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脱贫攻坚“345”工作思路解读

 

经过前期广泛调研,我区围绕5年脱贫目标提出了“3个讲明白”的工作方法,“4个经得起”的工作目标,...







      经过前期广泛调研,我区围绕5年脱贫目标提出了“3个讲明白”的工作方法,“4个经得起”的工作目标,聚焦农村长远发展提出了“5个严统筹”的路径选择,短抓脱贫攻坚,长抓持续发展的“345”的脱贫整体思路,确保汉滨区既能脱贫又能发展。

一、什么是“三个讲明白”

(既要给村组干部讲明白,也要给贫困群众讲明白)

第一,要讲明白脱贫退出标准。中央的标准,总书记讲的很明确,即“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是吃穿不愁,“三保障”是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住房有保障,省市根据中央的要求,分别有个“477”和“67+10”的具体标准。分别是:

陕西省退出条件:(2016年的477标准,2017年暂可参考)

( 贫困户(4条)

1.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扶贫标准(即2010年不变价2500元,2015年现价3015元);

2.有安全住房;

3.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4.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问题)。

( 贫困村(7条)

1.贫困发生率低于3%;(年末贫困人口/农村人口,返贫、新增也在贫困人口之列)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

3.有集体经济和合作组织;

4.行政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

5.有安全饮水;

6.电力入户率达100%;

7.有标准化村卫生室。

(三)贫困县(共7条)

1.贫困发生率低于3%;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

3.通沥青(或水泥)路的行政村比例达到行政村总数的97%;

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

5.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6.有安全住房农户达到97%;

7.有97%以上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问题)。

安康市脱贫标准(“6710标准,很多镇叫“双七标准”是不对的)

(一)贫困户(6条)(建议写到个人笔记本首页,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对标)

1.人均纯收入超过省定贫困线标准(2010年不变价2500元,2015年现价3015元);

2.有安全住房;

3.居住地路、水、电配套;

4.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5.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

6.家庭成员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二)贫困村退出标准(7条)

1.贫困发生率低于3%;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3.有集体经济或县级以上农业园区(含县级)、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

4.消除危房、无房户,农户有安全住房;

5.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长期居住百人以上自然村通砂石路,有安全饮水,电力入户率达到100%;宽带进村、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

6.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就读、无辍学;

7.有村委会活动室、标准化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

(三)贫困县退出标准(10条)

1.贫困发生率低于3%;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

3.通沥青(水泥)路行政村达到97%以上;

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5.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6.有安全住房农户达到97%以上;

7.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合格县通过国家验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

8.贫困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

9.符合条件的农民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10.县(区)有电商运营平台、镇(办)有电商经营店、村有电商经营点。

如何对待中省市不尽相同的退出标准呢?中央的要求必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高标准实现;省上的“477”必须作为底线,也要如期完成;市上的标准,是我们的终极奋斗目标,要努力创造条件,超标准完成。

第二,要讲明白工作抓手。无论是中央的“两不愁”“三保障”,陕西的“477”或是安康的“6710”,其实都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增加收入问题、基础改善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抓增收:从汉滨的实际出发,现实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打工收入占到55%左右,以土地为支撑的产业性收入占35%左右,政府补贴性收入占10%左右。而政府补贴性收入是相对固定的,我们的着力点就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提升劳动技能,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提升打工的实际收入并保持稳定;二是千方百计发展产业,提高以土地为核心的种养业收入。

抓基础:主要是路、电、水、讯。从路的角度讲,既要注重大交通,提升外联水平;又要注重区内循环贯通的乡道;还要关注产业路与涉及“最后一公里”的通村路。从脱贫攻坚近期目标出发,最后一点反而是我们的难点与工作重点;从水的角度讲,突出两方面,一是饮水,二是灌溉,解决安全饮水提升生存质量,搞好农村灌溉提升产业性收入。电也是两方面,一是供电质量,既保稳定供电,又保生产用电,以提升产业化水平。二是电力的100%入户率,实际是用电政策的普惠。通讯方面,重点是支持全区农村及偏远地区加快宽带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文件已发,抓紧对接)

