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者》

《发现者》 《发现者》

  • 书名:《发现者》: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历史
  • 分类: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作者:[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年:2006-6
  • 售价:49.00
  • 装订:精装
  • 页码:610

《发现者》 内容介绍:

《发现者》是一部描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探索世界和自我的文明史的杰作,在美国出版后即不胫而走,畅销不衰,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 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整个世界仍是个新大陆,在人类知识的地图上,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填写、去发现。 《发现者》全书分四卷:“时间”、“陆地与海洋”、“自然”和“社会”。 在第一、二卷中,作者通过历史上翔实而有趣的故事,娓娓动听地叙述了人类初始各种伟大的发现。为什么说人类第一项伟大发现是时间?为什么一星期有七天?时钟是怎样发明的?陆地与海洋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现”欧洲和美洲?为什么人们要经过那么久以后才知道地球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等等。作者以独特生动的笔触将伟大的发现者和发明家的传奇经历再现在我们面前,栩栩如生。 在第三卷中,作者翔实地描述了从眼镜到望远镜以及显微镜等拓宽人类视野的新发明,从用于茫茫大海的引航到探索深邃无垠的天宇乃至洞察肉眼所不及的微生物机体的奥秘,从而开辟了航海学、天文学、微生物学、胚胎学等知识领域的新前景。作者还生动地叙述了发现家不畏千难万险寻觅新奇罕见的物种的探险活动,而由此建立的动植物分类学又为人们进一步揭开了大自然的奥秘。 在第四卷中,作者另辟蹊径叙述了人类共同生活的社会,从古老的人类起源、原始人的冲突人手,叙及人类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采,并探索了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的关系。同时,作者以流畅的笔触独具慧眼地介绍了人类一切智慧之母,即记忆术和印本书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记忆术和印本书籍是人类文化得以延续和进步的保证。作者还叙述了温克尔曼和谢里曼等先驱者如何艰难地发掘古典文化遗址,发现了古希腊和罗马等地辉煌的建筑物和古物宝藏,开考古学之先河。最后,作者以渊博的学识阐述了人类学,对人类社会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了系统的评价。 《发现者》堪称一部展现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史的巨作,不仅广采博引,资料丰富,而且贯通古今,颇具独到之见。

作者[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介绍:

丹尼尔·J·布尔斯廷是美国著名文学派史学家,也是曾获普利策奖的《美国人》三部曲的作者。1989年,布尔斯廷因其一生对文学的卓越贡献,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他曾任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达12年之久。 早年,他就是著名的罗得斯奖学金获得者,曾经在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美国历史,成绩卓著;后来曾任罗马大学、京都大学等校客座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还聘他为该校三一学院的研究员,并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他的一些著作已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日文和中文。特别是《发现者》一书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影响甚广而又脍炙人口的巨著《美国人》(3卷本)和《发现者》的姐妹篇《创造者》、《探索者》均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

《发现者》 目录大纲:

致读者
第一卷 时间
第一编 天体之国
1 月亮的诱惑
2 星期:通向科学之门
3 上帝与占星家
第二编 从日光计时到时钟计时 4对夜间时刻的计算
5 均等小时的起源
6 使时间可以携带
第三编 传教士的钟
7 叩开中国大门
8 机器之母
9 为何发生在西方
第二卷 陆地与海洋
第四编 想象中的地理
10 望而生畏的群山
11 描绘天堂与地狱
12 对称的魅力
13 基督教教义的束缚
14 地平之说,旧调重弹
第五编 通向东方之路
15 朝圣者与十字军门
16 蒙占人开辟东西方通道
17 传教使节
18 发现亚洲
19 陆上大幕重降
第六编 世界倍加宽广
20 托勒密学说的复兴与修正
21 葡萄牙的航海先驱
22 航越险岬
23 往返印度
24 阿拉伯人为什么不西航?
25 中国人向外扩展
26 一个无所求的帝国
第七编 美洲的意外发现
27 到处漂泊的北欧海盗
28 到文兰为止
29 风的力量
30 “印度群岛的冒险事业”
31 和风、软语和幸运
32 乐园得而复失
33 为未知地命名
第八编 海路通向四面八方
34 海洋的世界
35 保密至上
36 知识成为商品
37 反发现的热情
第三卷 自然
第九编 看到肉眼不能看见的东西
38 进入“反论的迷雾”
39 肉眼的见证
40 一种困惑和意外的视力
41 卷入交叉火力网
42 内在的新世界
43 伽利略在中国
第十编 人体内部
44 疯先知指点方向
45 盖仑的专断
46 从动物到人类
47 体内暗流
48 由质到量
49 “大自然的显微镜”
第十一编 科学走向普及
50 科学家的议会
51 从经验到实验
52 “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
53 争夺优先权
第十二编 将万物分类编目
54 学会观察
55 物种的发明
56 寻觅标本
57 回溯往事
58 寻找失落的环节
59 通往进化论之路
第四卷 社会
第十三编 扩展知识领域
60 遗失的记忆技术
61 知识界的帝国
62 复制的推动力
63 “用机械书写的技术”
64 使用本土语的社会
65 书本形式的变化
66 书籍面向大众
67 自成一统的伊斯兰世界
68 走向世界性作品
第十四编 揭开过去
69 历史的诞生
70 基督教指引方向
71 修正历史记录
72 探索废墟的人
73 “叫死人复活”
74 时问的纬度
75 史前史的发现
76 隐藏的方而:历史作为治病良方
第十五编 考察现在
77 “人类同一”
78 原始人的冲击
79 一门文化科学
80 不断扩大的财富世界
81 从数字中学习
82 无限大和无限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做自己的朋友

