乌云,踢开障碍你的绊脚石,去追寻内心那份真实无欺的喜悦,去挖掘潜在的静谧与祥和。“眼中有瑕疵的人,永远无法发现其他的东西”。放下身心包袱,你的人生旅途才会轻松自在、快乐无忧。障碍可以是一块垫脚石,也可以是一块绊脚石,取决于你的认识,你的心态。而 这些皆源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修学佛法的态度。态度是一种愿望,是一种 炽热的情怀,它是产生动力的无限源泉。

菩萨修学过程中,有一个法门叫“增上意乐”,它是一份热忱的情怀,是一份爱 护众生的悲愍,是融大众为一体、永不言弃的炽热。不要小看你自己,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信心、勇气、毅力三者具备,则天下 没有做不成的事。如果我们具有肯定自己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勇气,一套完整无误断除烦恼的方法,加上师长的指导、同行善友的提携,修行也没想像的那么困难,那么令人望而生畏,遥遥不可及。你想要得到快乐吗?那就让自己先快乐起来,他人才能在你的喜悦中感受到快乐的磁场!“予人者,人恒予之。”你想分享他人的快乐吗?那就先分享你的快乐!

        “助人者,人恒助之。”


    关注 清音寂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