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艾】——不同类型的牙痛,一灸即可解决!

 

牙痛,又名“齿痛”,是口腔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无论是牙齿本身的疾病,或是牙周组织以及颌骨的某些疾病,甚...



牙痛,又名“齿痛”,是口腔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无论是牙齿本身的疾病,或是牙周组织以及颌骨的某些疾病,甚至神经疾患等都可表现为牙痛,这些不同原因引起的牙痛,其程度、性质、持续时间、病程以及外界刺激的关系等均有所不同。因其病因不同,故其病名有异,诸如;“实火牙痛”(又名胃火牙痛)、“虚火牙痛,(又名肾虚牙痛),“风火牙痛”,“龋齿牙痛”(俗称蛀牙疼痛)等。北京灸道堂灸疗师表示,牙痛一证,早在《灵枢,杂病》篇就有记载,谓“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隋《诸病源候论》中列有“牙齿痛候”,提出“牙齿皆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又有虫食于牙齿,则齿根有孔,虫居其间,又传受余齿,亦皆疼痛,此则针灸不瘥,敷药虫死乃痛止。”指出了牙痛的发病原因和龋齿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丹溪心法·牙齿》中则举出风热牙痛、阴虚牙痛、蛀虫牙痛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明《景岳全书·齿牙》将牙痛分为火、肾虚、虫三证。



  【病理阐述】

中医学认为牙痛的原因虽多,但总结起来主要有风热、胃火、肾虚三类。风热牙痛多因外感风热邪毒,内侵牙体及龈肉,邪聚不散,气血留滞,瘀阻脉络,不通则痛。手足阳明两脉分别入上下齿中,若嗜食辛辣,致胃火素盛,大肠郁热,若火热循经上扰,灼伤牙床、龈肉,发为胃火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若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以致肾阴亏损,阴虚火盛,虚火上炎,灼烁牙龈,发为虚火牙痛;或肾虚日久,精髓不足,牙失荣养,而致牙齿松浮而痛。此外,龋齿也是引起牙痛的一个常见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牙痛多由牙齿本身、牙周组织疾病如龋齿、外伤、化学药品等引起的急性根尖周围炎、牙槽脓肿、牙周脓肿、冠周炎等。附近组织疾病,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出现牵涉性的牙痛。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常以牙痛为主诉。全身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更年期障碍、神经官能症等亦可引起牙痛。由于牙痛的病变部位及引起的原因不同,痛的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大致分为自发性剧痛、钝痛和物理、化学刺激出现的激发痛,多为剧痛。

【灸疗辨证】

1.虚火上炎型

(1)症状表现:牙齿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午后痛甚,日久不愈,牙龈萎缩,甚则牙浮齿动,常伴腰膝酸软,舌质嫩红,少苔,脉象细数。

配:疏肝理气灸

(2)灸疗原则:滋阴益肾,降火止痛。主要取足少阴,厥阴经穴。

(3)万能灸灸:太溪、行间、颊车、下关。

(4)随症加穴:龋齿牙痛者,加牙痛点。

(5)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施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②艾炷着肤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每次施灸3~4壮,每日1~2次。

③艾炷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每次施灸5~7壮,每日1次。

④艾炷隔附子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每次施灸5~7壮,每日1次。

⑤生附子敷灸:生附子研细末,醋调,制成如蚕豆大药丸,每次1丸敷涌泉穴,胶布固定,晚敷早除,每日1次。

⑥肉桂敷灸:肉桂适量研细末,醋调,制成如蚕豆大药丸,每次1丸敷涌泉穴,胶布固定,晚敷早除,每日1次。

(6)方义说明:本方具有滋阴益肾、降火止痛的作用。取太溪以益肾阴而降虚火,行间以清泻肝火,两穴相配既滋肾水又可泻肝火;又配颊车、下关以通经气而止痛。



  2.风热牙痛型

(1)症状表现:牙痛剧烈,发病突然,牙龈肿胀,得冷痛减,受热痛增,或兼形寒身热,腮颊肿胀,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配:脊椎引流灸

(2)灸疗原则:疏风清热,消肿止痛。主要取手少阳经穴。

(3)万能灸灸:液门、外关、风池、合谷。

(4)随症加穴:①上牙痛者,加下关;②下牙痛者,加颊车。

(5)灸疗方法:

①艾炷着肤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每次灸3~5壮,每日1~2次。

②艾炷隔蒜灸:艾炷如枣核大或黄豆大,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③艾炷隔盐灸:艾炷如枣核大或黄豆大,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④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2次。

⑤火柴头灸:每穴每次灸1焦,每日1次。

⑥灯火灸:每穴每次灸1焦,每日1次。

⑦毛莨敷灸:将适量鲜毛茛草与少许食盐共捣为泥,制成黄豆大药丸,每穴每次敷1粒,待局部灼痛起泡时去药。

(6)方义说明:本方具有疏风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液门、外关分别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和络穴,配风池、合谷二穴可疏风清火,泄热止痛。



 3.胃火牙痛型

(1)症状表现:牙痛甚剧,牙龈红肿,颊腮焮热,咀嚼困难,得冷痛减,口渴口臭,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象洪数。

配:健脾养胃灸

(2)灸疗原则:清胃泄热,消肿止痛。主要取手足阳明经穴。

(3)万能灸灸:内庭、合谷、大迎、下关。

(4)随症加穴:①口苦兼有肝火者,加太冲;②便秘者,加天枢、大肠俞。

(5)灸疗方法:

①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施灸20~30分钟。每日2~3次。

②艾炷着肤无瘢痕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每次施灸4~5壮,每日2~3次。

③艾炷隔蒜灸:艾性如枣核大,每穴每次施灸6~8壮,每日2~3次。

④艾炷隔盐灸:艾性如枣核大,每穴每次施灸6~8壮,每日2~3次。

⑤火柴头灸;每穴每次灸1焦,每日1次。

⑥灯火灸:每穴每次灸1焦,每日1次。

⑦毛茛灸:将适量鲜毛茛草与少许食盐共捣为泥,制成黄豆大药丸,每穴每次敷1粒,待局部灼痛起泡时去药。

(6)方义说明:本方具有清胃泄热、消肿止痛的作用。取内庭以清泻阳明胃火,合谷以疏泄手阳明之热邪,配大迎、下关以疏泄足阳明经气以止痛。



  【补充说明】

1.牙痛的原因很多,除龋齿之外,还有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围炎、牙周炎、冠周炎、牙本质过敏等均可引起。灸法对本病有止痛作用,但对某些症情做详细检查,明确诊断,进行病因治疗。

2.饮食上,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荠、芹菜、萝卜等。忌酒及热性动火食品。勿吃过硬食物,少吃过酸、过冷、过热食物。睡前不宜吃糖、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

3.脾气急躁,容易动怒会诱发牙痛,故宜心胸豁达,情绪宁静。

4.保持大便通畅,勿使粪毒上攻。

5.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刷牙方式。


    关注 一品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