抓保障:主要是教育、卫生与住房,教育和卫生主要是把国家政策落实好,而住房是我们的难点,这个问题,我后面要重点讲。

所以,实现脱贫攻坚五年目标,无论是“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还是“七个一批”(即:实施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实施产业增收脱贫一批、实施劳务就业脱贫一批、实施生态建设脱贫一批、实施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实施健康扶贫脱贫一批、实施政策保障脱贫一批),主要抓的就是上述三个方面。

一个国家和地区,要立于世界不败之地,必须在科技、创新、区位、资源和环境等某一方面优于其他国家,这是核心竞争力,譬如美国靠综合实力;瑞典靠优美环境;香港靠低税率等等。一个人要在千万人群中脱颖而出,也要靠一般人不具备的个性特点,譬如钱学森在核工业领域,袁隆平钻研水稻,陈忠实靠写作,王西京靠绘画,这也是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区域也相同。

第三,讲明白脱贫政策。(要给群众讲明白)围绕“七个一批”等重点工作,贫困群众可以享受的普惠性政策和特惠性政策,贯彻好、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的惠农政策是我们基层的首要的职责,也是镇村干部的工作重点。区上将把一些常用政策汇编成册,供大家学习参考。(二)什么是“四个经得起”(工作目标)

“四个经得起”即:收入经得起算、住房经得起看、项目经得起查、资料经得起验。

收入经得起算:农民人均纯收入越线是脱贫最基本的要求,根据陕西省扶贫办、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综合测算分析,公布我省2010年现价省级扶贫标准2500元,2015年3015元,这个数字是逐年递增的。计算公式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家庭内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家庭常住人口数。在促进农户增收的机制中,汉滨区大力倡导“支部+x+贫困户”模式,“X”就是思路和方向,支部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住房经得起看:中省市对贫困群众住房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安康市贫困村退出第三方评估办法》,户主及法定抚养人(赡养人)居住在砖混结构房屋或提升改造后的土木、石木结构房屋,且居住地安全,远离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威胁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视为有安全住房。实现路径有搬迁和危改两种(政策待出台)。

项目经得起查:村脱贫涉及的项目有道路建设、农网改造、电力入户、安全饮水、宽带入村、电视入户、卫生室、活动室、文化场所建设等内容。

强调三点:

一是思想上要重视,做好项目谋划、上报和争取工作;

二是行动上要自觉,主动协调项目落地建设工作,监督好工程质量(村干部不能承揽扶贫工程项目)。

三是成效上要显现,通过项目实施,村基础条件得到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大大改善,脱贫的过程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

资料经得起验:在扶贫工作中,脱贫标准的实现将通过一系列资料来验证,虽然我们反对过多的牌、匾、表格等形式主义,但必要的支撑是不可少的。一年的工作给大家带来的感受是“各种表格铺天盖地、各种算账头昏脑涨、各种检查多如牛毛”,下乡调研时也听到关于贫困户多次摸底的无奈。2017年,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规范档案资料,分别针对户档、村档、镇档,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三个方面,对档案资料进行规范。正如业务组同志们所说,这些既有基于2016年工作困惑中提炼出的经验,更有2017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大胆畅想,让各镇办感受到的不是来自脱贫攻坚工作的巨大压力,而是身为扶贫干部的政治使命。用以上四个标准时刻衡量我们工作是否达标。

(三)什么是“五个统筹”

(如何用“五个统筹”理念实现汉滨追赶超越引领发展)

一要统筹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追赶超越引领发展。城镇化是四化同步的重要一环,它是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桥梁纽带,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用脱贫攻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首先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做靓城市、做强恒口、做优集镇、做好社区、做美乡村”的思路,以城带镇、以镇带村,努力建设全市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在这里有四个重点:

