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浦洞野蔡氏源流浅析

 

欢迎关注《蔡氏家园》,掌握更多的蔡氏信息。...





福建漳浦洞野村位于福建省漳浦县佛昙镇境东北部,又称洞野蔡(洞仔蔡)。
洞野村宋代属漳浦县嘉宾乡钦贤里,明代属二十三都,清初顺治年间属福兴保,康熙元年“迁界”,划为弃土,村民内迁,康熙十八年“复界”始迁回,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编定保甲,洞野属新编成的新兴保。民国初年属外东区,民国十七年属第五自治区,民国二十四年属第三区,民国二十九年实行保甲制度,洞野为属于林前乡的一个保。民国三十三年乡镇保编并,洞野属由马坪、林前二乡合并而成的前坪乡。“1958年9月公社化,在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洞野大队,属佛昙公社。1984年9月实行镇建制,改为行政村。辖洞野单一自然村,有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总户数364户,总人口数1230人。洞野村有耕地710亩”(《漳浦村社要览》,2012 年)。
洞野村为蔡姓聚居地。洞野村原有社头詹氏、社中黄氏、社尾蓝氏三姓,清雍正十一年癸丑正月初九日(公元1733年2月22曰)(见李绂《经筵讲官礼部左侍郎漳浦蔡公墓志铭》)在朝廷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帝师的漳浦下布人蔡世远公病逝于任上,雍正下谕,赐祭葬,在北京的家人(如后官至朝廷兵部右侍郎的蔡世远公第二子蔡长沄公就自始至终一路)护送蔡世远公灵柩由北京车马舟楫运回家乡漳浦,因大雾锁海,船欲驶旧镇港,误入佛昙湾,遂于鸿江出海口72岛屿之龙仔山“五凤朝阳”吉地下葬,雍正乙卯年三月(公元1735年),蔡世远夫妇合奉安葬于洞野蔡村(见《蔡世远夫妇合葬墓碑》,漳浦县佛昙镇洞野村),由下布村蔡氏家族派人到洞野村守墓。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赐祭葬,赠礼部尚书(见清乾隆皇帝的圣旨碑——《蔡世远祭葬碑》,漳浦县佛昙镇洞野村),并立祭葬坊表于县城东门外,追赠太傅(正一品),墓在洞野村,并由下布蔡氏家族派人守墓,在洞野社传衍成大族,与詹、黄、蓝3姓同居一社,后3姓逐渐式微,有的向别处分居,独蔡姓逐渐繁盛,以至全社皆蔡姓所居,称洞野蔡。
因族谱缀续失纪,致世次阙接,现所知洞野蔡开基祖蔡玖核公、祖妈乜慈勤传有洞野蔡大房、二房、三房,洞野蔡大房第二代蔡德建公,于乾隆年间携妻吴氏渡台,传后裔于台北内湖、内埔、八芝兰、圆山、外双溪口等地。他还引导故乡族人入台开垦,传后裔于台北内双溪、大坪、磺山、大坪、磺山、坑仔内、田心仔、南势湖、顶寨、下寨、圆山、山猪湖、包金里、坎脚等地,称“金浦蔡”。大房还传裔于花林村的后山社、新加坡。三房传裔于整美(井尾)、龙海、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广东陆丰等处。传裔在洞野本社的,都是二房之裔。
传衍于洞野本村的洞野蔡二房开基祖蔡茂川公在洞野村传有大厝、二房二、上茂川、下茂川共4房,这样就形成了由原来的社头詹氏、社中黄氏、社尾蓝氏变成了社头上茂川、社中大厝、二房二、社尾(下厝)下茂川的洞野蔡氏,洞野蔡开基祖于雍正末年到洞野村开基同时建有洞野蔡氏宗祠——二希堂(蔡世远祠堂),其中大厝房的蔡肖青公于清道光年间始建有本房的洞野大厝蔡氏宗祠——世德堂(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洞野蔡上茂川、下茂川两房蔡氏宗亲合族共议,于壬辰年壬寅月(公元2012年),选址购地,建立起两房后裔合建的洞野茂川蔡氏宗祠——茂川堂,二房二蔡氏宗祠则由原来的二房二公厅做为该房的宗祠。



        蔡世远夫妇墓碑
【碑文】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通奉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左侍郎——梁村蔡先生暨元配——诰封二品夫人刘氏合葬佳城,雍正乙卯岁季春吉旦立。


    关注 蔡氏家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