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启蒙》

《中国人的启蒙》 《中国人的启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自由书

《自由书》

梁启超著.吉林出版集团.2012

“《自由书》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梁启超为国家的发展复兴提出的自己的思想观点,为后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者由富国强兵写到了对外...”

梁启超选集

《梁启超选集》

梁启超著;李华兴,吴嘉勋编..1984

“”

阅读梁启超

《阅读梁启超》

夏晓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解玺璋.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9

“★83年来最客观、最详实的梁启超传记 ★读懂梁启超,就能读懂近代中国 ★刘再复作序,雷颐、止庵、吴思阅后推荐 本书以梁启...”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徐刚著.广东旅游出版社.2006

“本书据史立传,既保证史实的客观公正,又将史料故事化,注入诗人之深情笔致、作家文学想象、学者之哲理思考,分段勾勒梁启超的政...”

中国沉思 , 梁启超读本

《中国沉思 , 梁启超读本》

[梁启超著].内蒙古大学.2008

“《中国沉思梁启超读本》内容简介:在20世纪初叶,梁启超、鲁迅、胡适等这样一批学贯中西的有识这士,对于多舛的国运都曾投注以...”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徐刚著.广东旅游出版社.2006

“本书据史立传,既保证史实的客观公正,又将史料故事化,注入诗人之深情笔致、作家文学想象、学者之哲理思考,分段勾勒梁启超的政...”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11

“《素质教育经典读本:梁启超家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先生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先生的家书打破了中国家书的传...”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

(日)岛田虔次.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7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以极其宽广的视野,描绘出从王阳明、经过泰州学派、到李卓吾的所谓“王学左派”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展开,...”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11

“《素质教育经典读本:梁启超家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先生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先生的家书打破了中国家书的传...”

中国沉思 , 梁启超读本

《中国沉思 , 梁启超读本》

[梁启超著].内蒙古大学.2008

“《中国沉思梁启超读本》内容简介:在20世纪初叶,梁启超、鲁迅、胡适等这样一批学贯中西的有识这士,对于多舛的国运都曾投注以...”

我史

《我史》

康有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历史回眸:我史》作为一本编年体自传,虽稍带夸张,却为我们展示了康有为本人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和当时波光诡谲的历史变幻,是...”

梁启超之路

《梁启超之路》

黄团元著..2008

“《梁启超之路》主人公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宣传家、文学家、学者,是在中国近代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

阅世品人录

《阅世品人录》

陈存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这是一本记人纪事的书。作者在业医之余,兴趣广泛,交游广泛,藏书多,见识多,文笔勤,往往能将自己的游历和见识水乳交融地融为...”

但开风气不为师 : 梁启超语录

《但开风气不为师 : 梁启超语录》

陶林选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梁启超语录:但开风气不为师》内容简介:梁启超一生经历曲折,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从畅言少年中国鼓动国人的梦想到流亡海外...”

中国人的启蒙

《中国人的启蒙》

梁启超著..2013

“”

大变革时代 : 1895-1915年的中国

《大变革时代 : 1895-1915年的中国》

马勇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1895-1915年的中国:大变革时代》作者以现代化的理念去探讨1895—1915年问的中国思想史,获得许多具有启发意...”

阅读梁启超

《阅读梁启超》

夏晓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

寻求富强

《寻求富强》

[美] 本杰明·史华兹.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5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兹研究近代中国哲学、政治思想史的一部具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的著作。作者以其独具特色的角度和方法,...”

梁启超自传

《梁启超自传》

梁启超.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1

“《梁启超自传》内容简介:壹 家世血缘、极南岛民、耕读之家、贰 求知问学、我之为童子时、广州学海堂、拜康有为为师、万木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