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水份高低与面包制作

 

继上一篇文章《浅聊水份高低与面包制作的一些相关问题》发表之后,对于同学们在制作面包时应当注意...



继上一篇文章《浅聊水份高低与面包制作的一些相关问题》发表之后,对于同学们在制作面包时应当注意控制面团含水量的问题,我想应该是能起到一定帮助的,但这让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而且也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同学经常遇到的问题,那就是对于已经正常搅拌完毕的面团,出缸时才发现其水份含量偏高或偏低,此时该如何解决呢?

我能猜到最多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的,偏干加水偏湿加粉,再多搅拌一下不就OK了么。我想这也是很多同学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吧。姑且不去追究为何直到面团搅拌完毕出缸时才发现水多水少的问题,因为这可能牵扯到太多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需要先说明一下,接下来讨论的对象还是普通面包面团,也就是含水量(烘焙百分比)约60%左右的这一类面包。

我对于偏干加水偏湿加粉的方法持保留态度。第一,这破坏了原配方的比例。第二,此时加入的粉量和水量都是依据个人经验判断,可能无法准确计算最佳添加量。第三,这类面团搅拌完毕也就意味着已经加入了油,油除了被面粉吸收,润滑面筋,帮助其延展,还进入了面筋骨骼空隙内,那么原来的面团不论是与新粉或新水的结合能力都将降低,即使再次搅拌也无法得到最佳的面筋状态(多数情况下最后的添加搅拌结果都是面筋弱)。第四,再次的搅拌可能还会带来面团温度过高的问题。第五,水量添加不合适有可能会造成面团表面过于粘黏,然后重复加粉加水弥补的恶性循环。所以,如果搅拌完毕才发现面团真的太干或太稀了,水份偏离正常情况过大的,我劝你还是倒掉重来吧。

当然接下来还是要讨论一下如何处理偏离不大的面团,以5%的含水量偏差来对比,偏干的面团,搅拌完毕出缸,质感偏硬,在发酵阶段,由于水份少,酵母活性减弱,容易导致发酵过慢,解决的办法可以适当升高发酵温度,但要注意,本身面团含水量偏低,表面膨胀时延展性不够,需要更高的湿度来滋润,所以应该适当提高发酵环境湿度,也可用喷壶制造人工喷雾效果,按需手动加湿。偏湿的面团则相反,水份多,酵母活性增强,容易发酵过度,此时应当适当降低发酵温度,也可选择低温长时间发酵,避免酵母产气过快,面筋弱,包裹气体能力差,易发生塌陷。发酵的湿度也要适当降低,避免表面过于粘黏影响操作。当然,如果你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改作果料面包,比如葡萄干面包,那你完全可以在搅拌完毕的面团中加入未经酒渍的葡萄干,这样整个发酵过程,葡萄干都会从面团里吸收水份,没准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基础醒发完毕,分割面团进入松弛阶段(醒面阶段),偏干的面团由于面筋偏紧,所需的松弛时间自然要比正常的面团长一些,不要着急做型,再耐心等等,面团松弛好了再操作。相反,偏湿的面团松弛时间可以缩短一些,同时这也可以避免酵母在松弛阶段的过度发酵。

在做型方面,应该根据实际面团的干湿程度决定适合制作的形状,如偏干的面团,适合制作有立体感形状的面包,在卷折手法上最外层的面团要卷的松一些,避免在最终醒发过程就出现表皮不规则爆裂。偏湿的面团不易操作,可适当使用手粉,简单的做型可选如三折的拖鞋形式,或者先简单揉圆收紧表面再放入模具内,通过借助模具边壁的支撑力来完成面团的最终醒发。

最终醒发的温湿度可参照上文,但醒发的体积大小要注意,尤其是偏湿的面团,体积不宜发的太大,面筋骨骼的支撑力不足,就容易漏气塌陷。

面团在入炉烘烤前一般会进行表面装饰,偏干的面团,可通过喷晒水雾或刷蛋液等形式增加表面湿度,提升炉内膨胀的效果,装饰方法适合进行割包操作,因为面筋紧,除了需要卸力防止烘烤时表面出现不规则破裂,更可将割口的撕裂感作为一种外观上的表现形式(如法式长棍面包上的割口)。相反,偏湿的面团不建议割包,否则易发生塌陷,其表面装饰可选择撒粉或少量轻质的装饰性材料(如燕麦杂粮等)。

面团入炉烘烤,温度和时间是关键,偏干的面团烘烤温度可适当降低,并延长烘烤时间,避免由于酵母实际分解的糖量少,焦糖化反应导致上色偏重。入炉时也可加蒸汽提升炉内膨胀,增强割包爆口效果。偏湿的面团需要入炉时加入足量的蒸汽,除了延缓淀粉的凝胶化,湿热的空气也具有更好的导热效率,能让热量在第一时间贯穿面团内部气穴,面包得以更好的定型。烘烤的后半段可降低温度,烘掉过多的水份并烤至熟透。至于偏湿面团烘烤上色慢的问题,前文中已做解释,在此不再冗述。

以上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且文章用于教学技术交流,希望能为更多新手面包爱好者提供帮助,也请面包师前辈们能对文中不足之处加以指点,共同交流进步。

以一颗工匠之心做属于自己的好面包!我是叁拾而立烘焙学院的覃庆勋,如果您在面包的制作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可随时发消息至叁拾而立烘焙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sanshierli-edu”向我们提问,感谢大家,叁拾而立配方每周五更新,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关注 叁拾而立烘焙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