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你在故宫修文物,我在宿舍编论文

 

如果你有机会去故宫,请好好看看那些文物吧,它们才是故宫,真正的灵魂...

真正的灵魂。
它们才是故宫,
请好好看看那些文物吧,
如果你有机会去故宫,


你在故宫修文物



近期开始看一些纪录片,首先看的就是这一部据说好评如潮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它很短,只有三集,每集大约五十分钟。重点讲述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珍藏文物的修复过程以及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从未向想象过的世界。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中国古代,这些如今的顶级文物修复师们,也不过才是"士农工商"中的"工"而已,纵有千般手艺,也不能改变自己和家族的社会地位。

时过境迁,今天的他们却是当之无愧的文物修复大师。在这个"专家"遍地、"大师"成风的社会,他们不争不抢,光风霁月,有着一种作为文物修复师独特的淡然与骄傲,他们才真正当得起这个名号。
在我们平常人的眼中,文物都是神圣珍贵、价值连城、需要供起来小心翼翼对待的,然而在这些文物修复大师的眼中,它们只是一件件凝聚着前人心血的艺术品,他们淡然处之,慎重对待,却从未失去过一颗平常心。
这些文物修复专家们有的是从小浸淫其中继承了家族的文物修复技艺,有的是从学校毕业后开始走进故宫接触并学习这门技术的。但是不论如何,他们共同拥有的,只是一颗对文物修复喜爱的心。
故宫库房的大门有七道,这七重大门深深隔绝了故宫与外面的世界,没有外界车水马龙的喧嚣,留下的只有长年累月的寂静。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苦中作乐。
而故宫的文物修复工作在旁人的眼中是枯燥无味的,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重复着同一项工作,如果没有一颗喜爱的心,又怎能在这种看似无聊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并在其中不断提升自我呢?

在凡尘中如何保有一颗淡然的心,他们给出了最圆满的答案。
其中有几个地方看得我很感动。

一处是钟表组的王津师傅,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修复过无数的钟表,让曾经只有皇帝才能欣赏的钟表完好无损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他说:"人这一生真的挺快的,有时候不觉得,但是一回想起来,工作的这几十年,干不着多少精品,也觉得挺遗憾的。"作为一名钟表修复师,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故宫的钟表修复,他以故宫为家,以钟表为友。

这大概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对话的一种过程吧,更何况修复的是提醒时间的钟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职业生涯即将结束,这又是一种怎样幸福的悲哀?我不懂,却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因为对某项事物的热爱与追求而真正懂得。
还有一处是织绣组的姑娘们,都是正当时的年纪,却不能化妆、喷香水、用护肤品,只因为织绣文物十分脆弱。其中还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为每天八点上班而不能陪伴年幼的孩子。

这些年轻的女孩子面临的困难远远高于其他人,可是她们依然在坚持,即使素面朝天不能打扮自己也乐观地说是喜欢自然美。这是他们对这份工作的执着,更是坚守。
故宫博物馆文物修复部门自成立以来,经历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至今还保持着传统的师徒制度。然而如今的世界太浮躁,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沉静下来专注于一门技艺的传承,他们更愿意发挥自我去创造、去闯荡出自己的天地,越来越多的古老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但是在故宫,近年来招收的文物修复人员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高校的学生,他们没有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愿意担负起传承文物修复技艺的责任和使命。像濒临失传的缂丝工艺,一个熟练工一天也只能缂出几寸,而且长时间缂丝对眼睛也有损伤。这样的工艺如果没有人站出来传承,就只能日渐衰微了。

所以,真的很感动,并且要感谢这些文物修复者,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故宫做修复文物的工作,但是让流传百年的技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有这样的一群人们,是故宫文物的福气,更是我们所有人的福气。
如果你有机会去一次故宫,请不要像从前的我一样,只注意那些富丽堂皇的建筑与枝繁叶茂的老树,因为,在那些旁边的展厅中的每一件文物上,都倾注着文物修复师们的心血与热爱,无声地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所以,请认真地听一听吧,这才是故宫的真正的灵魂。

(这两天在宿舍苦苦的编国经论文啊,时间紧,任务重!想到人家在做高大上的事情,就安慰自己我这个也是很有意义的!好吧,其实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是有意义的啦~)

本文图片均截自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关注 朕宣贰零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