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政治内幕》

《苏联政治内幕》 《苏联政治内幕》

  • 书名:《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
  • 分类:回忆录
  • 作者:[俄] 格·阿·阿尔巴托夫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1998-10
  • 售价:28.0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474

《苏联政治内幕》 内容介绍: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是前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格·阿尔巴托夫所著的回忆录。该书的俄文版名称为《耽误了的痊愈(1953—1985年)———当代人的见证》,英文版名称为《制度——苏联政治中一位知情者的一生》。中文版根据1991年俄文版翻译,再按1993年英文版校核和补充,并改用现名。 格·阿尔巴托夫在前苏联政治舞台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外政策领域。他长期为前苏联最高领导层担任顾问角色,服务过的领导人包括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以及俄罗斯时期的叶利钦,他还参与起草了苏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苏联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长期接近最高权力核心的工作经历,使阿尔巴托夫有机会从近处观察和了解苏联领导人的个性、品质、能力;有机会掌握苏联时期内政外交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大量原始资料。同时,他有着苏联时期一般人少有的国外游历与交往,这使作者有机会以局中人身份,通过广泛的国际观察和对比,来客观剖析苏联政治制度的一些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阿尔巴托夫有一半的犹太人血统,这在苏联高层政治圈中是不多见的。或许这一身世特点给阿尔巴托夫在苏联的政治生活经历带来了不少特别感受,在戈尔巴乔夫时期,他被国内改革派和西方看成是重要的思想家,又被保守派视为“苏联军队和军工集团的大仇人”(前苏联《真理报》总编辑维·阿法纳西耶夫语)。 阿尔巴托夫的这部回忆录完成于苏联解体之前的几个月,它记叙了从斯大林逝世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将近四十年内苏联所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涉及的范围涵盖了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内政、外交、文化艺术和社会思想。对苏联时期的对外政策,篇幅自然相当大,包括苏中关系、苏美关系、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苏联的缓和与裁军政策。其中,苏中关系(即该书中文版第三章《中国吹来的风》)主要从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两党关系的角度,重点述及六十年代发生的苏共、中共两党大论战。阿尔巴托夫1963年时任莫斯科苏中两党会谈的苏共代表团顾问,且是当时苏共中央发表的告苏共党员公开信的起草人之一,这使他能从政治高度及细节上来描述60年代苏联的对华政策。在阿尔巴托夫事后看来,六十年代苏中两党的大论战,相反地加强了苏联内部坚持苏共20大路线的改革派的地位和立场,这一点可能是当时中国方面始料未及的。对于这一段意识形态的大争论,邓小平在1989年会见戈尔巴乔夫时曾说:“这方面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4页)。 从这本回忆录可以看出,阿尔巴托夫对苏联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比较突出地代表了经历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苏联(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心态。阿尔巴托夫本人是二十年代出生、完全成长在苏联时期的政治精英,他的反思和回顾所能提供的历史空间因而更大。 阿尔巴托夫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作了相当严厉的批判,他认为这一时期形成的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政治是病态的,并对以后的苏联社会产生了致命的、难以消除的影响。该书对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全面否定斯大林主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社会思想层面,他认为此后几十年革新和保守力量围绕如何将苏联社会从病态中痊愈恢复过来的斗争是贯穿苏联政治制度变迁的一条主线,本书也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的。 该书对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苏联作了详尽的描写,这一段时间(主要是从1975年至1982年)是停滞年代。1975年以后,在外交上,勃列日涅夫的对美缓和政策失败,苏美走向第二次冷战。在国内,由于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集团的年迈、僵化和腐败,导致了苏联社会的全面衰退。阿尔巴托夫在《停滞年代》这一章里,对此阶段苏联的政治、国家、党和领袖人物的评价充满痛心。在阿尔巴托夫看来,勃列日涅夫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最大弱点是:“几乎完全缺乏经济知识;他思想保守,墨守传统;对新生事物简直是个过敏反应者,他缺乏果断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固然这也许使他免犯了不少错误,但同时促成了停滞。” 如同多数苏联人一样,阿尔巴托夫对与他有着长期交往和直接领导关系的安德罗波夫,充满了尊敬和怀念之情。在苏联领导人几乎被全面否定的情况下,安德罗波夫是极少数能保持声誉的历史人物之一。经历过苏联时代的人们甚至认为,如果安德罗波夫能够多活几年,就不会有苏联的解体。在书中,阿尔巴托夫对安德罗波夫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在他看来,安德罗波夫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人物,“是命运捉弄了他,使他事业无成,其中也包括因循守旧坐在第二号位置上,他也许为时已晚,是在受尽煎熬之后才成为政治领袖的。”阿尔巴托夫用 “濒死状态”这一字眼,将短暂的契尔年科年代一笔带过。 阿尔巴托夫在书中对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这两位改变苏联和俄罗斯命运的大政治家,作了令人关注的概括性描写。阿尔巴托夫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领导人其前后表现是很不一贯的,他在战略上总是模棱两可,在政治上缺乏考虑,是一个为了权力斗争准备在原则问题上作妥协的政治家,这些都是葬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个人因素。 阿尔巴托夫对叶利钦的个人结论是:“叶利钦作为一个领导人的主要弱点是,他并未准备好考虑成熟和精心设计的政策来回答事件的自发进程,而过多的依靠即时应对和他自己的政治本能。” 阿尔巴托夫还在回忆录中作出了一些重要论述。他认为,苏联(俄罗斯)从斯大林之后40年中应该吸取的最重要教训是:在政治机制方面必须破旧立新,必须建立民主制度、政治文化以及文明的公众意识,能否解决这一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阿尔巴托夫认为,在对待斯大林主义的问题上,苏联(俄罗斯)有过三次自救的大机会:第一次是苏共20大,在这次大会上赫鲁晓夫做了揭露斯大林罪行的著名报告,这次代表大会本应成为苏联历史的转折点,但当时苏联领导层、政治精英和公众都没有认真地做好变革的准备;第二次就是80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但是这次改革如同俄罗斯历史上的其它变革一样,以浪漫阶段开始,然后遵循通常的模式让位于政治的两极化,最后痛苦地失败;第三次是制服“8·19政变”之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空前高涨的民主情绪和大众的团结。 在阿尔巴托夫看来,《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的主题,就是“ 我们社会摆脱极权主义的昨天的困难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并未结束,因此它还不是历史,而是我们的今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的明天”。 苏联解体以后,我国还陆续出版了其他一些前苏联重要的政治家、国务活动家和学者的著作,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立场对苏联历史和苏联解体进行了论述,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米·戈尔巴乔夫的《八月政变》,叶·利加乔夫的《戈尔巴乔夫之谜》,尼·雷日科夫的《大动荡的十年》,阿·多勃雷宁的《见证》,费·布拉尔茨基的《领袖和谋士》。这些人物的著作,为研究、分析苏联制度从兴到衰,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俄] 格·阿·阿尔巴托夫介绍:

