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迤萨,一个有“江外小香港”之称的古镇

 

迤萨本地人,十之八九有海外亲属...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享听途说↑
在哀牢山中,红河南岸的一座山梁上,屹立着一个在上个世纪初便以繁华闻名于世,被人们誉为“江外小香港”的古镇——迤萨。
迤萨古镇简介篇


古代迤萨镇俗称江外,江指的就是红河,原来属元江县辖,是内地通往江外五土司地区及越南、老挝的重要驿站,1951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红河县。
迤萨古镇是云南三大侨乡之一,共有8700余人华侨居住在老挝、越南、缅甸、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迤萨本地人,十之八九有海外亲属。
迤萨古镇诠释的是一段云南人写就的行走和生存的历史。早在清末,迤萨人历时百年艰辛,打通了11条通往东南亚邻国的跨国商道“马帮之路”,开创了滇南边境贸易的新纪元。
迤萨古镇的老街拥挤而狭窄,窄窄的街道上拥挤着许多老屋,这些老屋显现着各自不一般的个性与逝去的繁华。
迤萨人十分热情好客,你若想对侨乡文化有进一步了解,就亲切地与他们打个招呼,说明来意,他们会热情地欢迎你到家里坐坐,会把他家的故事讲给你听,也难说会把家里的老古董秀给你看。
迤萨古镇历史篇


早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迤萨的先人们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勇闯南路出国门,一批批、一队队马帮,开赴东南亚国家经商,人马同行的壮举缔造了斐声南滇的马帮文化,驮出了一座座依山而建的小城。
明末清初,汉族开始由石屏、建水迁入迤萨,清朝乾隆和道光年间,迤萨开始了采冶炼铜矿的热潮,后因资源开采过度等多种原因迫使铜矿纷纷倒闭,人们相约组织起马帮队,到东南亚老挝、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经商,经营鸦烟、黄金、白银、药材、食盐等。
随着马帮的兴起,迤萨经济迅速发展,开始形成初具规模的商业集镇。越来越多的迤萨人生意越做越大,有的甚至长期侨居国外,与当地人和睦相处,相互通婚,成为侨民。有的回来建盖豪华私宅,建起了很多传统四合院和中西合璧楼房。
迤萨古镇建筑篇
迤萨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中西建筑风格的欧式古镇,不仅被称为“滇南侨乡”,他还有一个“江外建筑大观园”的美称。


建筑特色



迤萨古镇现存的建筑文化主要分为四个时期的四种特色:明末茅屋和土房、清代的瓦房和四合院、民国花楼大院与中西合璧楼房、现代高楼。
在迤萨,遍布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建筑,也有中西合璧的风格。主要集中在东门古建筑群,县城东边的大寨和西边的安邦村也保存了众多的老建筑。
东门古建筑群位于县城东门街,主要由城楼、姚初居中西合璧民居和钱二官迷宫大院三部分组成,对外墙上、阳台等处都修有枪眼,这是为了预防土匪袭击。
该建筑群是目前红河县保存最完整、美观雄壮的中西式、传统清式民居建筑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是红河县马帮历史文化的代表和缩影。


墙上枪眼的由来

迤萨这些中西合璧建筑的墙壁上,有这么多枪眼是因为迤萨华侨商人富庶名声在外,时常有心怀不轨的土匪、兵痞虎视眈眈,不得不防。
迤萨曾是“纺线老奶奶都有四两黄金”的地方。大约1925年春,商队出国经商,迤萨被土匪洗劫。遭遇那次浩劫之后,迤萨人每逢建造私宅,家家户户都在墙壁上广布枪眼,家家户户备有德式、法式武器装备,一旦有土匪来袭,家家从枪眼里伸出快枪,户户把手榴弹搬上屋顶,那种阵势,连国民党正规军都惧怕三分。
1951年,新生的红河县人民政府曾两度遭遇国民党残匪和土匪武装偷袭,县政府被迫撤退至元江。县剿匪大队几十名官兵留守迤萨,凭据侨乡古堡民居与敌周旋,在城内居民全力支持下,鏖战数天击溃大于己方数十倍的敌人。
迤萨古镇攻略篇
美食:在那里可以吃到地道的过桥米线,还有其他红河的特色小吃。

住宿:迤萨古镇地方不大,但是住宿很多,大都是提供给往来的人作为中转休息的,游客较少。
景点:在迤萨古镇,你随处可见各种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最主要集中在东门楼区域,不需要门票,随意参观;还有壮丽不输元阳的免费梯田可参观。

自驾车:从昆明到迤萨古镇全程约276公里,需时4小时。从昆明出发,沿昆(明)曼(谷)高速公路行至元江县,岔入新竣工的元江至红河二级公路,沿红河顺流而下,可到达红河县城迤萨镇。

其他:整个县城主干道上只有一个岔路,一边通往旧城区,一边通往新城区,不容易迷路;从县城到梯田已经修了一条旅游环线,路况整体不错。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享听途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