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行业:红火里的“虚火”

 

从今年春节开始,从事VR行业将近10年的青岛黑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徐强亲身感受到了热潮汹涌而至:受邀参加的VR峰会一场接着一场,投资者如饥似渴地寻找VR项目,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拉拢”企业,不惜允诺“要地方给地方,要政策给政策”。...







用“火”形容当下的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简称VR),再合适不过了。

从今年春节开始,从事这一行业将近10年的青岛黑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徐强亲身感受到了热潮汹涌而至:受邀参加的VR峰会一场接着一场,投资者如饥似渴地寻找VR项目,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拉拢”企业,不惜允诺“要地方给地方,要政策给政策”。

热衷VR布局的不止是地方政府。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约有乐视网等40余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VR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一片繁荣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虚火”:创业者良莠不齐、内容供给短缺、行业标准混乱。泡沫之下,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太多需要深耕的地方。

“要政策给政策”
4月16日,中国VR/AR(增强现实)产业峰会在北京举办。这个只能容纳1000名观众的大会,吸引了近万人报名。

此次峰会上,继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联想、华为等互联网科技巨头之后,优酷土豆、芒果TV、乐视等企业也公开了自己的VR战略。

身在现场的青岛黑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徐强对此并不意外。

在此之前,HTC、索尼以及Facebook20 亿美元收购的Oculus已成为全球VR行业三大巨头品牌。在国内,暴风科技凭借其打造的VR产品“暴风魔镜”火了将近一年。

“以前谁进VR市场是新闻。现在呢,谁还没进才是新闻。”在VR行业耕耘了将近10年的徐强自称“老VR人”。对比之前VR无人问津的境遇,眼下这种火爆让他“有种从寒冬熬到春天的感觉”。

据其介绍,2008年前后,国内VR企业开始萌芽。之后的8年里,存活下来的只有寥寥几家。没有资本关注,没有媒体报道,来自市场的订单屈指可数……徐强用“惨”来形容那段经历。“以前哪有什么VR峰会?好不容易逮着一个参加会议的机会,上台推销公司业务,台下连VR是什么都不知道。”

现在,徐强的“同行”越来越多,钱袋子和媒体都蜂拥而至,跟VR沾边的会议也遍地开花。最近一段时间,作为国内VR行业的先行者,徐强不断受邀参加各种VR峰会,北京、天津、南昌、成都、深圳,“一周赶三场,累得够呛”。

在这些会议中,投资者和地方招商官员不断递来名片,表达合作意愿。徐强告诉记者,相当多的会议是由官方组织的。对于VR,地方政府的“野心”不亚于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

今年2月22日,意在建立千亿VR产业的南昌VR产业基地挂牌。南昌市市长郭安在讲话时说,“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发展与准备,市委、市政府决定抢占先机,倾注全市之力,在红谷滩新区建设和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首家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让VR之光点亮南昌,成为南昌市产业结构调整、产城融合的新引擎。”

时隔不到一周,同样计划打造千亿级产业的VR产业基地在福州市揭牌。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表示,借此基地的成立,福建将把VR打造成为未来经济的支柱产业。“基地建设需要什么政策,省市就要及时研究、推出;国内哪里的政策好,我们就借鉴。”

3月3日,成都高新区通过媒体向全球发声:打造国内领先的虚拟现实内容输出高地。

今年3月,青岛市经信委官方网站上登出一则标题为“虚拟现实技术助推互联网工业发展”的消息称,“根据市领导指示,结合产业发展需要,近期组织对虚拟现实等热点技术进行调研,探索新技术对发展互联网工业的融合应用,解决产品设计、网络销售、工艺仿真等领域涉及的瓶颈性问题……下一步,将积极跟进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进展,整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山东科技大学仿真实验室等现有资源,助力互联网工业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在争相布局VR产业的地方政府眼中,市场上的VR企业就是“香饽饽”。4月15日,南昌招商部门的工作人员给徐强发来微信,将他拉进“南昌VR产业基地”群。徐强说,现在不少地方招商部门的态度是,“想法设法拉拢,要地方给地方,要政策给政策”。

4月14日,工信部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称“虚拟现实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夕,即将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窗口期……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若不尽快布局,将再次陷入落后和追赶国外的局面”,从中足见布局VR产业的焦灼之心。
VR生来就为了“颠覆”
青岛经纬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魏炜也被裹挟进了VR热潮—— 尽管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仿真系统三维动画”。不少老客户跑来公司问他,“VR技术很牛啊,你们能不能做?”