《做自己的朋友》

(美)纽曼等著;康 友,魏 毅编译..1989

“”

Digital Paper

《Digital Paper》

Andrew Abbott.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4-8-4

“Today’s researchers have access to more information than eve...”

青春期理论 (第六版)

《青春期理论 (第六版)》

[美]罗尔夫·E.缪斯(Rolf E.Muuss).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8

“该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家族理论为主线,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文化学、女性学等多学科视角全面系统地解释...”

艺术与跨界

《艺术与跨界》

刘东主编.商务印书馆.2014-6

“本书是《中国学术》精选系列的文学艺术学卷,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文艺理论、语言学、文献学、艺...”

规划博弈

《规划博弈》

[美] 亚历山大·加文.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2-1

“这是一本能够让我们看懂身边城市的书。 耶鲁大学四十余年的教学经验,著名规划师的亲历体验,带我们理解所处身的城市,以及它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日)齐藤勇编;弓海旺等译..1987

“”

办公室战术

《办公室战术》

东方天慧著..1998

“”

最初四分钟接触 : 人际关系的奥秘

《最初四分钟接触 : 人际关系的奥秘》

(美)苏宁,林纳特,苏宁,纳塔莉著;杨 健译.作家出版社.1989

“”

“三纲”与秩序重建

《“三纲”与秩序重建》

方朝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5

“本著作主要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儒家所倡导的“三纲”的具体内容的梳理,探讨中国社会的秩序建构和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三纲五常”...”

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

(美) 戴维·格伦斯基编.华夏出版社.2005

“本书为各篇独立文章汇编,体例原本不尽相同,英文本中沿袭原文而未作统一,这也体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中,另外,限于篇幅,辑录...”

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

《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

[德] 维尔纳·桑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9

“《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作者维尔纳·桑巴特从马克斯·韦伯的著作中得到启发,思考了犹太文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论证了...”

寻找住处

《寻找住处》

陈映芳,卫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6

“”

身体使用史

《身体使用史》

《新周刊》杂志.花城出版社.2015-1

“本书辑录了近十年来《新周刊》有关身体这个话题的文章、采访录,从中可以看到中国这些年间在身体与性领域曲折前行的轨迹。心为形...”

女人包袋

《女人包袋》

[法]让-克洛德·考夫曼.花城出版社.2014-8

“包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数个自我的小缩影,也是我们多个身份的转变工具;是我们的惯常行为而不是装扮游戏。它同时也是理性的安排...”

分离、同化或融合

《分离、同化或融合》

[美]特伦斯·E.库克(Terrence E. Cook).东方出版社.2015-1

“《分离、同化或融合:少数民族政策比较》共八章,第一章到第六章界定了作为种族隔离的分离,通过向外移民或者脱离的分离,通过侵...”

一天=25小时

《一天=25小时》

(日)桑名一央著;融 直,柳 君编译..1988

“”

你可以说服任何人

《你可以说服任何人》

(美)柯恩,赫本著;区有锦译.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在飞跃发展的社会里,伴随着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人际间的接触愈来愈紧密了,无论是做人或做事,谈恋爱或在商场上,你总希望自己...”

Between Birth and Death

《Between Birth and Death》

Michelle King.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1-8

“Female infanticide is a social practice often closely associ...”

The Good Project

《The Good Project》

Monika Kraus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4-6-20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美)明恩溥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中国人的特性:全译本,ISBN:9787801450371,作者:(美)明恩溥著;匡雁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