发起改革的“苏共中央智囊人物”、俄罗斯美国学奠基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

《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

向继东 主编.花城出版社.2010-1

“《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读《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所收文章,既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必要,也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艰难。尽管作者都是从...”

为中国着迷

《为中国着迷》

傅吾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

“傅吾康,国际公认的杰出汉学家。作为德国汉学前辈福兰阁先生之子,傅吾康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德国完成汉学学业后,来到中...”

刘汝明回忆录

《刘汝明回忆录》

刘汝明.中华书局.2014-8

“”

卫国岁月

《卫国岁月》

周渝.团结出版社.2014-2-1

“岁月荏苒七十载,黑白影像中的年轻军人们如今已是白发如雪,满面沧桑;从1937到1945,八年烽火中执戈卫国的岁月给他们此...”

回忆与思考

《回忆与思考》

(捷克)卢博米尔•什特劳加尔.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6

““回忆及思考”的作者是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捷共)多年的高级领导人,1970—1988 年连续担任捷克斯洛伐克中央政府内阁...”

荒漠的旅程

《荒漠的旅程》

彭小莲,刘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4

“四代女人的沧海桑田 大时代下的风雨烟云 . 《荒漠的旅程》采用双线叙事,记叙了作家刘溪家庭,和其妻子吴进的上代家庭的历史...”

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

《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

沈云龙.九州出版社.2012-3

“《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作者详述了蒋介石与四川军阀刘湘之间时分时合的微妙关系,是研究民国军阀史的重要史料。作者还重点回忆了...”

The Cooked Seed

《The Cooked Seed》

Min, Anchee..

“”

古拉格群岛第一岛

《古拉格群岛第一岛》

伍宇星 编译.花城出版社.2014-1-1

“20世纪20年代,俄国著名的索洛维茨修道院被国家政治保卫局改造成了苏联乃至世界上第一座集中营,掀开苏联历史最黑暗的一页。...”

我遇关公

《我遇关公》

陆树铭.东方出版社.2016-1-1

“陆树铭说,“40岁知道40岁的事,50岁知道50岁的事,60岁知道了一辈子的事。”他以60年在人生低谷和高峰处的不断转换...”

我的漫长岁月

《我的漫长岁月》

(美)魯賓斯坦.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9-1

“《我的漫长岁月》内容简介:三位译者合作翻译的作品有:鲁宾斯坦的自传上下册《我的青年时代》、《我的漫长岁月》,肖邦专辑《肖...”

听歌想影话梨园

《听歌想影话梨园》

马龙.团结出版社.2014-1

“此书是著名京剧艺术家马崇仁先生的一本“谈往录”。从艺近八十年,他总是用“不够”二字形容自己;而谈起父亲马连良的艺术成就,...”

外交——让世界走向和谐

《外交——让世界走向和谐》

陈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

“本书记录了中国前驻日大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陈健数十年外交工作的经历见闻,披露了他在联合国任职期间...”

尘封岁月

《尘封岁月》

施燕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本书是当代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见证人,七十年代《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施燕平先生回忆录。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份“烽火遍野的青...”

宝贝,宝贝

《宝贝,宝贝》

周国平 著,贵图子 绘.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7

“啾啾—— 周国平第二个天使般美好的孩子 她和父亲共同谱写了 另一首父女之歌 充满温暖、灿烂、爱与希望的旋律 痴憨老爸满纸...”

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九死其犹未悔》

叶笃义.群言出版社.2014-7-1

“这本书刚刚完稿时,曾因多重阻力未能出版。作者只能印制百余本在老友间传阅。今天,我们非常欣慰地是,这样一本关于“文革”记忆...”

一个革命者的回忆

《一个革命者的回忆》

克鲁泡特金.lulu.com.2009-11

“”

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

《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

容闳.人民(东方).2006-1

“本书是容闳1901年用英文写的回忆录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由恽铁樵、徐凤石译成中文,...”

从剑桥到哈佛

《从剑桥到哈佛》

黄嫣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6

“香港著名学者黄嫣梨女士,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人、富于才情的作家,更是一位善于感受生活、抒写人生体验的思考者。她用细腻的笔触...”

A.亚当斯回忆录

《A.亚当斯回忆录》

宋伟航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2

“本书是一本读来教人神往的作品,记录了一位热爱自然的保育先驱,摄影创作的开路先锋。除了记载他以相机镜头,捕捉美国壮丽的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