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都是天生的?答案很可能……

 

一封寄给创业者的邀请函。...



今天推送一则广告。

好像太实诚了点,其实我们觉得更像封邀请函:如果此刻在看这篇文章的你碰巧是一名创业者,或者准备投身创业,或者多年前就创业成功但并未选择退休,而是继续折腾……那太好了,给我们两分钟,咱们一起聊聊创业学习这件事。

上周在北京采访了一位资深的早期投资人,京东是他们早年投的一个项目,我们在聊上市对企业创始人的影响,这位投资人就以刘强东举例:他们认识了十年,他观察到的是刘强东在上市前后没什么变化,不管在心态还是处事上,除了为了路演拼命学英文之外。

但就是学英文这个细节让曾经也是创业者的他感叹:如果投资人是一群以音速在成长的人,那创业者的成长速度则是光速。

“虽然(刘强东)操着宿迁口音,但你感受得到他在说英文时的那种自信,即使有些复杂的语意表达得不算流畅,但他几乎不用翻译。我跟着他跑了一圈路演,你能实实在在看到外国机构投资人因此产生的信任感。”

我们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聊,最后这位投资人抛出一个观点,他认为创业者是天生的,是没法培训出来的,他们就是人群中比例很小的一批人。

但也有很多人说,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因为创业公司的发展瓶颈基本就是创始人的学习瓶颈。这么看,这个问题似乎又有些矛盾?既然创业者是天生的,为什么还要如此强调学习能力?

过去两年,我们通过“创享+”学习社群有幸近距离观察了近一百位创业者,每个模块我们都邀请了来自一线的创始人、商学院教授、大公司高管、行业专家等不同类型的导师。两点观察:

第一,创业者真的是“另类”:同学里有高中辍学、卖掉北京房子也誓要做出一个牛X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在BAT待不住、硬要跳出来做自己信奉的“病毒营销”信使;有在上市公司安稳做着的董秘在40岁时选择重新开始;有在传统行业功成名就却还是抵不住“互联网+”的诱惑毅然跨界……

揣摩一下这些同学的学习动机,发现之前提的那个问题并不矛盾:创业者真的是天生的,创业不是一种可以刻意习得的技能,它是一种让人上瘾的生活方式,而所谓的学习能力,本质上还是自己的主观意愿,它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第二,最能让同学产生共鸣的导师往往自己就是创业者,他们除了在术这个层面给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经验,更多的分享则远远超越了术。

所以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真正对创业者有价值的?思考再三,我们决定让“另类”找到“同类”。我们想打造一个真诚、深度、有血有肉的对话平台——

一边是我们过去几年采访调研的标杆企业的创始人或CEO,另一边就是身为创业者的你。我们希望让创业者遇见创业者,你们之间的交流或许才是创业路上最宝贵的指引。创业公司本质上就是创始人的意志体现。

所以我们会带大家实地走进这些标杆企业,遇见“创始人”们(干货分享+深度对话+合作对接),它们大多数是互联网创业公司,横跨了零售、文化娱乐、医疗、金融、农业、人工智能等各个行业。虽然行业各异,但大家碰到的问题都是相似的——战略怎么定、人去哪儿找、钱该拿多少、用户怎么经营。

看看对话的创始人都有谁:


如你所见,确认参访的标杆企业已近20家,这个名单会随着我们的调研不断扩充。它们有些已经是上市公司,有些是估值远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有些或许名不见经传,但在以极有想象力和杀伤力的方式重塑行业。

最有意思的还是这些创始人,他们的创业故事才是最精彩的,一如你的故事那样。所以,我们把“创享+”升级成了“创享汇”

6月下旬正式启动!
连续六个月,
每个月去一个城市,
每次参访两家我们调研过的标杆企业,
同时辅以——
私董会、融资对接、实战读书会等形式,
初步参访行程
6月上海——7月北京——8月杭州——9月南京——10月青岛——11月深圳


我们也按行业把之前的采访内容放到了文末,供大家查阅。欢迎有意一起上路的小伙伴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或者直接咨询负责同事Emily(手机/微信:18521592031)。

席位有限,期待见到有缘的你!
新零售
汇通达丨孩子王丨韩都衣舍丨酷特智能
文娱体育
网易云音乐丨乐视体育丨阅文集团丨蓝港互动丨喜马拉雅FM
O+O&医疗
新达达丨百姓网丨途家丨e袋洗丨青客丨微医
金融科技
蚂蚁金服丨宜人贷丨买单侠
企业级市场&人工智能
猎豹移动丨Boss直聘丨出门问问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加入创享汇!


    关注 中欧商业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