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经典传承老手艺,属于儿时的记忆——手工编织背篓

 

点击上方蓝字“龙凤同城x26quot;关注我们!本栏目由来凤旅投提供支持!文章来源

龙凤同城欢迎大家关注龙凤同城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龙凤同城"关注我们!

本栏目由来凤旅投提供支持!





题记

 背篓是土家人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大山险峻,坡陡路窄,勤劳智慧的土家人用灵巧的双手设计了能随身而行的各式各样的背篓。在以前交通不方便的时候,背篓对于土家人来说,可以比作沙漠之骆驼、江河的舟楫,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因此,土家族也被人称为“背篓上的民族”。姑娘出嫁,要请蔑匠师傅精心编织“茶背篓”(又称“密背篓”)作陪嫁。“茶背篓”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其做工往往成为娘家家境和眼光的标志,亦是新娘巧手勤劳的“品牌”。女儿生了孩子,娘家要做一个“娃背篓”(又称“娘背篓”)作为送给外孙的礼物。山寨土家族孩子都是在背篓里长大的,“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过去有“背老大、挑老二、挎老三”之说,土家人对背篓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一首成名曲《小背篓》唱的就是这种背篓情。


朋友,你是不是很疑惑?我为什么要把这样一张照片放在文章的最前面。这张照片只是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的,看到的第一眼,就被这张用背篓背妈妈的情景感动了……

对于土生土长的龙山人来说,土家族的背篓,大家都不陌生。纵使现在各种豪华舒适婴儿车在市面上到处可见,但这伴随我们生命的小小背篓,依然是我们人生中特有的存在,因为它背的不光是背篓,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感情。带着心里的感慨万千,我特意拜访了位于“马家沟”的一家手工制作和销售传统土家背篓店铺。



来到店铺门口,就看到一位老人在忙。他双手灵活的在组装一个背篓的框架。在他座位旁边,是用来制作背篓的竹子和工具,他耐心的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就学会了这门手艺,做这个活要细心,所有的接口都要对准调好,不然做出的背篓是歪的;而如今的做法和以往也有了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以前这种背篓是全竹制的,现在则是将靠背的框架部分改用铁的,更牢固安全。 老人家讲,因为现在的交通便利了,以往的那些家用的背篓的需求量不是特别多,所以他们主要以制作儿童背篓为主,纯手工制作,一天的产量也不高。





店铺门前框架的半成品。



走进店内,我首先看到的是几个颜色搭配好看的半成品,两位大姐手执各色细长的塑料彩条,上下翻飞的给背篓织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和美好寓意词语。



两位大姐话不多,在镜头面前还有点腼腆。我很是佩服她们的手法,一根根简单的彩色软条在她们手上一过,就紧紧的缠在了背篓的架子上,变成了如土家织锦般好看的图案,看似容易,却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她们微微笑着告诉我,现在都没有什么年轻人愿意来学习这些传统制作工艺了,言语间带着对自己手艺无人继承的淡淡遗憾。









在店内外逛了一圈,因为店铺面积有限,又是制作和销售及仓库于一体,店主对这些传统手工艺制品的摆放也很是无奈。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背篓是山区人民适应特有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岁月的积淀、智慧的结晶,也是一幅民俗风情画。小时候,父母用背篓背着我们走过坎坷山路;在他们老了,我们也要如儿时他们背我们一样,给他们最温暖的臂膀可以来依靠。也许慢慢的背篓不再为我们所用,但这传统的制作工艺需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   龙凤同城

欢迎大家关注龙凤同城
关注方法:
微信搜索公众号“龙凤同城”


    关注 龙凤同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