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最剧非秦皇,而是个超级读书人

 

江陵焚书,中华文化去半。...



1,江陵焚书,中华文化去半

公元555年1月10日,江陵。

萧绎来到东阁竹殿,那里藏着十四万卷古今图书。他对舍人高善宝说,“烧”。看着熊熊大火,萧绎想与其共焚。左右一起死命拉住了他,但没人去管那些书。

这一把火,烧掉了中华文明的一半。

秦始皇焚书,西汉重新收集整理,到汉哀帝时才终于编成《七略》,计三万三千九十卷书;王莽之乱图书被烧,东汉建造石室和兰台,终成《汉书·艺文志》;但董卓之乱,缣帛长卷成了兵士的包袱皮…… 一边毁,一边集,书运随着国运流转。四十余年安定,又文章璀璨的梁朝成了集大成者。侯景之乱后,首都建康藏书共七万余卷运回江陵,与梁元帝萧绎的私藏七万卷合为一处。

十四万卷藏书,十四万卷焚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萧绎怎么想的?此时的他已经躲入了金城,西魏大军早已攻破江陵外城。他等待的援军迟迟未到,是杀身成仁,还是拼死一搏,又或者是顺天听命?他选择了白马素衣出城投降,所能做的也不过悲愤高喊,“萧世诚一至此乎!” 其实又何止如此?焚书17天之后,他被杀了。

临死前,有人问他为何焚书,他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萧绎 职贡图


2,恨书之人,是爱书之人

萧绎当然是读书万卷。

五岁能背诵《曲礼》,满座皆惊;十七岁出言为论, 冠绝一时。虽然只活了47岁,但著作之丰古今难有:所著《孝德传》三十 卷,《忠臣传》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注汉书》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讲 疏》十卷,《内典博要》一百卷,《连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韬》十卷, 《补阙子》十卷,《老子讲疏》四卷,《全德志》、《怀旧志》、《荆南志》、 《江州记》、《贡职图》、《古今同姓名录》一卷,《筮经》十二卷,《式赞》三 卷,文集五十卷。

魏有三曹,梁有四萧(梁武帝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四萧之中,萧绎又是翘楚。学问之深,历代帝王恐无出其右者。

他有多喜欢读书?经常让左右读书,昼夜不停。就是熟睡中,也手不释卷。如果有人念错了,或者偷懒,“帝辄惊寤”。当西魏大军开动,目标直指江陵时,萧绎正在龙光殿给大臣们讲解《老子》;当敌军抵达襄阳时,他才决定暂停授课宣布戒严,四天后又复课了;当江陵被围,上城巡视的萧绎,面对着铁马刀戈,仍然和群臣吟诗相和。

然后,他开始恨书,焚书。

3,读书人,未必高贵

萧绎败得一塌糊涂。

对于自己,他有着清晰判断。“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文章冠绝,武功稀松。生在乱世,这注定不是一个好皇帝。他面对西魏军的策略,几乎可以说是步步皆错。其实即便都对,又真的能救国嘛?

萧绎错就错在了“禀性猜忌”。

他对兄弟,下手极其狠辣。嫉恨岳阳王萧誉,失去襄阳;武陵王称帝,他邀外敌袭击,失去成都;侯景之乱,趁火打劫,杀掉侄儿。天下就是这么来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气势,无非是为西魏扫平了障碍。

他对妻子,极尽羞辱。后妃徐昭佩,因不再受宠,于是开始“叛逆”。萧绎因小时生病瞎了一只眼,于是徐后妃每次见他都是“半面妆”。再后来则是频繁出轨,给他戴上了绿帽子。他知晓后,逼其自杀。然后把尸体返还徐家,名为“出妻”。仍然不解恨的他,又迁怒于儿女,连失五子。所留下的,无非是“徐娘半老”的一句刻薄话。

他著书立说谈孝道,但那个疼爱他的父亲之死,又何尝没有他政治野心的功劳?

诗词歌赋和“人文素养”是两个概念。

4,读书多,未必好

对于将过错归之读书,王夫之有过痛责:“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元帝哉。”

王船山的评价很值得玩味。他说萧绎的错不在读书,也在读书。其一时机不对。内忧外患之时的读书,与沉迷赌博酒色无异;其二所读不对。他的书无非“夸博记者”,不破万卷则不能,但舍大义而得大惑。

读书不知其义,反伤其身,这是王夫之的观点。如果读历史只是学得权谋,读经济只论伎俩,读政治不辨是非,那真的不如不读。“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道迷,故不如不学无术者尚全其朴也”。

我想有些道理。

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关注 我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