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

《桂林人》 《桂林人》

  • 书名:《桂林人》
  • 分类:人文
  • 作者:沙地黑米,沈东子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14-7
  • 售价:38.00
  • 装订:平装
  • 页码:400

《桂林人》 内容介绍:

这本书的基础,是2009年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过的一本二人合著的《品味桂林》。该书在当年秋天参加“第三届桂林读书月桂林市民最喜爱的桂林作者所著图书”网上票选,承蒙很多陌生读者朋友的抬爱,得到过“第一名”的鼓励,继而在2011年初,获得桂林市文学艺术最高奖项“金桂奖”。 《桂林人》比《品味桂林》,在篇幅上翻了一倍,内容也有新意,加入了2009年以来两人后续撰文。他侧重于人文、历史的再发现、新视角;她则偏向于对这个城市的光影描述,山光水影,浮光掠影。相对来说,他是更有资格的“老桂林”,会自觉回望历史;她是客居此城的“新移民”,更积极属意现实。然而,他在客观的审视中渐趋冷静,而她在主观的感悟中渐趋贴近,所以他有一句戏言:要是桂林市挑选“良民”,她比他胜出的把握更大,因为,怀旧和反思,难免与现实拉开距离,而在场与投入,是当下的一种活画。

作者沙地黑米,沈东子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对夫妇,男的叫沈东子,女的叫沙地黑米。为方便读者区分书中各篇文章的具体作者,到底是哪一位,文末分别做了标记▲和●,沈文是像山的▲,沙文是像月亮的●,好了,这下清楚了。 沙地黑米是个笔名,说说它的 由来。她在体制外生活过两年,那时以为自己会开一爿小店。既然开店,首先要取个店名,遂把“沈先生和沈太太”的英文“Mr. S and Mrs. S”合在一起,变成“sands”,翻译成汉语,就是“沙地”。可是光一个“沙地”,又怕去注册时跟别人重复、撞车,就在后面又加了点内容。加什么呢?他用过一个笔名叫“黑鸟”,她用过一个笔名叫“米子”,合起来,就成了“黑米”——沙地黑米,就这么得来。 小店后来始终没开起来,她的爬格子生涯却始于不觉间,于是将现成的“沙地黑米”征用作了笔名。它有点像个彝族人名,而她是汉族,老家在滇东南北回归线上挨近红河谷地的个旧市,那里曾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她大概希望能用这个名字,来表达与故乡的一种情意牵联。 沈东子这名字就简单了,是真名,叫三十多年了。

《桂林人》 目录大纲:

目 录
浮 生
桂林这地方
发呆的自由
手工的桂林
门户半开时的小城故事
“我们走!”
兄 长
木土土木木
Mao’s和Mouse
土花轿,洋新娘
把施瓦辛格嫁出去
七 夕
马路上的绳子
桂林叔叔
麻雀与我
童年记忆
邻家打渔人
我的沙葫芦情结
十三岁的迷离眼神
怀念七叶一枝花
一种死于诗歌的寄生虫
第一次听说Computer这个词
我的湖南邻居
雪花那个飘
女店员
水样桂林
吃什么认什么
桂林米粉PK云南米线
头上的事
我的专属发型师
思乡的葡萄
陪床“两头尾”
病中记
无语白大褂
晨昏颠倒的女人
最冷的那天
最热的日子
一起吃糖
我成了私房导游
教练大人
我的黄金周生活
守桂望友
在冰岛等你
淑女也不是吃素的
凯蒂的美国红包
一川与卡诺
云节的木棉花
我的几件尴尬事
浮 世
一日看尽千年
兴安粑粑
触着河流的脉搏
我的漓江步道梦
变形鱼
生长月亮的地方
冬瓜与西瓜
游戏阳朔
自己的筷子
南方的南方
阿尔卑斯山的玫瑰
把心当羊放的地方
思想常常跟清冷有关
秋天的九连

无心之旅
小城的邓丽君
城里人?乡里人?
鹭鸶与人的对视
惟人与瓜难知
想起墨蚊子
桂树如伞
四月雨
花桥闲章
别人的进口,我的出口
那些蕹菜般水灵的空心女子
台北雨
三宅一生与三房一厅
有些弯曲,有些花
人看山水我看人
吃粉究竟吃哪家
要怪只能怪日本人
穿山没穿衣,骑楼不骑马
七点五十五
暴走过春天
“为什么呢?”
话说桂林口音
好 耍

情人节桃花
斑马线惊情
玲珑地球村
浮 云
美有什么用
在这里做梦
距 离
骆驼山与花生豆
造景者的境界
地摊上的钟乳石
还有哪里可以看到象鼻山?
鹅卵石上的灯光
桂林不需要“愚公”
与一群西方志愿者的即席谈话
看见一潭自杀的水
等到哪天喝上无锡的自来水
到此一游的方式很多
两边挣面子
会传染的自恋
连锁不到的地方
从风景中突围
翻手象鼻覆手鼠背
与神仙的距离
漓江与丽江
洋人眼中的桂林
国家大了,什么洋相都有
温顺的游客毕竟是多数
“去山西,就要去凤凰”
与省会比肩的城市
听见心里的声音
导游这行当
桂林山水甲天下吗?
我的喀斯特籍贯
浮 雕
我的桂林我的城
漓江波似镜,倒影清芙蓉
月色下的贞节牌坊
道生医院小记
难忘秧塘机场
曾经的模范省省会
龙隐与灵隐
凤凰岭下的美丽孤魂
打通关的“鸭司令”
悠悠母子情
白氏三不料
遥远的桂林人
泮塘岭
桃花千万朵
那年的冰叶子
月冷霜浓
写作惹的祸
海明威在桂林
碧玉簪与金字塔
“要命的是,这钟还在走”
少年梦多,老来结果
那些热爱诗歌的大胡子
斯文而体面的职业
“需要面包的,不要把石头给他”
驾一辆破车在路上
桂林老字号
个头小,力气大
去踏青,看碑林
谈顿悟
有一种力量叫无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琴学存稿