这些问题虽然让人哭笑不得,但魏炜知道“未来一定属于VR”。

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曾指出,VR将成为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之后,计算平台的又一大事件。

对此,HTC虚拟现实新科技部门副总裁鲍永哲在中国VR/AR产业峰会上的言论更为大胆:4年内所有行业都会被VR颠覆,所有人被VR影响,所有屏幕都与VR相关联。

这不是没有可能。比如,HTC日前宣布,他们的虚拟眼镜Vive将在明年被应用于奥迪的旗舰展厅当中,让消费者在虚拟现实环境当中进行车辆试驾。

而在国内房地产行业,早在2015年就出现了VR虚拟样板间:体验者可以“进入”虚拟房间,通过虚拟手套控制整个智能家居系统,开窗,开门,拿起水杯,在场景中自由走动,对房间进行“装修”——甚至可以真实还原房屋内24小时光照和灯光变化。

在4月15日的一次讲座上,北京大学教授胡泳向青岛的媒体工作者普及了VR技术给新闻业带来的革新。这种改变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展露过:在VR全景式报道《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中,网友在手机上打开链接,就可以瞬间“置身”于人民大会堂内部。



在游戏与视频方向,VR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除了市场上为数不少的专门生产VR视频和游戏的创业公司,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还专门开通了VR频道。而VR直播也正在走入现实。日前,一家名为阿吉比科技的创业企业推出了一个VR秀场直播平台“小花秀”。

在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副研究员翁冬冬看来,VR+产业将会成为国内VR行业实现爆发的关键。游戏、电影、电视、音乐、设计、医药、体育、艺术、旅行、社交网络、教育,都是VR可能改变的行业。

“它将彻底改变人机交互方式,以前我们是对着屏幕看东西,现在是‘身在其中’。”徐强说。
繁荣背后的“虚火”
火爆的VR产业带来的还有持续至今的投资热。

徐强对此感受颇深。在去年年底他在某次会议上露面后,一周之内就有两三拨国内顶级投资团队走进他的办公室,表达投资意愿。“精挑细选”后,黑晶科技最终接受利亚德1500万元战略投资。

但在鱼龙混杂的各种VR峰会上,不乏“随意扯来VR概念包装自己”骗取投资的“阿猫阿狗”。“一些创业公司没有技术,没有内容,却能轻易获得投资。”徐强说,很多投资者对VR不甚了解,只想着抢占市场先机,对跟VR沾边的项目瞎投。

左文博的感受更为明显。出于个人爱好,他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VR资讯网站,每天不定时发布最新的行业信息。没有团队、没有技术、没有原创,却吸引了4家投资公司抛来“橄榄枝”。“我自己都还没想清楚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就要邀请我去谈合作,说实话,有点蒙。”左文博自知时机不成熟,予以婉拒。

多年从事VR技术研究的翁冬冬则发现,目前VR产业表面繁荣背后明显底气不足。表现之一就是人才匮乏、“业余选手”过多。在他这些年参加的VR学术会议中,参会者“基本都是老面孔,新人少得可怜”。
在4月16日的中国VR/AR产业峰会上,优酷土豆高级副总裁李捷表达了类似的困惑,“掌握高端拍摄设备的人非常少,至少在中国,还缺少能够利用VR高端设备进行有效拍摄的团队”。

“数得着”的专业人才成了香饽饽。徐强的黑晶科技在北京拥有一处分公司,虽然那里有更丰富的资源,但他坚持将技术团队放在青岛。“怕技术人才被对手挖走。”

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资深业内人士坦言,以国内专业3D美术人才数量来看,甚至难以支撑目前一半的VR团队。大多数团队拿出的设备、服务和内容,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体验实感来看难言“达标”。

“VR是信息技术产业的下一个风口,也是浮躁创业者的坟墓”——这段在业内流传甚广的“吐槽”被徐强视为金句。在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多场VR峰会后,他现在最想做的是“闭关”。“这个行业有很多诱惑,可以赚钱的地方很多。但我们公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闭关半年,在硬件和游戏内容上下功夫,找到立足点。”
一哄而上要不得
对于当前VR产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工信部发布的《白皮书》也进行了论述。它指出,内容制作被视为决定虚拟现实产业存亡的关键,但目前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内容制作成本极高,同时内容方面制作人才及技术也很匮乏。

另外,投机性过强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很多产品在存在明显瑕疵的情况下就急于发布。在大厂都在明显炒作概念的环境下,很难指望小厂能踏踏实实做研发。而在终端设备方面,虽然专注于此领域的公司有近百家,但多数团队都是技术型的创业团队,对行业的商业模式和应用方案并没有成型的思考,产品化能力捉襟见肘。

“全世界90% 的VR硬件制造都是由中国工厂完成,我们能够最快最好最便宜地生产出来,但短板在于缺少芯片、算法等核心技术,在浮躁的行业氛围下,很少有企业愿意沉下心来做技术研发。”徐强告诉记者。

翁冬冬也认同这一观点。“目前市场上的虚拟现实硬件设备有上百种,但这些产品大多山寨国外产品、盗版成风、同质化严重,没什么技术含量。”

4月9日,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在深圳成立。工信部电子司司长刁石京在讲话中说,“我们在热点到来的时候,既要抓住机遇,又不能一哄而上,必须要理性看待。他认为,政府在VR产业的发展中,能做的是“抓基础、建环境、促应用”,至于从业者,则需要加大技术储备,丰富内容供给,让技术应用向文化、医疗、教育等各细分领域深刻探索和拓展。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VR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56.6亿元,2020年预计将超过550亿元。

 “大浪退去就能露出底裤。”徐强告诉记者,VR进入大众消费市场至少需要3~5年,在这段时间内,入局者和出局者都会很多,资本方和消费者需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创业团队同样要摒弃“圈钱就走”的心态,认真做事,否则会“死得很惨”。
    
END
                              


    关注 半岛深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