1全面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坚持市区一体、主动承担、权责分明、协调联动、齐抓共管,以项目建设环境保障为抓手,全力做好中心城市项目征收安置工作。加大整治力度,主动作为,主动服务,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健康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五城同创”步伐。着力解决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食品药品安全、流动人口管理等市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服务、网格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扮靓秦巴明珠,以主人的责任和担当加快城东新区开发,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2.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要把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发展改革试点城镇作为恒口示范区发展的总抓手,迅速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同步、人口聚集与功能完善同步,在产业聚集上形成规模,构建支撑镇级市和城市副中心的产业体系。

3.着力壮大具有特色优势的重点镇。各个镇要深入分析研究,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人文特色,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五里要将工业集中区建设和重点镇建设统筹推进、融合发展,产镇一体化,与高新区和恒口示范区互补相融;瀛湖、流水、双龙要围绕瀛湖、双龙景区开发,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县河、吉河、茨沟等镇要围绕中心城市休闲旅游消费,大力发展休闲体验康体产业;大河、洪山、中原等17个镇要立足各自优势,建设区域性中心镇和特色镇。

4.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建管并重,统筹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水、电、路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要向社区配套,健全社区管理服务机构,完善自我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加强社区居民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结合省级生态区创建,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

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移民搬迁政策,超前规划,鼓励农民进城入镇。

汉滨区移民(脱贫)搬迁政策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是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易地搬迁的农村人口。

1.建房补助标准。集中安置户人均补助2.5万元,分散安置户人均补助1.5万元。

2.旧宅基地腾退奖补标准。不论集中安置,还是分散安置,人均奖励性补助1万元(兑现按区政府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实施方案执行)。

3.建房面积标准。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户型以60、80、100平方米为主导,最大不超过120平方米。搬迁对象中的鳏寡孤独、残疾人等特困单人户和2人户,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可通过“一院两制”等方式,按人均20平方米的标准建房,纳入敬老院等由民政部门实行集中供养;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不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1人户、2人户等特困群众,按照人均不超过20平方米的标准实施“交钥匙”工程安置。

4.房屋限价标准。集中安置建房成本控制在1500元每平方米以内。

5.限定搬迁户自筹资金。搬迁贫困家庭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25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

按照“住房不举债”的基本要求,必须严格坚守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面积标准、房屋限价标准、群众自筹资金”三条红线,严禁贫困群众因搬迁而增加经济负担,凡是达不到“三条红线”要求的集中安置点(社区),都不得接纳安置贫困户,不享受移民搬迁相关补助政策。

避灾生态类搬迁安置政策1.避灾搬迁主要对象是生活在工程措施难以有效消除灾害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频发和采煤塌陷区农村人口。生态搬迁主要对象是生活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口。

2.避灾生态类搬迁对象建房补助标准。集中安置的,每户建房补助4.5万元、选择多层以上进行楼房化安置的,每户再给予0.5万元的奖励性补助;在农村分散安置的,每户建房补助3万元。避灾生态类旧宅基地腾退补助按《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陕南移民搬迁旧宅腾退复垦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汉政办发[2016]77号)文件执行。

3.汉滨区由于受年度计划指标的限制,对确需搬迁的避灾生态户,应优先选择在月河川道和中心城区周边大型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社区)进行安置。

二要统筹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推进循环工业追赶超越引领发展。要处理好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近期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要多干可持续、利长远之事,实施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引领、园区化承载,下大力气配套完善工业集中区,倾斜支持一批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知名品牌,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

三个重点:

1加快打造五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把五里工业集中区、恒口示范区、“飞地经济”园区作为全区循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整合区级投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和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2.不断做大做强支柱工业。围绕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化工五大支柱,依托骨干企业,构建以“大企业为点、产业链上下游为线、企业集群化为面”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多种形式引进人才、资本、管理、技术,实施专利战略、商标工程和名牌培育,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到2020年,力争有5—10家企业上市,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

3.包装策划和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工业翻身项目。整合优质资源,瞄准全国500强企业招大引强,包装储备一批、落地实施一批重大工业翻身项目。大力推进一批重大前期项目,力争尽快落地建设,形成产能。每年产业类项目要以工业为主体,保持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35%以上。