《琴学存稿》

王风.重庆出版社.2016-1

“编辑推荐: 在如今中青年一辈的琴人中,王风先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师从京城耆宿郑珉中先生,深得管派操缦真传,鉴琴之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

[英] 温斯顿·丘吉尔.南方出版社.2002-07

“一 本卷主要叙述1911―1914年欧洲史实,在剖析一战的真正起因时,丘吉尔揭示了1870年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利害冲...”

胡适杂忆

《胡适杂忆》

唐德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8-01

“本书原是作者在撰写《胡适口述自传》时,打算自写的一篇短序,不料下笔即几十万言,结果“头”大不掉,只好印成专书,独立出版。...”

奢侈的理由

《奢侈的理由》

陈星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9

“作者通过多年的搜集积累,整理出16个顶级时尚大牌的传奇故事,包括它们如何创立,如何走出低谷,如何实现辉煌,品牌创始人、家...”

母亲的六十年(郑鸿生作品)

《母亲的六十年(郑鸿生作品)》

郑鸿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8

“台湾女性的现代史、服装和审美的变迁、老照片中的台湾风情…… 本书能让你看到的还不止这些, 作者通过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白纸的传奇

《白纸的传奇》

王鼎钧.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5

“不能想象无视金庸的中国武侠小说史,无视余光中的中国诗史,无视白先勇的中国小说史,无视王鼎钧的中国散文史。 本书由当代华文...”

日本四季

《日本四季》

张燕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0

“作者以春、夏、秋、冬为经,以她亲身参与或亲自体会的每一季中的重要行事为纬,深入浅出地细说日本全年的习俗风情,同时用冷静的...”

社会生物学

《社会生物学》

爱德华·O·威尔逊.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5

“当1975年这部经典之作首次出版时,它创立了一个新学科,并触发了一轮围绕先天和后天古老议题甚嚣尘上的争论。尽管得到了国际...”

单向街005

《单向街005》

许知远 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本书为《单向街》系列文集的第5辑,本辑专题栏目围绕“反智主义”,将美国当代竞选文化造成的对历史的无知、苹果公司精明的设计...”

来到地球第一天

《来到地球第一天》

黄章晋 等.中信出版社.2014-8

“好文章有知识、见地、格局、趣味,大象公会四样皆有。 ——柴静 本书专为提供谈资上的补充,智力上的愉悦,逼格上的提升。 —...”

重拾最简单的做人道理

《重拾最简单的做人道理》

中国雅虎.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3

““人之所以为人,因其能辨是非,能守信念。在道德土壤遭受污染时,心灵深处起码应有一方良知的净土,笃信人性中善的力量,从身边...”

生死一念

《生死一念》

傅志远.中信出版社.2016-7-10

““生命三部曲”(《拼命》《医生,不医死》《生死一念》)是傅志远医生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生病,也都有可能面...”

开卷书坊二辑·我来晴好

《开卷书坊二辑·我来晴好》

范笑我..2013-6

“《开卷书坊》第一辑于二0一一年八在上海书展推出后,得到了读者和媒体的广泛认可,达到了预期的成效。为此,本丛书第二辑计划再...”

自在台湾

《自在台湾》

陈斌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4

“这不是一本哗众取宠、名不副实的“台湾旅游宝典” 这不是一本拼抄资料、人云亦云的“台湾旅游指南” 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推荐的“...”

法律的异邦

《法律的异邦》

张海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1-1

“《法律的异邦》由张海斌所著,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法学悟思与人文情怀,或庄重,或深刻,或诙谐,或睿敏,淋漓尽致地揭橥了作者...”

平生风义兼师友

《平生风义兼师友》

易中天,杨奎松,陈平原.新星出版社.2013-11

“本书所有文章,均选自《南方都市报》知名专栏“大家”中的文章,主题为怀人,所怀念之人,有知名学者,有青年新秀,也有默默无闻...”

八十年代中学生

《八十年代中学生》

任曙林.新星出版社.2011-11-1

“本书是一本图文集。收录了摄影家任曙林的一百八十多张珍贵照片,也即他命名为“八十年代中学生”的照片集,同时与这些照片收录在...”

How to Write About Contemporary Art

《How to Write About Contemporary Art》

Gilda Williams.Thames & Hudson.2014-10-14

“”

寻访行家

《寻访行家》

(德)加布里艾勒·格特勒.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7

“多年来,本书作者每月在德国的日报上发表关于值得瞩目的当代人物的写真文章,这些人物都以特殊的方式承担着一种理念或一个项目的...”

瓷话中国

《瓷话中国》

曾玲玲.商务印书馆.2014-5

“本书专门介绍中国外销瓷,包括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