三要统筹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追赶超越引领发展。农业产业化,已经把农业链条延伸到二、三产业(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这是农业迈向现代化最重要的工作。在这里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加快建设精品高效农业园区。充分发挥涉农专项资金整合的撬动作用,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向园区投入,支持园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科技示范推广,推进园区与加工物流对接、与休闲体验旅游融合,加快建设一批精品高效现代农业园区,支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20年,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个以上,其中省级园区20个以上、市级园区60个以上,产值过亿元园区10个,产值过5000万元园区20个。

2.加快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提升“阳晨生猪产业联盟”,促进农业融入二、三产业,带动生态富硒肉、富硒茶叶、富硒核桃、富硒魔芋等产业基地不断扩张规模,实现企业壮大、基地增效的双赢。2020年,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省级达到10家以上、国家级达到5家以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全市第一。

3.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快土地、林地流转,加大帮扶引导力度,促进农业、林业产业基地向能人大户集中、园区化发展,持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与龙头企业、农业园区联系紧密的专业合作社,鼓励工商资本、返乡能人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富硒产业基地、家庭农场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20年,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60个,形成1万人以上的职业农民队伍。所以,我们在布局扶贫产业发展,促进增收工作上,一是精准度的把握不要精准到户,要精准到产业、精准到市场,坚持市场引领、效益优先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二是产业规划上,要从基地、加工、品牌、市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三是在政策支持上,要从扶持千家万户的大田生产,撒“胡椒面”方式到集中扶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加工、销售与品牌建设,用龙头引领现代农业,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

四要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追赶超越引领发展。发展是我们的主要矛盾,但新的发展观要求我们既要有好的发展,又不得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就是又要生态,又要持续发展,我觉得离不开四个字,“茶、水、游、硒”,重点是“茶+游”,四字之间又有关联,茶、水是游的支撑,硒又是茶水的支撑,这种“生态产业链”应该是汉滨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让湖光山色、天蓝水绿成为汉滨最靓丽的名片。

1建设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充分发挥汉滨在全市旅游大格局中的中转、承接作用,不断优化“一江两岸”、瀛湖周边旅游环境,全域发展休闲旅游业,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农业、养生康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实现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康旅融合,引领单一旅游向综合业态转变(目前乡村旅游现状);打响“秦巴明珠?大美汉滨”品牌,大力支持瀛湖景区建设,建成双龙AAAAA级和牛山、龙王山、凤凰山等AAA级景区;统筹推进“农家乐”规范、地方饮食文化开发、产业园区发展和旅游村建设,促进产业融合,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实现游客规模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

2.打造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发挥区域交通物流运输网络互通互融优势,建设一批区域综合物流园、区域物流中心和城镇专业市场。大力培育新型物流业态,形成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打造秦楚甘川渝鄂地区区域性物流中心。2020年,秦巴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基本建成。

3.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科学合理规划,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发展互联网+,支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康体养生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

五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水平追赶超越引领发展。用脱贫攻坚来统筹二者发展。

首先一点,是要千方百计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尽量缩小城乡在教育、出行、居住、供水、供电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共荣共兴;

其次,要突出文化引领与乡风文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与文明素养,在精神层面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市民。

1,切实夯实村(社区)基础。选好配强村(社区)班子,加强村(社区)干部宗旨、群众观念和法治、民主意识教育,强化日常管理,提高为民服务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整顿软弱涣散的村(社区)班子,对后进村(社区)、矛盾突出村和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建立完善村(社区)矛盾排查调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群众监督等机制,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群众困难第一时间解决、重大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掌握,真正做到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2.积极推进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汉滨”建设,扎实开展民生政法5.20活动,坚持把巡回法庭办到村组院落,强化以案说法,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立政法干警联村走访制度,推动警力下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大力整治治安混乱、社情复杂、矛盾突出区域,依法治理缠访、闹访行为,规范信访秩序,做到政府依法行政、群众依法行为,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和公众满意度。

3.不断提升民生水平。整合城区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省级教育强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让城乡居民享受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折不扣落实移民搬迁、创业就业、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等政策,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在加强和改善民生中推进和谐汉滨建设。




    关注 脱贫攻坚在汉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